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元支持: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劳动课程的策略探索

作者

周昕怡

江苏省常熟市淼泉幼儿园 215532

【摘要】本文基于家园共育视域,深入探讨幼儿劳动课程的策略。首先阐述了在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家园共育”理念下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难点,最后从多元支持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其良好的劳动观念和技能。通过理论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为幼儿劳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元支持;家园共育;幼儿劳动课程

幼儿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和品德的关键时期,劳动教育作为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身心健康和未来成长具有深远意义。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模式,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紧密合作,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劳动教育。

一、价值探寻: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政策导向: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定位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劳动教育的政策文件,强调其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为家园共育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幼儿园可制定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如种植、手工制作等劳动活动。家庭则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如整理玩具、扫地等,引领幼儿劳动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关键期培养:幼儿劳动素养的培育契机

幼儿阶段是劳动观念和技能形成的关键期。例如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照顾植物、整理图书等。幼儿不仅能够学会如何劳动,还能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同时,家庭也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如让幼儿做饭、洗碗等,让幼儿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劳动观念和技能。通过家园多元支持,共同把握幼儿劳动教育的关键期,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形式创新:劳动教育途径的拓展空间

目前,幼儿劳动教育形式存在一定的单一性,主要集中在幼儿园的集体劳动和简单的手工活动,缺乏多样性和系统性。例如幼儿园可以与社区合作,组织幼儿参加社区的环保活动、公益劳动等,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体验劳动的意义。家庭也可以带幼儿到农村体验农耕生活,让幼儿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通过多元拓展劳动教育途径,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幼儿劳动教育的效果。

二、问题剖析:家园共育实施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角色认知偏差:主体协同的效能弱化

在幼儿劳动教育中,家园双方的角色定位容易出现失衡的情况。一方面,有些家长过于注重幼儿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忽视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劳动是浪费时间,导致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有些幼儿园过于强调自身的教育主导地位,忽视了家庭的参与和配合,使得家园共育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例如,某幼儿园开展了劳动教育课程,但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很累了,回家后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导致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成果无法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延续。

(二)方式衔接断层:教育行为的知行落差

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存在差异,这也给幼儿劳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更加随意和个性化,而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则更加系统和规范。例如在劳动教育中,家长可能更注重让幼儿完成具体的劳动任务,而忽视了对幼儿劳动观念和习惯的培养;而幼儿园则更注重通过集体活动和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这种教育方式的差异可能会让幼儿感到困惑,不知道该遵循哪种方式。

(三)合作机制缺失:深度共育的实施瓶颈

家园双方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缺乏深度的共育合作。例如幼儿园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劳动情况,但家长和教师之间缺乏深入的沟通和互动,无法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劳动教育方案。

三、实践路径:家园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需求导向:构建阶梯式劳动课程体系

幼儿园和家庭要深入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制定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例如,对于小班幼儿,可以开展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如穿衣、洗手、整理玩具等;对于中班幼儿,可以增加一些集体劳动和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如打扫教室、制作贺卡等;对于大班幼儿,可以开展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劳动活动,如种植植物、照顾小动物等。同时,幼儿园和家庭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开展个性化的劳动教育活动。比如,如果幼儿对烹饪感兴趣,家庭可以在周末带幼儿一起做饭,幼儿园也可以组织烹饪主题的活动。

(二)资源整合:开发家庭劳动教育新样态

家庭拥有丰富的资源,可以为幼儿劳动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的环境和资源,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劳动机会。例如,家里有花园的家长可以带幼儿一起种花、浇水、施肥,让幼儿体验种植的乐趣;家里有宠物的家长可以让幼儿参与照顾宠物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此外,家长还可以邀请亲朋好友参与幼儿的劳动教育,如让爷爷奶奶教幼儿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

(三)理念共建:打造劳动教育宣传共同体

幼儿园和家庭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提高家长和教师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深化家园共育意识。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家长宣传劳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分享幼儿在园的劳动成果和案例。例如,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劳动教育专题讲座,邀请专家为家长和教师进行培训。家庭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行动,向幼儿传递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家长在做家务时,可以邀请幼儿一起参与,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双向赋能:建立深度协同的合作机制

建立“双向互动”的多元管理模式,加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促进家园深度合作。一方面,幼儿园要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劳动表现和进步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幼儿园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组织家长开放日等方式,了解家长对劳动教育的需求和期望。另一方面,家长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活动,及时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的劳动情况。例如,家长可以在家长群里分享幼儿在家做家务的照片和视频,与其他家长和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通过这种“双向互动”的管理模式,形成家园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劳动教育的发展。

总之,在多元支持的家园共育视域下,开展幼儿劳动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幼儿劳动教育存在一些难点,但通过深入了解幼儿需求、发挥家庭资源优势、加强劳动教育宣传和建立“双向互动”管理模式等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幼儿劳动教育的质量。家庭和幼儿园应携手合作,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劳动教育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观念和技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幼儿教育中,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劳动课程的策略,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邱刚田,刘光文.课程建设:课改深化的区域路径[J].教育科学咨询,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