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钢便桥在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与研究

作者

郑冬冬

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1612

钢便桥具有结构稳定、承载能力强、安装便捷、周转率高、搭设速度快等优点,已大量应用在跨湖、跨河及跨线的公路、市政桥梁项目施工中。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强度、较长的耐久性和高度模块化的设计,钢便桥能够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及要求进行模数拼装、调整,满足不工程项目的不同跨度、面宽及高度等需求。本文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新涧河站及河道工程北泓便桥为研究对象,对水利枢纽项目中的钢便桥从结构设计、施工方案制定、现场施工及日常维护等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可行的设计及施工方案。

1 研究背景

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通常涉及河道扩挖、堤防加固、泵站与节制闸建设等复杂施工内容,施工区域多跨越江河、滩涂等复杂地形,需临时交通设施保障材料运输与设备通行。钢便桥因具备结构强度高、拼装便捷、可重复利用等优势,成为水利工程中临时交通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新涧河站及河道工程作为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施工范围广、工期紧,需在河道及周边区域建设多座钢便桥,以满足土方运输、设备进场等需求。

2 工程概况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新涧河站及河道工程位于淮安枢纽下游约4.9km处,包含河道堤防、新涧河站、涵洞及节制闸等建设内容。施工区域涉及淮河入海水道北泓、新北泓及调度河等水域,需在不同标段架设多座钢便桥,其中北泓便桥长90m,调度河便桥长27m,新涧河便桥长36m,均采用贝雷梁与型钢组合结构,设计荷载70t,满足单车道通行要求。

3便桥设计关键技术

本钢便桥设计特点集中体现在桥面系统、贝雷桁架应用及满足通航要求的开启装置设计上。

(1)桥面系统1)桥面采用规格化的桥面板单元,尺寸为宽度2 m、长度6 m。

2)结构形式为框架式,由厚度8 mm的花纹钢板与工字钢加劲肋焊接构成主体,并辅以横向加劲肋增强。

其优势在于:

a.结构稳固,刚性强,有效控制变形;

b.花纹钢板表面提供卓越的抗滑性能,优于普通光面钢板;

c.桥面板采用后台预制、前台装配的施工模式,相比传统的现场焊接方式,显著提升了安装效率,加速了工程进度;

d.安装时利用 U 形螺杆直接固定(单块面板设置 6 个螺杆),无需任何焊接作业,拆卸便捷,理论上对面板无损伤,具备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

(2)贝雷桁架结构

选用贝雷桁架作为主承重结构,其特点包括构造简洁、架设迅速、承载能力高以及适应性强,非常契合临时便桥的建设需求。

(3)通航开启装置

1)为保障航道通行,在跨越通航水域的桥跨处专门设置了开启装置。

2)当有船只需要通过时,该跨的上部结构(包含桥面系统和贝雷桁架)可整体提升吊离,为船舶留出通行空间。

3.1 结构选型与布置

钢便桥采用上承式贝雷梁与型钢组合结构,由基础、下部结构、上部结构及附属设施组成。基础采用φ529×8mm钢管桩,按摩擦桩设计,入土深度不小于10m,以贯入度(≤2cm/min)控制沉桩质量。下部结构包括钢管桩排架、双拼I40b工字钢承重梁及14号槽钢剪力撑,形成稳定的承重体系。上部结构采用单层双排321型贝雷梁,横向分配梁为I32b工字钢,间距100cm,桥面板为定制花纹钢板,通过U型螺栓与分配梁固定。平面布置上,北泓便桥沿河道纵向布置,桥底高程不低于6.3m,避免汛期水流冲刷;调度河及新涧河便桥则与两岸施工便道顺接,设置1:10坡度的引桥,确保车辆平稳通行。

3.2 荷载计算与验算

钢便桥设计荷载包括恒载、活载及特殊荷载。以90m北泓便桥为例,单跨贝雷梁承受的恒载包括贝雷梁自重、工字钢分配梁自重及桥面板附属设施自重;活载按70t重型卡车计算,考虑轴距与轮压分布;特殊荷载则根据当地气象资料计入10级风荷载与水流冲击力。通过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建模分析,贝雷梁跨中最大弯矩与剪力均小于材料容许应力,钢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值小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设计要求。

4钢便桥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4.1 施工流程

钢便桥施工遵循“先基础后上部、先承重结构后附属设施”的原则,主要流程为测量放样、钢管桩沉桩、承重梁安装、贝雷梁拼装与吊装、桥面板及护栏安装、验收通行。

4.2 关键施工技术

钢管桩沉桩采用DZ-60型振动锤配合25t汽车吊,以“钓鱼法”逐根沉桩,通过GPS定位与导向架控制桩位及垂直度,沉桩过程中实时监测贯入度,接桩时采用坡口焊接并加设加劲板确保接头强度。贝雷梁在现场拼装成组后,采用50t汽车吊从两岸向跨中对称吊装,就位后立即与承重梁焊接固定并安装横向分配梁,控制吊装偏差在允许范围内。桥面板采用10mm花纹钢板与I32b工字钢分配梁通过U型螺栓连接,两侧设置防护栏杆、踢脚板,并悬挂救生圈与警示灯。

