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思政建设下“古装人物造型设计”课程教学分析

作者

李诗沛

四川传媒学院 四川成都 611745

摘要:思政教育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路径,在“古装人物造型设计”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使学生更为全面地认知传统文化,基于传统服饰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以及文化理念,并从中领悟“道法自然”“以右为尊”等人文思想,以此强化审美情趣。鉴于此,本文将重点围绕思政建设下“古装人物造型设计”课程教学展开分析,先了解思政背景下“古装人物造型设计”具体教学路径,包括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思政教学方法等,然后展开教育实践,从前期设计、中期落实以及后期评价三个角度综合探讨,以此为指导后续教学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思政教育;古装人物造型设计;课程教学

引言:“古装人物造型设计”是基于传统美学的一门审美能力培养课程,其承载着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学习中,学生可以了解千年来传统服饰的演变过程,并从中感悟文化底蕴。将思政元素融入“古装人物造型设计”中,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思想理念,增强民族认同以及自豪感。由此可见,围绕思政建设下“古装人物造型设计”课程教学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政背景下“古装人物造型设计”课程教学路径

(一)优化教学内容

1.深挖思政元素

在“古装人物造型设计”课程中,若想要融入思政理念,便需要先从教材中挖掘思政元素。例如在讲解《传统服饰文化》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传统服饰的相关图片以及有关资料。以汉服为例,“交领右衽”的设计,所代表的是当时“以右为尊”的理念,也同时映衬了“阴阳和谐”的哲学思想。在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基于此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教育理论以及思政元素,使学生能够敬重文化[1]。

在课程讲解中,涉及大量的配饰制作内容,古代工艺品技艺精湛,每一细节都体现了当时的工匠精神,所以在教学中也可以系统的为学生讲解古代配饰制作技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古代手工艺人为了制作完美工艺品,精心雕琢的精神。比如在发簪制作中,工匠们便需要从选用材料开始一一比对,然后再运用精湛的技艺将其雕刻为精美饰品。此方面便体现了工匠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以及专注品质的观念。

2.有机整合资源

为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还要构建更为完善且科学的教育设计体系。例如在设计内容时,要打破传统知识讲授理念,从前期导入,教师便可以引入一些与“古装人物造型设计”有关的典故,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汉服”有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汉服的演变过程,例如不同时期汉服的样式变化以及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深层次的感悟传统文化。在专业讲授中,教师则要围绕思政元素展开设计。例如在色彩搭配中,不同颜色在古代所代表的含义也有所差异,例如“红色”通常代表喜庆,“黄色”则意味着中央集权。此类象征意义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强化对色彩审美的认知,生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在后续实践中,也要设计一些实践项目,比如可以设计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人物造型。该活动设计中,学生会进一步强化文化传承意识,在增强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深化对思政教育的认知。

(二)创新思政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路径。由于传统思政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在专业课引入中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为进一步满足学生诉求,在后续教师应该综合运用情境教学等方式。例如,在讲授“古装人物造型设计”课程时,教师便可以模拟宫廷场景,使学生可以更深层次的领悟古代社会的文化特色。比如“以唐代为背景模拟宫廷场景”时,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摆放家具以及装饰品,然后让学生们自行设计唐代装造。在此环节,学生会进一步加深对古代礼仪制度以及相关习俗的了解,并在体验中感悟唐代文化的包容性,增强文化自信。在情境教学中,还可以融入多媒体手段,例如,播放一些古代音乐或者绘画作品,进一步增强情境设计的真实感。比如在唐代宫廷场景中,便可以设计一些宫廷音乐播放环节,使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唐代宫廷文化的认知。之后还可以为其展示一些《簪花仕女图》等艺术作品,通过欣赏加深对唐代服饰、妆容等知识的认知,使学生可以从多元角度感悟文化魅力,强化对思政内容的理解。

二、思政背景下“古装人物造型设计”教育实践

(一)课程教学设计

为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展开了宏观规划。例如,首先展示历代装饰,此方面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调动其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浏览中提高文化自信,明确爱国主义精神。其次讲解古装妆面基础,并在设计中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的良好工作品德。最后展开发型基础知识讲解,此过程主要为了培养学生专注、耐心的品质,使学生可以在树立自学意识的同时,增强客户至上的理念。

(二)课程教学实施

在具体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使其能够在学习中强化思政意识,教师设计了品传统之美、悟工匠精神、践行匠心理念三个模块。其中,品传统之美阶段,教师先组织同学以小组的形式查阅与汉唐宋明清不同时期相关的装饰文化,并撰写分析报告,悟工匠精神则是在课堂上分享报告内容,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并播放非遗纪录片,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具体可播放《华裳九州汉服展》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形成精雕细琢的岗位精神。在践行工匠理念方面,则设计了实训活动,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化妆实践以及造型设计。在此环节,同学们会在自主练习的基础上,按照教师指导科学展开实训,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古代装饰细节。

(三)课程评价研究

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来看,此设计融入了“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在教学设计、教学落实、实训组织等各个环节中,学生不仅强化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而且还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后续课程优化中,还需要加大对以下几个部分的注意,第一,夯实专业素养,科学融入思政理论。教师要保障自身专业性,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要从教材出发,科学融合思政元素,并以身作则深化个人专业性并树立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展开自学,探究更多与“古装人物造型设计”有关的学习内容,确保思政元素融合的合理性。第二,在后续还可融入校企合作等理念,与校外企业进行合作,打造校外实训基地,由行业工作人员能够带领学生拓展视野,使学生在校外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工匠精神等思政理念的认知,增强人才培育效能,为后续学生就业以及创业提供有力帮助。总之,“古装人物造型设计”设计内容众多,由于会讲授传统文化内容,因此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方面具有优势。后续教师要继续加大对思政元素的关注,将思政融入到课程各个部分,以此增强育人水平[2]。

结论:综上所述,为有效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古装人物造型设计”教师应在传统教育基础上守正创新,深挖教材思政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融入思政理念,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强化文化自信,深刻感悟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在提升审美情绪的同时,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人,为传统美学传承与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泠杉.妆扮设计专业实训类课程线上教学实践与探索——以《舞台影视人物造型》实训课程线上教学为例[J].大众文艺,2023,(04):192-193.

[2]易慎.“美美与共”——师生共探“古装人物造型设计”课程思政建设[J].纺织报告,2022,39(09):119-120.

作者简介:姓名:李诗沛;性别:女;出生年月:1992.5;籍贯:四川 民族:汉族;最高学历:硕士;目前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影视人物造型设计;人物形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