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数字赋能山海关长城保护与文化传承

作者

袁鑫 姚兰 李元媛

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 河北秦皇岛 06600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文化强国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数字技术为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了新引擎。山海关长城是京津冀地区的文化地标,数字赋能为山海关长城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一、山海关长城文旅市场现状分析

文旅市场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山海关旅游业面临诸多挑战:

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秦皇岛统计年鉴—2023》显示,2022 年,山海关景区的古城、老龙头景点分别接待游客 44.73 万和 44.13 万人次,门票收入均超过千万,而角山、孟姜女庙、长城博物馆三个景点,合计接待游客不足 20 万人次,游客流量主要集中在知名度较高的景区(点)。

设施完善度不一。山海关景区的古城、老龙头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但其他景区(点)存在设施老旧、维护不足、夜间旅游项目匮乏等问题。统计“大众点评”APP 中对角山长城风景区的评价共 3434 条,其中消极性评论(中、差评)共 84 条,占总体评论约 2.45% ,显示该景区当前存在的不足。

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水平不足。当前,山海关长城景区(点)的线上预订系统混乱,有的小程序或 APP 售票系统关闭,有的只能预约部分票种,多数 APP 中无法购买山海关景区夜场票。线下景区管理不善,信息更新不及时,如角山风景区封山防火时,没有及时做出公告,影响了游览体验。

旅游季节性差异显著。淡旺季“冷热不均”一直是秦皇岛旅游业面临的问题,2023 年冬天,北戴河新区的阿那亚社区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 27.29% ,海港区也开展冰雪项目,吸引大量游客。而山海关长城景区冬季景区游客量大幅减少,资源利用率低。

经营项目传统。山海关长城景区内的旅游项目仍多以观光为主,缺乏对互动性、参与性强的新项目的打造。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投入尤为不足,难以吸引年轻游客群体。

二、数字赋能山海关长城的策略与实践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山海关长城应积极探索现代科技手段,促进文旅市场的升级与品牌塑造。

(一)数字赋能长城历史探索之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提出统筹规划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应依托现代科技,以山海关长城沿线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为主线,打造一条穿越时空的沉浸式探索线路。

旅游 APP、小程序是当今出游的重要工具,旅游者对其实用性愈发看重。针对景点预约购票系统分散的现状:一是加强技术对接。与小程序合作,统一接入各景点预约购票系统,实现一站式服务;二是完善自身系统。整合并优化秦皇岛本地的旅游生活平台,提供景点介绍、开放时间、票价信息、预约购票等全面服务;三是优化小程序功能。基于大数据分析游客历史游览记录和偏好,提供个性化景点和路线推荐;四是加强宣传推广。如社交媒体、旅游网站、公共交通广告等,引导游客使用小程序。

数字化旅游作为“旅游业的‘第二次革命’,将改变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各个方面,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全面进步。”山海关个景区应及时进行数字化设施升级。一是智慧古城构建:在古城内设置 AR 导览眼镜、智能语音导览器自助租借柜,结合线上智能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游览服务;增设自助购物设备,提供个性化文创纪念品定制服务;完善智能公共设施,放置智能导览机器人、无线充电座椅等。二是科技赋能关隘:在天下第一关安装 VR 体验设备,让游客“穿越”至古代;设置智能拍照站,增强游客互动体验。三是智能化海防体验:在老龙头打造互动体验区,通过 VR/AR 技术让游客亲身体验古代海防战争。四是情感交互传承:在孟姜女庙开发情感交互体验区,结合 AI 技术,让游客与“孟姜女”进行互动。

(二)数字赋能长城自然风光之旅

以山海关长城及其周边自然景观为核心,融合数字化技术,构筑一条自然风光赏鉴线路。

一是智能观景台的构建与观景体验优化。分别在四个景点安装高清望远镜和 VR观景设备,提供更加清晰的观景视野;利用大数据分析与 AI 图像识别技术,开发“观景”应用小程序,根据季节、天气变化为游客推荐最佳观赏点。

二是智能检测系统的应用与安全保障提升。在老龙头景区,设置智能海洋气象预报屏,实时显示海浪、风速等信息;角山长城设置智能穿戴设备租借柜,提供紧急救援定位服务,并监测游客的心率、步数等健康数据。

三是智能生态游的个性化探索。打造角山长城智慧步道,在步道入口处及关键节点安装了定位设备,通过与 APP、小程序的接入,根据游客的实时位置提供个性化的游览建议。提供穿戴式智能相机租借设备,自动记录攀登过程中的精彩瞬间。设置智能救援定位站,确保攀登者的安全;在老龙头景区,设置 VR 体验站,提供海底世界虚拟体验;在燕塞湖景区,游客可以通过 APP、小程序预约电动游船,享受游湖的乐趣。增加鹦鹉表演的互动性,在表演区周边设置智能触控屏,展示鹦鹉的种类、习性及表演背后的故事。

(三)数字赋能长城文化深度研学之旅

依托山海关长城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前沿数字技术,设计一条文化研学线路。

一方面,专注博物馆的数字化改造与升级。当前山海关长城景区共有 6 个重要展馆,展馆题材丰富、种类多样,应将其转型为融合沉浸式体验与公共社交功能于一体的创新空间。

首先,做好数字化复原与互动。“数字复原与数字再现在数字记录与数保存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为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传承提供了先进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利用 3D 打印复原技术,实现对文物的非接触性修复。结合数字化展厅与互动体验区,使文物的三维数字模型得以逼真呈现。设置互动体验区,游客可通过大屏幕、触摸屏等设备参与互动项目;其次,推动展厅与陈设的数字化升级。利用投影技术在穹顶、墙面和地面营造动态历史场景,并结合文物、展板实现更复杂的视觉效果;再次,打造沉浸式视听盛宴。可以通过安装裸眼 3D 大屏和球幕影院,放映厅展示山海关长城的历史变迁、文化内涵等;最后,重视数字化营销与推广。利用云游博物馆、线上直播等数字化手段进行营销与推广。邀请专家、工作人员进行线上直播,实时回答弹幕问题,增加互动性。

另一方面,推动北营子村的数字化建设与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强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北营子村作为长城文化、满族文化、闯关东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的交汇点,数字化建设对于推动乡村文旅业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数字化乡土文化展示:对村史馆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造线上村史馆,使游客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北营子村的历史文化;二是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体验:将村中的民俗活动、手工艺制作等非遗文化转化为线上体验内容。游客可通过手机 APP 参与虚拟制作。还可线上线下相结合,运用 3D 打印等技术,将游客的虚拟作品制作成实物纪念品;三是智能民宿体验的优化:对北营子村特色民宿进行智能改造。引入智能入住系统、智能客房控制系统、智能安防系统,提高居住的便捷性、舒适度和安全性。

以上,通过数字赋能山海关长城,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增强游客体验、增强品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7/content_6963770.htm。

[2]《秦皇岛统计年鉴—2023》,秦皇岛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qhd.gov.cn/tjnj2023/indexch.htm?LMCL=y4mFCA。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国人大网,http://www.npc.gov.cn/zgrdw/npc/xinwen/2016-12/25/content_2004880.htm。

[4]潘澜、林璧属、方敏等:《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 APP 的持续性使用意愿研究》,《旅游学刊》,2016 年第11 期。

[5]梁栋栋、陆林:《数字旅游初探》,《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 年第 1 期。

[6]赵东:《数字化生存下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山东大学,2014 年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第 54 页。

[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s://www.gov.cn/2011lh/content_1825838_11.htm。

作者简介:

袁鑫科技文化教研部教师。

姚兰科技文化教研部副教授。

李元媛科技文化教研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