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培养与“墩苗计划”实践成效分析

作者

田康

新疆人民剧场

摘要:本文聚焦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培养路径优化与“墩苗计划”的实践成效,通过深入阐述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性及面临挑战,分析“墩苗计划”的内涵、意义及实践现状,结合事例说明其成效,同时指出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精准选苗、强化培训实践、完善考核管理等优化培养路径建议,以提升年轻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事业单位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队伍保障。

关键词: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培养;“墩苗计划”;培养路径优化等

引言:在新时期,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发展是离不开优秀的干部队伍。在事业单位年轻干部是其中坚力量,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因此,研究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培养路径优化与“墩苗计划”实践成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性

1、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发展

事业单位需要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年轻干部是事业单位的未来力量。培养年轻干部能够确保工作的顺利交接和持续开展,使单位的业务不会出现断层,各项事务持续稳定运行。

2、促进青年干部个人成长

刚进入事业单位的青年干部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技能可能不足。通过系统的培养,青年干部可以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先进的工作理念,拓宽自己的视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工作能力,有助于青年干部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并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3、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事业单位主要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培养青年干部更好地掌握服务社会的本领,让他们以更专业、高效的方式,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大众不断变化的需求。青年干部能力提升后,在处理社会事务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墩苗计划”实施中面临的多元化挑战和问题

1、选苗定位不够精准

有的年轻干部,特别是省级以上机关的年轻干部习惯机关环境和城市生活,不愿意到基层去,不愿意接触一线群众,导致有的机关找不到年轻干部参加“墩苗”计划,只能下指标、搞摊派,造成少数年轻干部“赶鸭子上架”。例如,在一些地方,为了完成“墩苗”任务,强制要求部分年轻干部下基层,导致这些干部在基层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2、能力与岗位还不够匹配

有的地方规定“墩苗”干部必须当乡镇或者党政部门“一把手”,但没有给他们留出足够的适应成长空间,造成有的单位工作接不上,任务完成不好。有的地区发现了这个问题,对“墩苗”干部实行“保姆式培养”。

3、培养的方式相对较为单一

部分地区在实施“墩苗计划”时,培养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侧重于让年轻干部到基层岗位进行实践锻炼,而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例如,一些地方只是简单地将年轻干部安排到基层单位,没有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和学习资源,导致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只能依靠自身摸索,成长速度较慢。此外,缺乏导师带徒、案例教学等多样化的培养方式,无法发挥优势,这极其不利于一些年轻干部能力的提升。

4、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墩苗计划”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一些地方对年轻干部的考核主要依据工作业绩,而忽视了对其综合素质和成长过程的评价。例如,仅以完成的工作任务数量和质量作为考核标准,没有考虑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中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容易导致年轻干部过于注重短期的工作成果,而忽视了自身能力的长期培养和提升。同时,考核结果的应用也不够充分,没有与干部的晋升、奖励等挂钩,无法有效激励年轻干部积极参与“墩苗计划”。

5、后续发展缺乏保障

部分年轻干部在基层锻炼结束后,面临着后续发展缺乏保障的问题。一些地方没有为“墩苗”干部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导致他们在基层锻炼结束后回到原单位或调任新岗位时,面临岗位不适应、职业发展受阻等情况。例如,有的在基层挂职锻炼的干部,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基层经验,但回到原单位后,由于岗位调整或单位内部竞争等原因,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发展。

三、优化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培养路径与“墩苗计划”的建议

1、精准选苗,确保人岗相适

在选拔年轻干部参与“墩苗计划”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综合考虑年轻干部的专业背景、工作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确保选拔出有潜力、有意愿到基层锻炼的干部。可以通过开展综合素质测评、面试、考察等方式,全面了解年轻干部的情况,选拔出真正适合基层工作的干部。

2、丰富培养方式,提升培养效果

一是加强系统培训。为年轻干部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包括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以及领导能力等内容。可以采用集中授课、在线学习、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邀请专家学者、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进行授课,提高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实施导师带徒制度。为“墩苗”干部选配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帮教,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年轻干部的成长。三是开展案例教学。收集整理基层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学习和讨论。通过案例教学,让年轻干部了解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年轻干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3、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干部成长

第一,建立多元化考核指标体系。除了工作业绩外,还应将年轻干部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群众评价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全面评价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成长过程。第二,加强考核过程管理。建立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及时了解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同时,要注重考核结果的反馈,让年轻干部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第三,注重考核结果的实践应用。在工作中,实施考核结果与年轻干部的晋职和奖励等内容挂钩,对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不仅给予表彰奖励,更享有优先提拔的特权;而对考核表现不佳的干部予以处罚,督促其改进工作。

4、做好后续发展保障,促进干部持续成长

其一,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为“墩苗”干部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他们在基层锻炼结束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根据干部的专业特长和职业兴趣,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和发展机会,让他们能够在事业单位中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其二,建立跟踪培养机制。对“墩苗”干部进行长期的跟踪培养,定期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发展需求。通过交流学习以及挂职锻炼等多样的方式,为干部提供持续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其三,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事业单位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年轻干部激励机制,鼓励年轻干部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培养是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墩苗计划”作为一种有效的培养方式,在提升年轻干部能力、锤炼干部作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应持续关注“墩苗计划”的实施情况,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推动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马红梅.“墩苗计划”助年轻干部加速成长[J].当代贵州,2022,(Z3):40-41.

[2]张森.全面把握年轻干部“墩苗”计划的本质要求[J].国家治理,2022,(05):7-11.DOI:10.16619/j.cnki.cn10-1264/d.2022.05.001.

[3]王立新.实施年轻干部“墩苗计划”“穗选计划”的实践与思考[J].领导科学,2016,(36):37-38.DOI:10.19572/j.cnki.ldkx.2016.36.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