4.3 质量控制要点

材料检验方面,钢管桩、贝雷梁、工字钢等需提供出厂合格证及力学性能检测报告,钢管桩表面除锈后涂刷防锈漆;焊接质量控制上,承重梁与钢管桩连接焊缝高度≥8mm,剪力撑与钢管桩满焊,确保无焊接缺陷;沉降观测则在每排钢管桩顶设置观测点,施工期间每日观测1次,使用期每半月观测1次,累计沉降量≤10mm为合格。

4.4 钢便桥施工

由于钢便桥一般为水上作业,常见的施工方法包括“钓鱼法”和“浮吊法”2种。其中“钓鱼法”又名进占施工,利用已施工完成的便桥逐步推进;“浮吊法”采用大型浮吊船水上吊装。本工程施工阶段通航条件较差,经过经济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最终选用“钓鱼法”。

“钓鱼法”施工的主要工序流程为:机械手或履带吊装配振动锤施打钢管桩→焊接桩间剪刀形连接系等→架设安装贝雷梁及横梁→铺设桥面板→安装护栏等附属工程[3]。

4.4.1 钢管桩施工

利用履带吊或机械手吊起120振动锤,由钢便桥一段的岸上逐步向河道或湖中进占施工。钢管桩的平面位置利用型钢导向架子保证,并调整振动锤位置使桩位、桩身垂直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开启振动锤。沉桩时,严格依据设计说明及图纸确定的桩位、标高施工,并控制钢管桩的垂直度、桩位偏差、桩顶标高及入土深度的偏差不超过设计及规范的要求。本工程的钢管桩垂直度控制在1%桩长以内,桩位中心偏差控制在30 mm以内。

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全程旁站,实时监测桩位偏差和桩身垂直度。

4.4.2 桩间剪刀形连接系焊接

钢管桩施工完成并通过验收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桩间剪刀形连接系安装及焊接。连接系采用槽钢制作焊接,呈X形布置。焊接时,采用钢浮箱作为施工平台,每个钢浮箱至少与3根钢管桩保证可靠连接。

5钢便桥使用期管理与安全保障

5.1 交通管制与维护

便桥入口设置“限载55t、限速5km/h”警示牌,严禁超载超速车辆通行。安排专人每日检查桥面钢板、螺栓连接及焊缝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固。汛期前对钢管桩周边河床抛填砂袋,防止水流冲刷导致基础沉降,冲刷深度超过1.5m时立即停止使用。

5.2 安全风险防控

钢便桥施工与使用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包括物体打击、机械伤害、溺水事故及结构失稳。防控措施包括吊装作业严禁吊臂下站人,作业前检查吊具完好性;水上作业人员必须穿戴救生衣,便桥两侧设置防护网并配备急救设备;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遇恶劣天气时封闭便桥。

6工程应用效果与经济性分析

6.1 实施效果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共架设钢便桥14座,总长度636m,施工期内累计通行车辆超10万次,未发生安全事故。检测数据显示,桩体完整性良好,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结构变形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6.2 经济性对比

与传统混凝土临时桥相比,钢便桥材料可重复利用率达80%,综合成本降低30%以上,单座90m便桥施工工期较混凝土桥缩短20天,同时减少混凝土使用量,降低建筑垃圾排放,体现显著的经济与环保效益。

结论

钢便桥在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中具有结构可靠、施工高效、经济性优的特点,适用于软土地基与深水区域。施工中需重点控制钢管桩垂直度、贝雷梁连接精度及焊缝质量,使用期强化交通管制、日常维护及应急响应,保障便桥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李郁林,成滢,封斌.基于Midas的贝雷梁钢便桥设计与验算[J].四川建筑,2024,44(2):108-110,113.

[2]曾珍明.钢便桥设计及施工分析[J].北京:建筑技术开发,2020(23):111-112.

[3]刘旭伟.贝雷梁便桥的检算及安全使用方法[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6(1):5.DOI:10.3969/j.issn.1000-5269.2009.01.033.

[4]马威.把边江钢便桥支架设计[J].科技视界, 2017(2):2.DOI:10.3969/j.issn.2095-2457.2017.02.151.

[5]刘麟乾,朱永红.淮河特大桥贝雷梁钢栈桥设计与施工[J].科技传播, 2011(12):2.DOI:CNKI:SUN:KJCB.0.2011-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