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民办高校社团管理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者

周政霖 隆亚霏 孙丽雯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重庆 永川 402167

摘  要:学生社团作为校园第二课堂,它已经是高校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高校的办学质量,还关系着大学生能力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与公办高校同样肩负着培育人才的重任,但因为其体制受限等原因,其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本文以某民办高校学生社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调查问卷以及背景调研等方法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社团管理与发展的现状,并结合社会和学校两个层面对改善民办高校社团管理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社团发展、建议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单一化的育人模式已经不能满足0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机制;随着学生社团作为第二课堂在高校的普及和多元化,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兴趣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特长,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还通过社团活动,将学生与社会各项实践相联系,使其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成为人才培养多元化的关键途径[1-2]。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同公办高校一样肩负着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输送人才的任务;随着近几年高考和专升本的大量扩招,民办高校的规模、类型、数量也日益壮大,特别是一些民办高校每年的招生规模已经上万。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民办高校的蓬勃发展,民办高校的学生社团也日益壮大,特别是对于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民办高校来说,学生社团在育人这一块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高质量的学生社团不仅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干部,其具有品牌效应的活动还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以及社会关注度。据研究表明,学生社团的稳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社团规章制度、合理的社团成员架构、良好的社团管理模式、健康的社团经营理念、和谐的社团成长氛围、优秀的社团指导老师、合适的社团资源平台、专业的实践理论指导以及充足的社团活动经费[3-5]。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由于自身体制的局限性,存在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主动性不强等问题;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00后,他们心态比较佛系但且浮躁、思想比较活跃但不成熟、行为比较简单但且鲁莽,这都对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和生存有着不少的困难及挑战。

在现代教育教学不断深入改革的进程中,因人才需求的上升,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职业教育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的第二课堂方面,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学生社团便成为了很多民办高校学生的重要战场。本文以某民办高校学生社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调查问卷及背景调研等方法分析了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发展的现状,并结合社会和学校两个层面为改善民办高校社团管理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二、分析与讨论

第一,根据背景调研分析,本文发现该民办高校目前学生4万余名且每年招生规模现在已达到1万以上;该校现有学生社团86个,其中专业学生类社团23个(一级社团7个+二级社团7个+三级社团9个),文化艺术类社团26个(一级社团6个+二级社团9个+三级社团11个),实践服务类社团19个(一级社团10个+二级社团5个+三级社团4个),体育竞技类社团18个(一级社团4个+二级社团9个+三级社团4个);目前该校对于社团的管理模式为学校下设社团联合会,由社团联合会主要负责他们的社团活动审批、社团评奖评优、社团定级评级以及社团成立、变更以及注销等,再由每个社团指导老师所在二级学院学生会中的某部门负责社团的日常工作例会、日常工作指导、社团活动审核以及对接学校社联等,每个社团配备社团指导老师(可以是辅导员、专职教师或者行政人员等),社团日常工作和活动举办均由社团内部的主席团成员带领社团骨干以及社团干事共同组织和开展。通过调查问卷,结合文献查阅,本文发现目前民办高校社团管理与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社团指导老师更替频繁,能力欠缺而且指导有限;②社团种类繁多没有特色,发展缓慢而且参差不齐;③社团活动频繁缺少品牌,工作繁多而且影响学习;④社团发展缺乏社会支持,影响不足而且缺乏认可。

三、结论与启示

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同样也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它作为高校育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影响着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民办高校虽然已经作为了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与公办高校相比仍在专业建设、培养计划以及教学模式上存在差异,这也造成了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的几个差异,在于社团类别更繁杂、社团活动更频繁、社团消耗开支更高、社团人员更庞大;再加之民办高校缺乏社会支持以及自身体制的局限性,使得学生社团的差异更大,在于管理经营不理想、规章制度不健全、组织架构不合理、资源平台不充分等。因此,本文结合社会与学校两个层面为改善民办高校的社团管理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在社会方面,应该①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扶持和帮助,扩大民办高校在社会的影响力和认可度;②建立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的沟通桥梁,在特色资源和优质平台上形成共享;③合理规划民办高校教学育人机制,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打造具有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学生社团。

第二,在学校方面,应该①提高教职工薪酬福利待遇,形成社团指导老师的长期稳定;②设定社团指导老师专项补贴,提高社团指导老师开展工作的幸福感和满意度;③增加学校投入且减少教职工事务性工作,选拔或引进专业人员兼任或专任社团指导老师。

参考文献

[1]胡斌,陈曦.新时代民办高校国防教育社团促进民办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效能提升探究[J].大学,2023(14):18-21.

[2]韦倩雯,罗世伟.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学生社团思政育人功能优化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13):173-176.

[3]姜文雯.依托专业社团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应用能力的路劲研究[J].高教学刊,2023,9(17):87-90.

[4]孙清柳.体育强国背景下民办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困境与突围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12):13-15.

[5]韦倩雯,罗世伟,周钧阳.新媒体视域下民办高校学生社团思政育人功能的创新路劲研究[J].才智,2024(24):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