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英语教学中“内容与语言融合式学习”教学法的应用探究

作者

翁奕涵

江苏省无锡市新城中学 214000

摘要:在新课标改革下,对于英语这门语言学科提出了全新要求,强调教师在注重学生对英语课程内容的学习掌握外,还应注重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对此,教师应采取“内容与语言融合式学习”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学习英语知识时,运用英语语言,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英语方面综合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内容与语言融合式学习”教学法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教学重点仅放在英语知识讲解方面的问题,以至于学生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只能学习课程内容,并没有利用英语知识进行英语语言交流、语言表达的机会,以至于最终呈现初中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1]。在此背景下,需要教师认识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需要注重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语言能力方面的双重发展。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内容与语言融合式学习”教学法的应用探究意义

内容与语言融合式学习教学法是巩固学科和语言学习的良方,既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让语言与内容的学科深度融合,实现交际式课堂体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此教学方法,不仅能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还能同时满足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的需求。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内容与语言融合式学习”教学法的应用探究策略

(一)围绕内容创设情境,激发语言表达兴趣

由于以往初中英语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与表达兴趣[2]。因此,在讲授《Animal friends》一课时,教师围绕本次教学以动物为主题,需要学生掌握与动物相关的英语知识,采取呈现长颈鹿、蝙蝠、蛇等动物的图片,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引出初中英语教学主题,促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与动物相关的知识充满期待,以及激发学生想要运用英语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表达兴趣。随后,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动物相关的重点句型和词汇,并围绕单元中与动物相关的文章,向学生传授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表达。

(二)围绕内容提出问题,促进语言知识理解

英语作为学生较为陌生的一门语言,极容易出现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无法正确理解知识,无法正确运用知识进行表达的问题。因此,在讲授《Outdoor fun》一课时,教师围绕学生在本次课堂学习中需要掌握的与户外活动相关的英语知识点,向学生提出需要在学习中思考的问题,如围绕户外活动寻求建议和给出建议时,可采取怎样的句型?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对本单元中与介绍户外活动相关的英语文章进行阅读分析,从中提炼与问题相关的英语知识。同时,教师进一步围绕问题讲解“camping、put up a tent、You’d better...”等知识点,并组织学生运用在思考问题中掌握、理解的英语知识,从“描述自己的户外活动经历”方面进行语言表达,以此达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效果。

(三)围绕内容组织活动,锻炼语言交流能力

采取内容与语言融合式学习教学法,需要教师围绕英语知识内容组织英语表达活动,为学生提供应用英语知识的机会,同时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讲授《Chinese folk art》一课时,教师围绕需要学生在本次课堂学习中掌握的英语知识,如zisha teapots、Chinese lanterns、It is made of...等,结合需要落实的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知识描述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和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表达交流活动,要求学生围绕传统中国工艺介绍,运用所掌握的英语新知识,组织英语语言进行表达,进而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综上所述,内容与语言融合式学习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落实,能够确保教学中有效落实英语教育改革要求,做到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并能促进教育质量与育人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田晶晶. 基于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初中英语拓展性课程开发[D]. 宁波大学. 2022.

[2]黄幼玲. 基于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分析 [J]. 校园英语. 2019, (26): 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