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军工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改进措施

作者

蔡宇晴 赵笠铮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 北京 100015

摘要:伴随国家国防科技投入的加大,军工企业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类型不断增加,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军工企业的发展需求,对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个人工作经验,本文梳理了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开展的工作内容,总结了军工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足,提出了优化科研项目管理的措施,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军工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改进措施

前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强原始创新、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建设目标,军工企业背负着强军强国的使命,亟需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大力发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抢占技术高地,推动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科研项目管理则是实现科研项目带动科技创新水平提升最有力的保障手段,结合目前科研项目管理现状,明确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强化基础前瞻布局,制定项目精准管理举措,健全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激励政策,通过多措并举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积极推动科研项目开展和落地,助力军工企业实现快速高质量发展。

1、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过程管理。根据项目的发展过程,不同科研项目类型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也不相同,管理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看,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验收阶段。

1.1项目立项阶段

通过项目申报信息收集、分析筛选可能申报的项目及其技术可行性,组织项目申报。根据项目指南或建议书,就研究内容、技术方案和预算合理性进行充分研讨,编写科研项目立项论证报告及经费概算书,参与项目立项评审工作[1]。

1.2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获准立项后,签订项目合同,从计划执行、经费投入、质量控制等多维度进行衡量评估制定科研项目全周期计划,定期收集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召开进度协调会,完成项目过程考核工作。

1.3项目验收阶段

具备验收状态的科研项目,向任务下达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准备验收资料,形成归档文件,由专家组检查项目合同完成情况,审计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完成合同验收工作,同时做好后期报奖申报、成果转化工作。

2、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足

2.1 聚焦基础前沿研究布局力度不足

军工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中力量进行产品研发,满足武器装备需求,抢占市场份额,也正是因为对产品研发资源保障的过度倾斜,导致军工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不足,缺少稳定的经费支撑,导致基础研究资源条件不足,难以聚焦研究方向,制约了核心技术的突破。

2.2 缺乏先进的管理方法

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主要以单位,机关科研主管职能部门、研发部为中心,按照计划指令的管理方式对科研项目实施管理。日常工作中,伴随跨单位、跨部门合作的科研项目增多,研发技术难度加大,过程监管考核严格,需要统筹协调各方资源保障,现阶段“询问—反馈—解决问题”的过程管理手段以无法满足对科研项目实施动态监管,及时预判风险隐患的要求,不能有效保证科研项目按计划节点完成任务,同时缺少对科研项目全方位评估和整体规划,会阻碍科研项目报奖申报、成果转化进程。

2.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科研项目管理人员作为服务管理岗位,虽未参与到技术研发中,但为科研项目顺利结题给予全程跟踪保障,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在企业中因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得不到认可,导致主动服务科研项目的积极性降低,学习先进管理方法的热情不高,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科研项目管理人才,制约了科研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利于科研项目高质量的完成。

3、科研项目管理改进措施

3.1瞄准基础前沿研究,加强顶层设计

随着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的提出,表明了基础研究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作为军工企业应充分意识到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根基,只有强化基础前沿研究,核心技术才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解决“卡脖子”问题。充分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验室基金等国家鼓励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立项渠道,落实经费支持;探索试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等立项方式改革,围绕基础前沿技术,鼓励科研人员无边界组团揭榜,跨部门、跨领域开展协同合作攻关,充分发挥各方知识和资源优势,激发科研人员攻坚克难的动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跃升。

3.2强化过程管控,实施项目精准管理

军工企业应根据本单位项目数量、项目来源、项目重要程度、项目技术成熟度将已有科研项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例如可以按照项目重要程度和来源进行分类,按照技术成熟度进行分级,制订更为精准的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集中资源和力量对重大专项和重要项目进行攻关,在现有合同的考核评估节点基础上,可进一步结合项目的里程碑节点建立多点评估机制,同时建立项目执行情况检查及周报报告机制,强化对关键节点的把控,优化资源配置,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进度,通过协调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攻关、加大资源支撑等方式及时解决难点、疏通堵点,确保重要科研任务按期完成; 对于重要程度一般和技术成熟度较高的项目则采取相对宽松的管理方法。[2]

3.3搭建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科研项目动态监管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效的管理要求,我们可以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的平台,转变我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采取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建立科研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搭建高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科研项目合同管理、计划管理、方案设计管理、研发过程管理、任务管理、经费使用管理、成果管理等信息的实时共享,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对科研项目进行全方位动态监管,便于管理者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并进行决策,同时共享互通的数据库也可以达到“一次填报,多方调用”的目的,在后续项目进展收集上报工作中,可由项目管理人员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与整理上报,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协助科研人员全心投入研发工作中。

3.4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释放创新管理活力

军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势必要以高水平科技人才作为支撑,同时也需要专业能力过硬、职业素养高的科研人员进行科研项目的组织、规划和管理,建立一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科研项目管理团队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管理的成效。[3]需要我们构建管理人员工作成效的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职业晋升通道,让管理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学习先进管理知识的主动性,更好的服务于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科研项目高质量完成。

4.结束语

军工科研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精细化的“大工程”,需要加大对高水平科研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通过不断的在实践中发展、优化、创新,建立适应军工企业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模式,推动军工科研项目管理高质量发展,满足国防建设发展需求,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

[1]镡志伟.科研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4):191-193

[2]肖勇.军工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探究[J].企业管理,2022(2):111-112

[3]尚蕾.科研项目管理及应对策略研究[J].财务与金融,2020(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