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及后续作物产量的影响

作者

李建军

湖南省衡南县向阳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421141

农业生产中,水稻秸秆属于重要副产品之一,其不仅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还拥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以往水稻收获后,秸秆处理手段主要采取焚烧和随意堆弃的方式。既导致资源浪费,又增加了环境污染风险。而采用科学的秸秆还田方式,可使其进入到土壤生态系统中,有助于土壤质量的全面改善,降低化肥投入量,符合绿色农业发展要求。湖南省衡南县拥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2025 年衡南县早稻种植面积高达45.2 万亩,最终会产生大量的水稻秸秆。在此过程中,为更好地处理和利用水稻秸秆,衡南县加大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探索力度。通过采取低茬收割的方式,秸秆粉碎还田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1]。现阶段,衡南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 86.62% 。基于此,加大水稻秸秆还田给土壤肥力和后续作物产量带来影响的探究力度,对当地农业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1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实际开展水稻秸秆还田处理时,农业生产人员在收割水稻的同时,对秸秆实施粉碎处理,并借助机械设备将其均匀地抛撒到田间各个区域。此时,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秸秆中的碳元素会转化为有机碳并在土壤中储存,最终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秸秆还田可使土壤的碳源得到有效补充,进而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与此同时,受到外界高温环境条件的作用影响,秸秆还田处理后可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料,使得土壤获得大量的有机质。不仅使土壤养分更加充足和丰富,还从根本上提高了土壤肥力,为后续作物健康生长奠定了坚实的土壤条件。

1.2 土壤物理性质改善

通常情况下,秸秆还田后会在土壤中逐渐分解。在此过程中,土壤团粒结构及团聚体数量可得到大幅度增加,有利于扩大土壤孔隙度。而土壤渗水能力受到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并随着孔隙度的不断增大逐渐增强。既保证了雨水的有效吸收利用,又使地表径流减少,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风险。与此同时,土壤的实际保水能力因此而强化。当外界处在干旱状态时,土壤能够为作物提供持续的水分保障。当土壤物理性质得到充分改善后,后续作物种植生长可获得有利的环境条件。不但极大限度保证了土壤质量,还给作物实现高产、稳产提供了支持保障。

1.3 土壤酶活性提升

耕层的土壤物理性质会随着秸秆还田作业得到进一步改善,且给后续土壤的生化反应进程带来巨大影响。在此过程中,土壤的酶活性能够得到显著地提升。对土壤来说,其养分转化和释放会受到土壤酶的直接作用影响。一般养分的转化率会随着土壤酶活性的提升而逐渐加快,为后续作物的健康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保障。

2 水稻秸秆还田对后续作物产量的影响

2.1 后续作物获得养分供给

大部分作物生长过程中,均有较高的营养元素需求,而水稻秸秆可为其提供氮、磷、钾等元素保障。秸秆被粉碎还田后,借助深翻深耕的方式将其与土壤充分混合,可在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不断释放养分。此时,后续作物种植生长期间可获得充分、稳定的养分保障。根据实践可知,借助水稻秸秆还田的方式,可确保后续作物生产管理期间肥料成分投入减少30 元 /667m2。不仅使后续作物获得了健康生长的养分支持,还有助于后续作物产量的全面提升。

2.2 作物根系发育得到促进

基于秸秆还田的良好土壤环境条件,后续作物生长阶段,其根系可获得充足的生长空间,有利于作物扎根。不仅如此,因秸秆还田所改善的土壤保水性能,可为作物生长提供持续的水分供给,满足各个阶段作物生长需求 [2]。当作物根系得到良好发育后,作物自身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可得到进一步强化,使得作物得以健康持续生长,最终达到产量和质量全面提升的目的。

2.3 存在的潜在风险

采取水稻秸秆还田方式,不仅为后续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还在一定程度上给后续作物产量带来潜在的风险问题。例如,对水稻作物收获的过程中,若是秸秆粉碎缺乏精细性,抛撒缺乏均匀性,或秸秆还田作业质量不佳等,都会影响到后续作物的实际播种效果和栽种质量。既给作物幼苗生长带来不良影响,又增加了产量降低的风险。与此同时,若是水稻作物生产种植期间缺乏良好的病虫草害管理,且秸秆还田时的质量不高,均会增加后续作物生长阶段病虫草害的发生风险,加重发生程度。此时,不但造成了防治病虫草害成本的增加,还极易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衡南县水稻秸秆还田的实践成果

衡南县为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借助多样化手段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具体工作中,借助“大喇叭”广播、张贴标语、入户宣传等形式,帮助农业生产人员深入了解和掌握秸秆还田的重要性及操作方法。与此同时,相关部门组织专业农技人员前往基层,为农业生产人员提供现场、专业性的指导和帮助,为后续水稻秸秆还田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奠定了基础。洪山镇墨江村在专业指导帮助下,借助收割机将田间水稻秸秆的留茬高度严格控制在了 15cm 内。然后,通过对相关秸秆的粉碎处理,将其均匀地抛撒到田间地头,为后续晚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生物肥料。除此之外,衡南县通过稻草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以及秸秆低茬收割、粉碎还田和深翻覆盖还田沃土等技术手段[3]。不仅控制了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投入,还实现了土壤肥力强化的目标。在此过程中,资源得到了有效地循环和利用,解决了以往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各类措施的实践,衡南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同时,给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衡南县土壤肥力、后续作物产量等受到当地推行水稻秸秆还田举措的积极影响。在此期间,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改善了土壤原有物理性质的同时,保证了土壤酶活性,强化了土壤的肥力。不仅如此,后续作物在秸秆还田后获得了充分的养分保障,使得其根系得到了全面生长和有效发育,达到了后续作物产量提升的效果。但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会因病虫草害问题给产量带来不良影响。对此,未来衡南县开展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和运用工作时,应重视对农业生产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确保其在开展水稻秸秆还田作业时,能够严格控制质量标准,降低可能给产量带来不良影响的风险,从而推动衡南县农业产业实现绿色、高效、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孝勇 , 武际 , 朱宏斌 , 等 .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3,31(5):870-871.

[2] 罗宜宾 .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J]. 现代园 艺 ,2013,36(2):9-9.

[3] 车品高 , 陈国徽 , 曹国军 , 等 . 稻油轮作下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J]. 作物学报 ,2024,50(12):311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