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铁路机械部件磨损特征与寿命关联性研究

作者

倪德鑫 王兴海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聚焦于铁路机械部件磨损特征与寿命的关联性研究。通过对铁路机械部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磨损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不同磨损特征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机制。从材料性能变化和力学性能变化等维度揭示磨损特征与寿命之间的关联机制,旨在为铁路机械部件的维护、更换以及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科学依据,提高铁路运营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铁路机械部件;磨损特征;寿命关联;可靠性

一、引言

铁路作为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支柱,其安全与稳定运行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铁路系统中,铁路机械部件长期处于复杂且严苛的运行环境之下,磨损问题不可避免。车轮踏面磨损会致使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导向性能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脱轨事故,威胁乘客生命安全;轴颈磨损则可能导致轴承过热、烧损,进而影响列车的正常行驶,造成运输延误,给铁路运营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因铁路机械部件磨损导致的铁路运输事故在所有事故类型中占比相当可观,并且每年因部件磨损而产生的维护成本也十分高昂。因此,深入研究铁路机械部件磨损特征与寿命的关联性,对于准确预测部件寿命、制定合理的维护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铁路机械部件磨损特征分析

2.1 磨损类型及表现形式

铁路机械部件常见的磨损类型有磨粒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和腐蚀磨损。磨粒磨损由硬质颗粒在部件表面滑动或滚动切削材料所致,表现为表面出现划痕、沟槽,如铁路道岔转辙机因沙尘等异物进入而发生该磨损,其程度与硬质颗粒的硬度、尺寸、数量及部件表面材料的硬度和韧性有关。粘着磨损在高压力和相对运动条件下,部件表面微凸体粘着后撕裂,致使材料转移,出现局部材料转移、胶合现象,像列车牵引电机轴承润滑不良时易发生,会使表面粗糙度和摩擦力增大,加剧磨损和能量损耗。疲劳磨损是部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表面材料疲劳剥落,呈现麻点、剥落坑,如铁路车轮长期滚动接触承受交变应力,内部产生裂纹并扩展最终导致材料剥落,其发生与交变应力大小、循环次数及材料疲劳性能相关。腐蚀磨损是部件表面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导致腐蚀,在摩擦力作用下加速材料损失,沿海地区铁路车辆金属部件受海水雾气侵蚀易出现此情况,海水雾气中的盐分和水分与金属反应形成腐蚀产物,在摩擦力作用下脱落加速磨损。

2.2 磨损特征参数

为了准确描述铁路机械部件的磨损特征,需要确定一些关键的磨损特征参数。磨损量是衡量部件磨损程度的重要参数,可通过测量部件的尺寸变化、重量损失等方式来确定。例如,对于铁路车轮,可以通过测量踏面的径向磨损量来评估其磨损程度。磨损量的大小直接反映了部件材料的损失情况,是判断部件是否需要更换的重要依据之一。磨损率则是单位时间或单位行程内的磨损量,它反映了磨损的速度。磨损率的计算对于预测部件的剩余寿命和制定维护计划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磨损率的变化趋势,可以及时发现部件磨损异常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维护。表面粗糙度也是一个重要的磨损特征参数,磨损会导致部件表面粗糙度增加,从而影响部件的摩擦性能和接触应力分布。当表面粗糙度增加时,部件之间的摩擦力会增大,接触应力会更加集中,这不仅会加速部件的磨损,还可能导致部件的疲劳寿命降低。此外,磨损表面的微观形貌特征,如划痕深度、宽度,剥落坑的大小、形状等,也能直观地反映磨损的类型和程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先进的检测手段,可以对磨损表面的微观形貌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为深入研究磨损机制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磨损特征与寿命的关联机制

3.1 基于材料性能变化的关联

磨损过程会导致铁路机械部件的材料性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寿命。随着磨损的进行,部件表面材料的硬度、强度等力学性能会逐渐下降。例如,在磨粒磨损过程中,硬质颗粒的切削作用会使部件表面材料的晶体结构发生畸变,导致硬度降低。材料硬度的降低使得部件在承受相同载荷时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加速部件的磨损和损坏,缩短其寿命。磨损还可能导致材料的疲劳性能下降。在疲劳磨损过程中,交变应力会使部件表面材料内部产生位错运动和滑移,形成微观裂纹。随着磨损的加剧,这些微观裂纹会逐渐扩展和连接,降低材料的疲劳强度,使部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更容易发生疲劳失效。此外,磨损过程中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在腐蚀磨损过程中,材料表面会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腐蚀产物,这些腐蚀产物会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进一步影响材料的性能和寿命。

3.2 基于力学性能变化的关联

磨损会改变铁路机械部件的力学性能,进而影响其寿命。磨损导致部件表面粗糙度增加,使得部件在接触过程中产生的接触应力分布不均匀,局部应力集中现象加剧。例如,在铁路车轮与钢轨的接触中,车轮踏面磨损后的不平整会导致接触应力集中在局部区域,这些局部高应力区域会加速车轮和钢轨的磨损和疲劳损伤。接触应力的集中还可能导致部件表面产生塑性变形和裂纹,进一步降低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磨损还可能改变部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影响其受力状态和运动特性。如轴颈磨损会导致轴承的配合精度下降,引起额外的振动和冲击,增加部件的疲劳载荷。这些额外的振动和冲击会使部件承受的应力更加复杂,加速部件的疲劳破坏,缩短其寿命。此外,磨损还会影响部件之间的摩擦力。摩擦力的变化会改变部件的运动状态和能量消耗,进而影响部件的寿命。例如,在粘着磨损过程中,摩擦力的增大不仅会增加部件的磨损,还可能导致部件的温度升高,进一步影响部件的性能和寿命。

四、实际应用与展望

通过对铁路机械部件磨损特征与寿命关联性的研究,可将成果应用于实际铁路运营维护。在维护上,依据磨损特征和寿命关联机制,针对易发生磨粒磨损的部件,加强环境清洁防护;对易发生粘着磨损的部件,优化润滑系统。实时监测磨损量、磨损率等参数,提前维护更换,避免事故。在设计选材方面,依据磨损类型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材料与设计结构,提高耐磨性和寿命。展望未来,铁路技术发展使部件运行环境更复杂,需深入研究复杂工况下的磨损行为,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更精准的磨损预测模型,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

五、结论

铁路机械部件磨损特征与寿命的关联性研究对于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磨损特征的深入分析,我们明确了不同磨损类型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参数,从材料性能变化和力学性能变化两个关键维度揭示了磨损特征与寿命之间的关联机制。这些研究成果为铁路机械部件的维护、更换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有助于铁路运营部门制定更加合理的维护计划,提高铁路运营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磨损特征和寿命关联机制,优化铁路机械部件的维护策略和设计选材,有效降低部件磨损,延长部件使用寿命,减少铁路运输事故的发生。然而,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进步,铁路机械部件面临的运行环境日益复杂,未来还需要持续深入研究复杂工况下的磨损行为,不断探索新的磨损控制技术和方法,结合新兴技术建立更精准的磨损预测模型,以更好地适应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需求,为铁路事业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邓杰柏. 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的模式与策略分析 [J]. 智能城市, 2021, 7 (24): 92-93.

[2]张奎刚. 铁路机械室内智能操作机器人安全分析 [J].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0, 17 (04): 25-27.

[3]樊海军. 铁路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及故障分析[D]. 西南交通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