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日常食品监测中化学检测技术的实践应用

作者

崔瑞霞

河南中测技术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河南 郑州 450000

引言

食品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命健康与社会稳定。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日常食品监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而化学检测技术则是食品监测的核心手段。化学检测技术以其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快速检测的特点,在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营养成分的分析以及食品质量的控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学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将系统阐述化学检测技术在日常食品监测中的实践应用,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1. 化学检测技术在食品监测中的重要性

1.1 保障食品安全

化学检测技术是食品安全监测的“火眼金睛”,能够精准地检测出食品中的各类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微生物毒素以及非法添加物等。以农药残留检测为例,气相色谱法凭借其所需检测样本少、分析周期短的优势,可快速有效地分离农药污染物,从而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在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时,原子吸收光谱法能够提供准确的定量分析结果,有效防止重金属超标食品流入市场。通过这些化学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食品安全隐患得以及时发现与排除,为公众的饮食安全筑牢防线。

1.2 提升食品质量

食品的质量不仅关乎消费者的健康,也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化学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生产企业可以依据检测结果优化产品配方,确保食品的营养价值符合标准要求,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也是化学检测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等添加剂的含量,确保其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从而保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性。此外,化学检测技术还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风味物质、口感成分等,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升食品的感官品质,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常用化学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2.1 色谱分析技术

色谱分析技术是食品监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化学检测技术,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等特点。气相色谱法主要适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如农药残留、香料成分等。其通过将样品在气态下进行分离和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出样品中的各类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则在检测非挥发性有机物方面表现出色,如食品中的色素、防腐剂、维生素等。该技术利用高压输液泵将流动相注入色谱柱中,对样品中的目标成分进行洗脱和分离,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和定量分析精度。

2.2 光谱分析技术

光谱分析技术基于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来获取其化学信息。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是常用的检测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技术。AAS 通过测量特定元素在原子状态下对特征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其含量,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则常用于检测食品中的维生素和食品添加剂等。该技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近年来,光谱分析技术不断发展与创新,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可同时测定食品中的多种元素,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为食品监测提供了更高效的技术手段。

2.3 质谱分析技术

质谱分析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能够检测食品中的超痕量物质。例如,质谱联用技术(如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新型污染物和复杂基质中的未知物质。在检测食品中的违禁添加物时,质谱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出目标物质的结构和含量。此外,质谱技术还可用于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分析,如蛋白质、氨基酸等的定量分析,为食品的营养评价提供重要依据。随着质谱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在食品监测中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3. 化学检测技术在食品监测中面临的挑战

3.1 技术更新与成本问题

随着食品种类和复杂性的增加,化学检测技术需要不断更新以满足更高的检测要求。然而,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往往伴随着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在一些小型检测机构和企业中的推广。例如,质谱联用技术虽然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但设备价格昂贵,操作复杂,维护成本高,使得一些小型检测机构难以承担。此外,技术更新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这也增加了检测机构的人力成本。

3.2 检测标准与法规的完善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检测标准和法规存在差异,导致检测结果的国际互认困难。例如,某些国家对食品中某种添加剂的限量标准可能与其他国家不同,这就给食品的国际贸易带来了不便。此外,随着新型食品和添加剂的不断涌现,现有的检测标准和法规也需要及时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检测需求。例如,近年来功能性食品的兴起,其功效成分的检测标准和法规相对滞后,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挑战。

3.3 数据处理与结果解读

化学检测技术产生的数据量庞大且复杂,需要专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例如,质谱联用技术产生的数据不仅包括目标物质的质谱图谱,还包括大量的背景噪声和干扰信号,需要通过复杂的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同时,检测结果的准确解读也需要具备深厚专业知识的人员,这对检测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例如,对于食品中某种成分的检测结果,检测人员需要结合食品的生产工艺、原料来源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准确判断该成分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4. 结语

化学检测技术在日常食品监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精准性和高效性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技术更新、成本控制、标准完善以及数据处理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化学检测技术将在食品监测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需要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推动新技术在食品监测中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要完善检测标准与法规,加强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提高检测结果的国际互认度。同时,加强检测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数据处理与结果解读能力,也是提升食品监测水平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宁晓焓 , 刘悦 . 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 [J]. 现代食品 ,2025,(08):146-148.

[2] 钟家雯 . 化学检测技术在保健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探究 [J]. 食品安全导刊 ,2025,(16):185-188.

[3] 王兴伟 , 李敏 . 食品安全检测中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J]. 现代食品 ,2025,(12):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