鄂南(通山)民俗乡村舞蹈与乡村旅游振兴融合的研究与思考
徐娜
通山县农村文化工作队 湖北省咸宁市 437100
以舞为媒,全民参与,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和谐山城,守望相助,吸引全国,走向世界。
村舞,是乡村的舞蹈;舞者,乡村村民,基层老百姓。在积极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中,村舞是连接乡村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新时代的鄂南老百姓,吃完晚饭相约禾场,在月光下载歌载舞已成常态,这真是“村民邀约聚禾场,唯有村舞意悠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很快成为人们的休闲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打造地域特色的乡村舞蹈,作为一种“接地气”的本土文化,已成为最有辨识度的地域特色资源,逐渐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亮点,然而,在实际融合中却遇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将从村舞、旅游、振兴三者不同功能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如何融合发展的与思考。
关键词:村舞 融合 振兴
一、现状分析
鄂南地处幕阜山北面,尤其是鄂南的通山境地,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如通山山歌、民俗舞蹈,龙灯、狮子、采莲船等,传承千年,其中,也有本土文化走出上国家级的大舞台,其中山歌小调“十绣荷包”,代表湖北特色民歌,参加2019年文旅游部在云南举办的首届原生态民歌节,喜获好评,“十绣荷包”在历年来在中国农民春晚,省、市一级的文旅活动中频繁出演,既提高了通山县对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山县作为国家旅游示范区,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和融合度会有更高要求,鄂南虽然具备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资源,如何把民俗舞蹈文化变成优质的旅游产品,是我们一直困扰的问题,此类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处于初始阶段,其状态还处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高,很难满足游客的需求。这些年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已经有了很大的起色,但也还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很难将乡村舞蹈、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等关键词完美的融合起来。此外,也存在一些游客体验问题,包括旅游景区的同类发展,加之环境设施的不完善以及旅游过程中的信息不清楚,给游客提供的情绪价值不高等相关问题。
二、融合对策
1.规划方便快捷的旅游线路
针对鄂南地区(通山)的民俗舞蹈文化分布,可以制定详细的旅游线路。其中包括游览的景点和时间,可以规划一些特色活动,例如可以设置参观当地古民居,民俗文化体验馆、体验民俗活动,沉浸式的民俗表演等。通过完善的规划,可以让游客在鄂南的绿水青山,灵秀的乡村田野,在游山逛水品美食的体验中,经济实惠,方便快捷,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给游客提供物有所值的满意度,从而增强游客再次探访的欲望。
2.重点打造村舞文化,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在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的鄂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这里的人们,唱的是山歌小调,玩的是龙灯狮子采莲船、打着莲香、花棍鼓,这里的民俗文化不仅承载着农业生产和村民的生活,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方肥沃的土壤,乡村舞蹈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就是通过民俗文化给乡村旅游,植入地域文化,使其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器,山歌、村舞作为鄂南最为突出的民俗文化之一,我们有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景,就是对绿水青山的向往,更是对乡村文化繁荣与发展的期盼。舞者以身体为高山,以音乐为流水,鄂南地区人们通过自己的歌喉和舞蹈,诠释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乡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一代一代传承,用民间文化塑好乡村的“根”与“魂”,“唱”出时代风采,“舞”出鄂南风情。
3.加强旅游环境设施的建设
旅游环境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游客的体验。可以引入更多的旅游设施,例如设置休息区、餐饮设施、卫生设施等。同时,还要在景点周边提供交通设施和旅游信息
4.加强宣传和推广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媒体、网络、地方政府等方式进行推广。同时,可以策划一些特色的活动,例如组织自媒体网红打卡,举办民俗舞蹈文化节等,通过不断的宣传和推广,可以提高鄂南地区的知名度,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总结
村舞的舞台续写欢乐与和谐、载歌载舞承载着乡村的希望。我们提出了鄂南民俗舞蹈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的探究和思考,在现实当中,重视村舞文化产品的发展,重视乡村振兴的各项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旅游环境设施的完善以及宣传和推广的策略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才能更好地实现鄂南民俗舞蹈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鄂南的,典藏古籍中的民俗舞蹈“活”起来、“动”起来,通过“村舞”的呈现,用有声可感的生动形式向世界展现灵秀的鄂南,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鄂南形象。
姓名:徐娜 出生年月:1981年7月 性别:女民族:汉 籍贯:中国 学历:专科 职称:中级 研究方向: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