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作者

刘红霞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马厂乡畜牧兽医站 青海海东 810799

摘要: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直接影响到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基层兽医常常面临诸多挑战和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防治效果,还可能加剧疫情的扩散,在探讨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存在的常见误区,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提高猪病防治水平提供参考,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希望能够为基层兽医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指导,从而提升整体防治效果,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关键词:基层兽医;猪病防治;误区对策

引言:

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病的种类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这对基层兽医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有限、培训不足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基层兽医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陷入一些误区,过度依赖经验而忽视科学依据,或是对新出现的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应对措施,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防治效果,导致疫情的进一步扩散,深入研究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的误区,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为基层兽医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指导,防病灭病体系建设等环节上做大文章,提高质量规模综合效益。提升整体防治水平,保障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1.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

1.1过度依赖抗生素治疗,忽视病原体耐药性问题

抗生素的快速疗效使其成为许多基层兽医的首选治疗方案,尤其是在面对复杂或不明原因的疾病时,抗生素往往被视为“万能药”,这种过度依赖导致了对病原体耐药性问题的忽视。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不仅会破坏猪只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加速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使得原本有效的抗生素逐渐失效,基层兽医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实践经验相对有限,许多兽医缺乏对层出不穷药耐药性机制和危害的深入理解,导致他们在用药时更倾向于选择广谱抗生素或加大剂量,而忽略了精准用药和综合防治的重要性。

1.2对猪场环境卫生管理重视不足,导致疾病传播风险增加

许多基层兽医将工作重点放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而忽视了环境卫生在疾病预防中的关键作用,只要能够及时治疗病猪,就能有效控制疫情,却忽略了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能力,部分基层兽医对环境卫生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认识不足,缺乏对猪场清洁、消毒、通风、温湿度控制等环节的全面了解,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落实到位,养殖户对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也影响了基层兽医的工作方向加大难度,许多养殖户更关注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长期的环境卫生投入,这使得基层兽医在推动环境卫生改善时面临阻力。

1.3忽视猪群应激管理,导致疾病易感性增加

猪只在运输、转群、环境变化、饲养密度过高或受到惊吓时,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这种应激会导致猪只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力下降,增加对疾病的易感性,基层兽医往往未能充分认识到应激管理的必要性,认为只要做好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即可,忽略了应激对猪只健康的长期影响,基层兽医在技术培训和实践过程中,缺乏关于应激管理的系统知识,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识别和应对猪群的应激问题,养殖户对猪群应激的重视程度较低,往往更关注饲料成本和生长速度,而忽视了猪只的福利和心理健康,这使得基层兽医在推动应激管理时缺乏支持[1]。

2.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对策

2.1推广科学用药规范,减少抗生素滥用并加强耐药性监测

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会导致病原体耐药性的增加,破坏猪只体内的微生态平衡,进而影响其免疫功能和健康状况,推广科学用药规范,减少抗生素滥用,是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必须重视的关键措施,基层兽医应加强对药物作用机制和适应症的学习,严格按照药物使用指南和剂量标准进行治疗,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或随意加大剂量,应推广精准用药的理念,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明确病原体的种类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耐药性监测的理论基础系统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掌握病原体耐药性的发展趋势,为药物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基层兽医应积极参与耐药性监测网络的构建,定期采集猪场中的病原体样本,进行耐药性检测和分析,并将数据上报至相关监测机构,基层兽医还应结合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用药策略,避免使用已出现高耐药率的药物。耐药性监测是科学用药的重要支撑,理论基础动态监测病原体的耐药性变化,为药物选择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病原体、宿主和环境的多重因素,及时掌握耐药性的发展趋势,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

2.2加强猪场环境卫生管理,建立定期消毒和清洁制度

猪场环境中的病原体通过空气、水源、饲料、粪便等多种途径传播,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病原体容易在猪群中迅速扩散,导致疾病的暴发和流行,加强猪场环境卫生管理,建立科学、系统的消毒和清洁制度,是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必须采取的关键措施,基层兽医应指导养殖户制定详细的清洁和消毒计划[2]。包括猪舍、设备、运输工具等各个环节的清洁频率和消毒方法,应选择高效、广谱且对猪只无害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等,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消毒效果,基层兽医还应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清洁和消毒技术,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影响效果。

科学的消毒和清洁制度是猪场环境卫生管理的核心内容,其理论基础系统化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消毒和清洁不仅仅是简单的卫生工作,而是需要结合病原体的特性和传播规律,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基层兽医在制定消毒和清洁制度时,应充分考虑猪场的实际情况,如养殖规模、猪舍结构、周边环境等。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高密度养殖的猪场,应增加消毒频率,并采用雾化消毒或熏蒸消毒等高效方式,以确保消毒效果覆盖到每一个角落。

2.3优化猪群应激管理措施,改善饲养环境并降低应激源

猪只的应激源多种多样,包括环境变化、饲养密度过高、运输、转群、噪音、温度不适等,这些应激源会导致猪只体内皮质醇等应激激素水平升高,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优化猪群应激管理措施,改善饲养环境并降低应激源,是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必须重视的关键策略,基层兽医应指导养殖户合理设计猪舍布局,确保猪只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因饲养密度过高而引发争斗和应激反应,注重猪舍的环境控制。饲养环境的改善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猪只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基层兽医应指导养殖户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合理调控猪舍的环境条件,在高温季节安装降温设备、增加通风量等方式,避免猪只因热应激而出现采食量下降或免疫力降低的情况。、

结语:

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的误区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问题,其成因涉及专业知识、实践经验、资源分配等多个方面,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从业者的重视,认识到这些误区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应加强对基层兽医的培训和支持,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完善相关政策和资源配置,为猪病防治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减少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的误区,提升整体防治水平,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梁启胜,卢学艳. 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J]. 吉林畜牧兽医, 2025, 46 (01): 37-39.

[2]王春梅. 试论基层兽医在猪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 (12): 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