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基本路径与实践探索
张凡 曹飞飞
1. 泰安市委党校 2. 泰山学院 271000
引言
新时代,文化自信稳步增强,文化传承发展受到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发展重要意义更为彰显。围绕文化自信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的路径与实践研究,旨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融合,丰富发展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崭新篇章。通过理论引领、文化认同深化、传播方式创新及人才培养加强等多维度路径,力图揭示“第二个结合”的深刻内涵与实践价值,为文化自信的提升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提供有力支撑。
一、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基本路径
(一)强化理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在文化自信视角下,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首要在于强化理论引领,为这一伟大实践提供坚实的思想支撑,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将其视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强大引擎。通过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我们不仅要把握其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更要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路径。同时,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炼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在此基础上,我们应积极推动理论创新,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更深层次上的融合,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民族气质的新思想新理论,为“第二个结合”的深入推进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1]。
(二)深化文化认同,凝聚民族共识
文化认同是民族精神的纽带,是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的重要基石。为了凝聚全民族的共识和力量,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这既包括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入挖掘和阐释,也包括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同时,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同样重要,我们要让更多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是指引中国人民前进的灯塔。通过深化文化认同,我们可以激发全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形成共同推动“第二个结合”深入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提升国际影响力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传播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第二个结合”走向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生动、直观地展现给全世界。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是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2]。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推动“第二个结合”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
(四)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人才是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加强文化教育体系建设,提高文化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国际视野的人才;还要建立健全文化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为文化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同时,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同样重要,我们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文化工作队伍,为“第二个结合”的深入推进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实践探索--以泰安为例
(一)挖掘传统文化优势推动政德教育
在泰安我们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优势,以挑山工精神和石敢当精神为引领,推动政德教育深入人心。挑山工精神,寓意着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我们激励干部群众学习这种精神,登高望远,奋力争先,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石敢当精神强调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我们鼓励大家在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挑战。我们通过举办系列讲座、文化活动等形式,将这两种精神融入政德教育,提升了干部群众的道德素养和实干精神,为泰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开展文旅融合推动为经济发展助力
泰安应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开展文旅融合,助力经济发展。我们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如文创产品、封禅大典等,这些产品不仅展示了泰安的文化魅力,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注重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在传承中发展旅游,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泰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为泰安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提升了泰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挖掘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在泰安我们还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日常生活,我们打造红色物业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物业管理服务中,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通过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设置红色文化宣传栏等方式,我们让红色文化成为社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融入日常生活的红色文化不仅增强了居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也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为泰安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基本路径的实践探索,我们可以不断推动“第二个结合”走向深入,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泰安的实践成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也为我们未来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继续坚持文化自信的理念,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实践探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庆华,李前进.以乡土文化助力践行”第二个结合”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24,8(6):9-14.
[2]郭美静.”第二个结合”:中国共产党软实力提升的有效路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3]刘光斌,安志强.论”两个结合”彰显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J].文化软实力,2022,7(2):34-40.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