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目标引领 问题驱动 发展思维 提升素养

作者

赖凤娇

福建省漳州市华侨中学 363000

本课时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方程与不等式”主题,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积累了一定活动经验,同时本课时为后续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高老师通过情境引入,自主阅读,习题巩固,课堂小结等四个环节实施教学,符合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抽象能力、模型意识、创新意识、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高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音语调具有感染力,整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思路清晰,层层递进,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较好达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听了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亮点:

一、强化目标意识、渗透思想方法

新课程标本准指出:“教学目标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和应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围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解的定义,以及如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等三个学习目标展开教学。通过设置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通过自主阅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方程组的解,通过题目检测学生是否掌达成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合作找到求解思路,并能用代入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消元的思想,深入问题本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充分发挥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在实现知识进阶的同时,体现核心素养的进阶。

二、基于问题驱动,着眼思维发展

新课程指出:“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通过数学的思维,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建立数学对象之间,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逻辑联系。本节课在导入环节高老师以经典的古代数学问题“鸡兔同笼”为情境导入,攻妙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自豪感,针对情境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不同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其中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做法遇到无法求解的难题,抛出本节课的课题,从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活的基本活动经验,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及时评价

新课程指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本节课高老师采用情景式、探究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体验中进行学习与思考,在对于简单的学习内容,高老师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题目检测,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及时评价,了解掌握情况,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高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实破难点,及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时调整教师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以推动学生不断进步。

此外,我有两点思考:

一、板书要注重结构化,让知识串起来

新课程标准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本课的主板书高老师罗列了3个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内容,以及解方程的思想。缺少结构性,建议提前板书设计,体现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探究路径和研究思路的结构化设计,同时能体现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让学生明白研究问题一般方法:从实际问题抽象二元一次方程组,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进一步研究定义、解、解法,最后得到实际问题的解。帮助学习理清逻辑体系,符合课程标准中要求,要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者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核心素养。

二、作业设计要注重层次性、让课堂知识活起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节课后作业是配套练习,加一道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否具有检测巩固本节课教学目标的作业设计,建设每一道题都设计相应的作业目标。以及明确评价的任务、完成的时间等,适当增加情景式、创新式的作业,拓展学生的视野。

总之,本节课通过目标指向,问题驱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把充分的机会给学生“探”,把时间留给学生“悟”,教师把精力放在指导学生的“学”,从而为思维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