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尿常规检查知多少?肾脏健康的初步筛查

作者

侯淑海

河北承德 双滦区妇幼保健医院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 “净化工厂”,承担着过滤血液、排出废物的重任。一旦肾脏出现问题,会对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好在有一种简单又经济的检查方法,能帮助我们初步了解肾脏健康状况,它就是尿常规检查。接下来,就一起揭开尿常规检查的神秘面纱。

一、肾脏健康的 “侦察兵”

(一)什么是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作为肾脏健康领域的重要检测手段,本质上是对尿液展开全方位 “剖析”。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会借助多种技术,从物理学、化学以及显微镜观察等多个维度,对尿液中的各类成分进行分析。肾脏宛如人体的精密 “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肾脏会有条不紊地将代谢废物、多余水分等过滤出来,形成尿液。正因如此,尿液的成分宛如肾脏工作状态的直观 “晴雨表”。​

通过尿常规检查,医生能够精准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物质。以蛋白质检测为例,通常采用化学试纸法或生化分析仪,对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而对于红细胞和白细胞,既可以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其数量,也能运用特定的仪器进行计数。一旦检测出这些物质异常,医生就能初步判断肾脏是否健康,以及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等疾病。​

(二)为什么它能筛查肾脏健康​

许多肾脏疾病在早期犹如隐藏的 “敌人”,悄无声息,不会引发明显症状,患者往往难以察觉。以肾小球肾炎为例,在疾病初期,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乏力感,很容易被忽视。而尿常规检查宛如敏锐的 “侦察兵”,通过对尿液特定指标的检测,能够敏锐地发现肾脏功能的细微变化。​

当肾脏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原本无法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蛋白质,就会 “溜” 进尿液中,致使尿蛋白呈阳性。与此同时,肾脏炎症或结石等病变,会刺激肾脏组织,引发免疫反应,导致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借助尿常规检查,医生能够在疾病早期发现这些异常情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有效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降低治疗难度,改善患者的预后。

二、读懂尿常规检查的关键指标

(一)肾脏受损的 “信号灯”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有微量蛋白质,常规检测方法很难发现。但当肾脏的滤过功能出问题时,蛋白质就会大量进入尿液,导致尿蛋白含量升高。持续性的尿蛋白阳性,可能是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的重要信号。不过,一些生理因素,如剧烈运动后身体处于兴奋状态、发热导致身体代谢紊乱,以及精神紧张等,也会让尿蛋白暂时性升高。因此,要是发现尿蛋白阳性,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在消除这些生理因素后,再次复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肾脏疾病。

(二)血尿背后的 “健康隐患”

尿液中出现红细胞,也就是血尿,是尿常规检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很容易察觉,尿液会呈现红色或洗肉水样;镜下血尿则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发现红细胞。血尿的原因较为复杂,除了肾脏疾病,像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肾肿瘤等,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外伤等,都可能导致血尿。另外,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同样会引发血尿。所以,一旦发现血尿,就需要进一步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

(三)泌尿系统感染的 “报警器”

尿白细胞主要反映泌尿系统是否存在感染。当泌尿系统受到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侵袭时,白细胞就会像勇敢的 “卫士” 一样,聚集到感染部位,吞噬病原体,导致尿液中白细胞数量增多。如果尿白细胞呈阳性,同时还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很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比如膀胱炎、尿道炎等。这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抗感染治疗。但要注意,尿液标本被污染,也可能导致尿白细胞假阳性。所以,在留取尿液标本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标本污染。

(四)肾脏浓缩功能的 “风向标”

尿比重能反映尿液中溶质的浓度,帮助评估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正常情况下,尿比重在 1.015 - 1.025 之间。当肾脏的浓缩功能受损时,尿比重会降低;而当身体缺水时,肾脏会对尿液进行重吸收,使尿比重升高。所以,尿比重的变化不仅与肾脏疾病有关,还和身体的水分平衡密切相关。在解读尿比重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饮水量等因素。

三、尿常规检查的实用攻略

(一)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饮食与饮水:检查前 3 天,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大量高蛋白食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同时,要保持正常的饮水量,既不能过度饮水,也不要刻意减少饮水。过度饮水会稀释尿液,让一些指标浓度降低,影响检查准确性;饮水过少则会使尿液浓缩,(二)导致部分指标异常升高。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利尿剂、维生素 C 等,可能会干扰尿常规检查结果。因此,在检查前,一定要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以便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停药或调整检查时间。

(三)留取尿液标本的正确方法

一般医院会提供专用的一次性尿杯,其清洁度符合检查要求。使用前,要仔细检查尿杯是否有破损、污染等情况。

(四)留取中段尿

留取尿液时,先排出一部分尿液,然后留取中间一段尿液。这是因为前段尿液可能受到尿道口细菌、杂质的污染,而后段尿液可能混有前列腺液或阴道分泌物,都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留取的尿液量一般为 10 - 20 毫升,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五)及时送检

尿液标本留取后,要尽快送检,最好在 1 小时内完成。因为尿液中的成分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如细菌繁殖、红细胞溶解等,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四、尿常规检查,健康管理的得力助手

(一)助力早期发现肾脏疾病

许多肾脏疾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时,病情可能已经较为严重。而尿常规检查作为一种简单、便捷、经济的筛查方法,能够在疾病早期发现异常,为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通过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可以实现肾脏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疾病对身体的损害。

(二)监测疾病治疗效果

对于已经确诊为肾脏疾病或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尿常规检查也是监测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复查尿常规,医生能了解患者尿液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能通过尿常规检查结果,直观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增强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三)指导健康生活方式

尿常规检查结果不仅能反映肾脏健康状况,还能为我们调整生活方式提供参考。关注尿常规检查结果,能及时发现生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调整饮食、作息等习惯。

尿常规检查就像一位忠实的健康伙伴,默默守护着我们的肾脏健康。了解尿常规检查的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就能更好地利用这项检查,为健康保驾护航。建议大家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及时关注肾脏健康状况。

五、结语

尿常规检查凭借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优势,在肾脏健康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宛如肾脏健康的 “侦察兵”,不仅能敏锐察觉肾脏疾病的早期迹象,助力医生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还能为已患病者的治疗效果提供量化依据,指导后续治疗策略的调整。

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需严格遵循规范流程。检查前注意饮食与饮水,主动告知医生用药情况,避免对检查结果造成干扰;留取标本时,选择合适容器,留取中段尿,并及时送检,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当面对检查结果异常时,应保持冷静,先排除干扰因素,再配合医生进一步检查,确诊后积极治疗。此外,尿常规检查结果还能为日常生活方式的调整提供参考,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疾病。

为了守护肾脏健康,建议大家将尿常规检查纳入定期体检项目。通过定期检查,对肾脏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以积极的态度预防和应对肾脏疾病,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