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银发经济下社区零售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

作者

王春兰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8

1、引言

1.1 老龄化浪潮下的零售业新命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底,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达 2.97亿,占总人口比例 21.1% ,超联合国“深度老龄化社会”标准( 20% );老龄化增速显著: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 2010 年 8.9% 升至 2023 年 15.4% ,增速为全球平均水平的 2 倍(数据来源:《中国人口普查年鉴 2023⟩ )。 银发经济规模 2025 年底将突破 6.7 万亿元,社区零售占比预计达 35% 。

1.2 社区零售的适老化供需矛盾

需求侧升级:老年人日均社区消费频次为 2.3 次,超年轻人 47% ,但68% 受访者表示现有零售设施“不便使用”(数据来源:中国老龄协会《2023老年消费调查报告》)。

供给侧滞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研显示,仅 12% 的社区超市完成基础适老化改造,无障碍设施覆盖率不足 30% ;

服务缺失: 76% 的社区便利店未配备老年导购员,智能支付终端适老模式开通率仅 15% 。

1.3 国家战略与行业转型的双重驱动

政策强制性要求:

国务院《“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推进老年友好型商业设施建设”; 商务部等 12 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将“适老化改造”列为重点任务。

2、社区零售适老化改造的现状

部分领先企业通过系统性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环境优化、服务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三个维度协同发力,成功实现了老年客群的引流和转化。

2.1 环境改造:无障碍设计与空间适配在适老化环境改造方面,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系统性优化:

(1)基础设施适老标准化建设

通行设施方面,严格遵循国家无障碍设计标准,重点优化出入口坡道坡度控制、无障碍卫生间配置等关键节点,同时完善安全辅助设施。

休憩空间规划方面,在公共区域按合理比例设置老年人专用休息区,配备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和应急呼叫装置,确保使用便利性和安全性。

2. 导视系统适老化升级

视觉标识系统采用大字号、高对比度的设计标准,确保辨识度。同步配套智能语音导引设备,构建多感官识别的无障碍导视环境。

2.2 服务升级:从基础便利到情感关怀

(1) 基础服务普惠化

健康监测点:设立老年服务中心,提供免费血压检测、轮椅出借;配备 AED 设备及医护志愿者,辅助处理突发健康事件。

(2) 文化服务社群化

老年人俱乐部、养老机构纷纷开设戏曲、书画、体育活动,还有数字化教学等,教授老人使用云闪付 APP 实现“立购立减”,惠及更多家庭。

2.3 商业模式创新:错峰消费与权益融合

(1)分时权益激励

部分商业综合体通过推出工作日上午专属优惠套餐,有效吸引老年消费群体,该时段收入贡献显著提升。餐饮企业针对午市老年客群推出的特惠套餐,不仅提高了客群占比,还显著提升了经营效率。

(2)会员体系与政策联动

通过社保卡绑定专属折扣活动,吸引众多品牌参与,有效提升了销售业绩和老年会员忠诚度。政企联合补贴模式在适老化产品推广中成效显著,大幅降低了老年消费者的购买门槛。

(3)公益商业融合

部分商业机构通过与公益组织合作,为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便民生活服务,如钟表检修、配镜服务,有效扩大了服务覆盖面。

3、社区零售适老化改造面临的挑战

适老化改造仍面临若干挑战:基础设施改造需要较大资金投入,特别是老旧商业设施的升级改造成本较高;专业服务人员配备明显不足,多数商超缺乏专门的老年服务团队。

3.1 成本收益失衡问题突出

硬件改造投入大,特别是老旧设施升级需要大量资金,且投资回收周期长。日常运营中,专业服务人员和设备维护也带来持续性成本压力。同时,老年群体消费能力相对有限,导致短期收益不明显。

3.2 专业服务能力不足

适老服务人才储备严重短缺,多数员工缺乏系统培训。服务标准体系不完善,特别是在应急处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3.3 消费特征与商业运营存在矛盾

老年消费者在支付方式、购物时段等方面具有特殊性,与常规商业运营模式存在冲突。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群用现金支付,他们大多在上午段消费,与商家的促销时间有偏差,而且老年人对价格较为敏感,为专属服务付费意愿较低。

3.4 政策执行存在障碍

行业标准体系不统一,各地要求差异较大。监管验收通过率不高,且公益服务与商业运营的平衡难度大,企业仍过度依赖政府补贴。

3.5 技术应用效果受限

老年人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70 岁以上老人智能设备使用存在障碍。相关技术改造投入产出比较低,设备闲置现象普遍。

4、社区零售适老化改造的优化路径

4.1 政府引导方面

政府应出面牵头建立统一的适老化改造标准体系,明确基础设施和服务配置的具体要求。通过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构建多方共担的成本分摊机制。同时重点培育示范项目,以点带面推动适老化改造的普及。

2. 企业创新方面

可采取模块化、轻量化的空间改造方案降低投入成本。实施服务分层策略,基础服务保持普惠性,增值服务探索市场化。深化数字适老改造,提供传统与智能并行的双模式选择。

3. 社区协同方面

创新"时间银行"等互助模式,鼓励低龄老人参与服务。整合社区资源建立服务联盟,形成规模效应。开展代际融合活动,促进不同年龄群体的互动交流。

4. 技术赋能方面

将健康管理功能融入零售场景,提供智能化适老服务。运用大数据优化商品供给,提升供需匹配效率。建立快速响应网络,完善应急保障体系。

这些路径通过政策支持、商业创新、社区共建和技术应用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全方位的适老化改造解决方案。既注重硬件设施的适老标准化,又强调服务体系的适老人性化;既考虑改造成本的经济可行性,又确保服务供给的社会可持续性。通过多方协作、分层推进的方式,推动社区零售适老化改造的落地实施。

5.总结与展望

社区零售适老化改造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当前改造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成本收益失衡、服务能力不足、消费特征冲突等挑战。究其原因,主要存在认知偏差、产业链薄弱和代际需求协调困难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多维度优化路径:政府层面需完善标准体系,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培育示范项目;企业应探索轻量化改造、分层服务和数字适老等可持续模式;社区可通过"时间银行"、资源整合和代际活动构建支持网络;同时运用智能技术提升健康管理、需求预测和应急响应能力。

未来适老化改造应坚持"标准化、轻量化、智能化"发展方向,通过政策引导、商业创新、社区共建和技术赋能的协同推进,构建老年友好型零售生态。这不仅能满足老年群体需求,更能为零售业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后续研究中可以关注不同区域、不同业态的适老化改造差异化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伟, 李红梅. 社区零售适老化改造的供需匹配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23, 43(5): 89-97.

2. 王立新, 陈静怡. 数字鸿沟视角下零售服务适老化创新路径[J]. 中国流通经济, 2024, 38(2): 45-53.

3. 刘芳, 黄志强. 银发经济背景下零售空间改造的社会价值研究[J].消费经济, 2023, 39(6): 112-120.

4. 周明华. 社区商业适老化改造的成本效益分析[J]. 商业研究,2024(3): 78-85.

5. 吴晓峰, 郑丽娜. 代际融合视角下零售服务创新研究[J]. 市场营销导刊, 2023(4): 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