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 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

谢承英

邛崃市妇幼保健院 四川省邛崃市 611530

随着气候、饮食、生活行为的改变,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持续攀升,严重危害着国民生命健康。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主要指细菌侵入人体后,于体内生长繁殖,并释放毒素,造成疾病[1]。儿童因年龄尙小,机体抵抗力薄弱,更进一步增加了感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需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方可减少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2]。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检验策略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3 年6 月至2024 年6 月设定为本项研究的开展期限,在此期间,纳入本院收治的 70 例疑似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包含男性 38例,女性32 例,平均年龄为( 12.49±3.17. )岁。

1.2 方法

本项研究中的70 例患儿均接受血常规检验和CRP 检验,具体操作如下:

⑴血常规检验: ① 仪器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计数进行检测,而后参照仪器检测结果记录数值。 ② 相关标准判定:白细胞计数大于 10.0×109/L ⑵CRP 检验: ① 对患者进行空腹静脉血采集,采集数量为 2mL ,离心半径( ),转数设置为 2000r/min ,持续离心 10min 后取上层血清,而后进行血清 CRP 水平检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免疫比浊法完成检测[3]。 ② 采用末梢血进行检验,指导患者暴露采血部位(无名指指尖内侧),操作人员需佩戴手套,核对患者信息,对试剂有效期进行检查,确保无受潮现象,清洁操作台,用75% 乙醇棉球螺旋式擦拭消毒,待乙醇挥发后采血。右手持采血针穿刺 1-2mm ,以血液自然流出为准,弃去第一滴血液,以棉球轻擦。 ③ 评定标准:CRP 大于10mg/L 判定为阳性。⑶细菌培养:对患者血液、尿液、痰液、脑脊液等有可能引起感染细菌的样本进行采集和处理。再将处理后的样本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地接种,孵育细菌,观察培养皿中是否有细菌生长,再根据细菌特征判断细菌种类。

1.3 观察指标

分析观察单独检验与联合检验对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的影响差异,均以细菌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涉及到的计量数据资料使用 1% 表示,通过 X2 值来进行检验,标准差使用 ),通过t 进行检验,全部数据都进行SPSS17.0 软件数据包来计算,显示P 值小于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

2 结果

借助图表显示,不同检验方案所获效果差异显著,细菌培养诊断阳性46 例、阴性24 例。联合检验诊断真阳性45 例,真阴性22 例。见表 1。

表1 CRP、血常规单独及联合检验的诊断结果分析(n)

3 讨论

结合上文所言,我们可清晰明确的获取到如下信息,联合检验方法对患者疾病诊疗的影响意义更加显著。分析原因:血常规检验中,多以检验WBC(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为主,将其感染指标的增减作为判定标准,可作为疾病诊断的辅助手段。而血清 CRP 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早期标志,可与细菌、真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结合,激活免疫系统,促使炎症反应的发生,该指标与感染程度关联甚密,可将其作为评估感染严重程度的依据,同时还可进行疾病治疗指导[4]。所以上述两种检验方式相互协同,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切实提升。

概而言之,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将 CRP 检测与血常规检验方案相结合,能够全面展现二者的独特优势。CRP 作为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细菌感染早期即可迅速升高,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快速识别感染。血常规检验则通过分析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提供更为全面的炎症反应信息。两者相辅相成,不仅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能有效避免单一检测的局限性,从而优化整体诊断效能,为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切实数据。

参考文献

[1]曾广钰.全血C 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药店周刊,2021,30(14):94.

[2]黄丽华,肖明辉.血常规联合 C 反应蛋白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2024,37(17):73-76.

[3]王英芳.血常规和全血C 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7):57-58.

[4]易思明,易惠茹.全血 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黑龙江医药,2023,36(2):423-425.

[5]杨东波.全血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2):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