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以“灵”启童:幼儿园灵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陈玉

江苏省宿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幼儿园

一、引言

在学前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当下,对幼儿创新思维与综合素养的培育愈发受重视。传统教育模式常显刻板,难以充分满足幼儿多样化需求。灵动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借助多元灵活教学手段,激发幼儿活力与创造力,为学前教育注入新活力。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灵动教育在幼儿园的实践路径与成效,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方法。通过对灵动教育的研究,有助于优化幼儿园教育教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

二、灵动教育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灵动教育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其独特性与发展规律。它倡导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氛围轻松愉悦,旨在激发幼儿活力与创造力,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与学习中实现身心和谐发展。在灵动教育环境下,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展现独特个性。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指导下,灵动教育设计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活动,如小班感官游戏助其感知世界。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互动环境营造,区域活动中幼儿协作学习,提升交往能力。瑞吉欧理念启发下,幼儿通过绘画等多种方式表达,如“我爱我的幼儿园”项目活动培养探究与创新能力。

三、幼儿园灵动教育的实践策略

灵动教学活动设计可采用主题式教学,围绕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整合多领域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使学习更具连贯性与趣味性。如“春天来了”主题,涵盖科学领域观察春天动植物变化、艺术领域绘画春天美景、语言领域讲述春天故事等活动,让幼儿多角度感受春天,提升综合能力。游戏化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活动中,通过“超市购物”游戏,幼儿在模拟购物场景中认识货币、进行简单运算,轻松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探究式学习则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科学活动“有趣的磁铁”中,教师抛出问题“磁铁能吸起哪些东西?”,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观察记录,自主探索磁铁特性,培养探索精神与解决问题能力。

创设灵动的教育环境需注重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室内外空间,设置阅读区、建构区、美工区等丰富功能区域,各区域界限清晰又相互联通,方便幼儿自主选择与流动。室外设置沙水区、种植区、运动区等,为幼儿提供亲近自然、运动锻炼的空间。环境装饰应体现童趣与教育性,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感受成就感。如在走廊展示幼儿绘画、手工作品,在教室设置主题墙,随教学主题更新内容,如“交通工具”主题墙展示各类交通工具图片、模型及幼儿绘画。材料投放需丰富多样、层次分明,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需求。建构区投放积木、纸盒、易拉罐等材料,幼儿可根据能力搭建简单或复杂造型;美工区投放彩纸、黏土、画笔等材料,支持幼儿创意表达。

家园合作中的灵动实践可通过多样化沟通方式,运用家长会、家长微信群、家园联系手册等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表现,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如通过家长微信群分享幼儿在园精彩瞬间与学习内容,家长可随时了解孩子情况并反馈意见。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亲子活动,能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园教育一致性。如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不同职业家长分享专业知识,拓宽幼儿视野;组织亲子运动会、亲子手工活动等,增强亲子互动与家园合作。定期举办家长讲座、培训活动,向家长传授科学育儿知识与方法,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如举办“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亲子阅读指导”等讲座,帮助家长更好地陪伴幼儿成长。

四、幼儿园灵动教育实施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难以快速适应灵动教育理念与方法。对此,幼儿园应加强教师培训,组织专家讲座、观摩学习、教研活动等,帮助教师更新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如定期邀请学前教育专家解读灵动教育理念与实践方法,组织教师到实施灵动教育成效显著的幼儿园观摩学习,开展园内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分享经验、交流问题。

灵动教育需丰富教育资源支持,如材料、场地等,部分幼儿园可能面临资源不足问题。幼儿园应合理规划资金,优先保障教育资源采购与环境创设。同时,积极整合社区资源,与周边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幼儿学习空间。如与社区图书馆合作,定期组织幼儿参观借阅;利用公园自然环境开展户外教学活动。

传统评价体系侧重知识技能掌握,难以适应灵动教育对幼儿综合素养评价需求。幼儿园应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幼儿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合作能力等方面。采用教师观察、幼儿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客观评价幼儿发展。如教师通过日常观察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自评学习收获,同伴之间相互评价合作能力,家长评价幼儿在家表现,综合各方评价结果,全面了解幼儿发展情况。

五、幼儿园灵动教育的实践案例分析

某幼儿园实践中,教师经培训认同灵动教育理念。教学上开展主题式、游戏化等活动;环境上优化布局、投放材料;家园合作加强沟通与互动。

实践后,幼儿积极性与能力显著提升,如“环保小卫士”活动中展现创新力;教师素养提高,家长满意度提升,认可灵动教育成效。

六、结论与展望

灵动教育以其独特内涵与理论基础,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新视角与方法。实践表明,通过灵动教学活动设计、创设灵动教育环境及加强家园合作中的灵动实践,能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家长满意度。虽实施中面临挑战,但通过相应策略可逐步解决。

未来,灵动教育需进一步深化研究与实践。一方面,持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与活动形式,丰富教育资源,完善评价体系,提升灵动教育质量与成效。另一方面,加强园际交流合作,推广灵动教育经验,促进学前教育整体发展,为幼儿创造更优质教育环境,助力其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 雪 荣 . 学 前 教 育 专 业 学 生 儿 童 文 学 素 养 现 状 调 查 [J]. 文 学 教 育(下),2022,(08):177-179.

[2] 杨润敏. 学前教育师范生儿童行为观察能力现状研究[J]. 教育观察,2022,(21):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