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绘画创作中美学思想情感与意境表达

作者

何雨陶

吉林大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5

一、情感表达

1.1 情感来源于修养

艺术家修养的高低影响画面的情感表达。郭若虚认为“如其气韵,比在生知……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即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艺术作为人的意识形态,我们可以从艺术作品上看出一个人的内在品格,他们技巧的成功依赖于心性修养,如果没有修养,即使有再高的技巧也无法达到很高的水平。

同时情感表达作为艺术家创作的重要动机和目的之一,它为作品赋予了生命力和感染力,在艺术创作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提高自身的修养是不可回避的,需要不断修炼学习,只有修养提高了,才能提高作品中的情感深度。

1.2 通过绘画元素表达情感

在绘画中需要以视觉元素作为“语言”,将艺术家的情感传递给观众。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到:“夫画,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永乎我也。”画家需要借助技法和画面元素来表达内心情感。在绘画中表现元素是多样的,色彩作为绘画中最直观、最感性的元素,往往最先吸引观众的目光。艺术家可以通过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等合理安排来表达情感。明亮的色彩能让画面呈现出活力和生气,而暗淡的色彩则可能传达幽静清冷和孤独。

如在袁厚学的版画作品《牧歌》中,作者采用了大量的大红做背景色,在描绘牛、牧童、花草时又采用了鲜艳的黄色和蓝色,整幅作品的色调鲜艳浓烈,给观众以直接、强烈的视觉冲击,描绘出阳光灿烂、牧歌欢唱、简单而快乐的童年时光。

线条在绘画中具有引导观众视线、构建画面空间的重要作用。艺术家通过线条的丰富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如马蒂斯的《舞蹈》在线条的形状上采用曲线来体现灵动欢快的视觉感受。柔和的曲线可能传达出宁静和优雅,而尖锐的折线则可以代表紧张和冲突。短线条所传达的情感是比较急促的,粗线条通常会让人们感到沉重、稳定,细线条则让人们感到脆弱、柔美。

二、意境表达

2.1 意境是绘画的灵魂

意境是画面形象表现出的一种境界和情调。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若有若无,朦胧美”、“有限无限,超越美”、“不设不施,自然美”,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关于意境美的解释。“意境”一词指是指作者将其思想情感在文学或艺术作品中很好地融合,并使艺术作品呈现出一种难以用语言明确表达、意味深长的状态。

王维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他的作品追求空灵、淡远和超然物外的意境。要达到这样的意境不仅依靠精湛的技艺,更需要艺术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验感悟。王维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心,正是因为它们超越了形式的束缚,达到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高度。

2.2 情景交融表达意境

意境一词中“意”代表情与理的统一,“境”代表形与神的统一,他们互相制约互相渗透,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则产生意境。

马远的《水图》是以“水”为主题创作的,画中的水与画家的心境相结合,并将情感融入到表现手法中,描绘出水的韵味和意境。画中运用了多种笔墨技巧,如勾、皴、点、染等,表现出水的波涛汹涌、平静如镜、潺潺溪流等状态。他的笔触刚劲有力,墨色浓淡相宜,使画中的水充满动感和韵律,仿佛具有生命般鲜活。该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简单描绘,更是马远内心情感的抒发,传达了宁静、深邃、壮阔等多种情感,使观者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美好。由此可见,意境的表达还需要情景作为支撑,不能泛泛而谈。

三、情感与意境的相互渗透关系

3.1 情感是意境的内在驱动力

在艺术创作中,情感是艺术家创作的来源和动力,也是作品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内在因素。艺术家在体验生活中首先要激发出情感,才谈论如何将情感转化为创作的灵感和动力,将情感通过艺术手段在画面中表现出来。同时意境的构成包括客观景物的描绘和主观情感的抒发两个方面,意境的生成依赖于情感的生发,画面的意境及形式意味就是画家情感精神表达的结果,因此情感作为营造意境的推动因素。

明代文学家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强调了情感与景物的不可分割性,情感是诗的内在驱动力,与景物相互交融,共同构成诗的意境。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画家先被自然景象所触动产生“情”,进而挥毫泼墨,创作出超越物象本身的意境艺术作品。

3.2 意境是情感的升华

意境离不开情感,但不是所有的情感都能表现出意境。意境的表达需要艺术家精心挑选意象并进行组合,营造出一种能够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氛围。这种氛围超越了简单的情感表达,只有进行了升华和加工的情感才能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才能成为意境。

如在《渔庄秋霁图》中,倪瓒以简约的笔墨绘制出宁静的画面,表达了其淡泊名利、安闲自在的生活态度。画中的渔夫、茅屋、树木等元素与画家大胆的留白、简洁的线条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使画面呈现出空灵深邃,充满诗意的意境,观者在欣赏这幅画时能够感受到画家所追求的物我两忘、心境交融、超脱世俗的境界,这种意境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画家内心情感的外化升华。

综上所述,意境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简单抒发,而是对情感的提炼,需要艺术家有更深刻独到的感悟,才能形成超越平凡的美。

结 语

在绘画创作中,情感和意境无疑是提升作品意义与价值的核心要素,它们如同画作中的灵魂,赋予作品生命与深度。作为艺术创作者,不仅要捕捉美,更要注重情感与思想的传递。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情感和意境是提升作品意义与价值的重要元素,艺术家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多体验生活,以情景为基础,将生活中的感悟和思考与绘画灵感相结合并对其进行提炼升华,不断地挖掘内心的情感世界,努力呈现出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作品,实现与观者跨时空的对话、灵魂上的共鸣。

参考文献

[1]李可染.谈山水画[M].人民出版社,1978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田川流.艺术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5

[4]赵永新.中国艺术精神与21 世纪[C]//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南京大学;,1997:17.

[5]朱宏.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形式美与情感表达[J].黑河学院学报,2024,15(06):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