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魏晓媛 刘彦君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吉林分所

1.引言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实力。存货管理是制造业企业运营管理的关键环节,涉及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成品存储与销售等多个流程。有效的存货管理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增强企业市场响应能力,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前许多制造业企业在存货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库存积压、缺货现象频繁、存货周转率低等,这些问题不仅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增加仓储成本,还可能导致企业错失市场机会。因此,研究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概述

2.1 存货管理的定义与目标

存货管理是指企业对存货的收、发、存等环节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其目标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存货成本,提高存货周转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具体而言,包括确保存货数量合理,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保证存货质量安全,减少存货损耗;优化存货结构,提高存货使用效率等。

2.2 存货管理在制造业企业中的重要性

存货管理对制造业企业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性。首先,合理的存货水平能保障生产的连续性,避免因原材料短缺导致生产中断,影响企业生产计划和交货期。其次,有效的存货管理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包括采购成本、仓储成本、库存持有成本等,提高企业利润空间。再者,良好的存货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加快资金回笼,增强企业资金流动性。最后,存货管理水平还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企业往往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2.3 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的特点

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具有独特的特点。一方面,存货种类繁多,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和成品等,不同类型存货的管理要求和方法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存货数量较大,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和仓储空间,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和仓储管理提出较高要求。此外,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受生产计划、市场需求、供应链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3.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供应链协同不足

制造业企业的存货管理涉及供应链上下游多个环节,包括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等。然而,目前许多企业与供应链伙伴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机制,导致需求预测不准确、生产计划与市场需求脱节、库存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例如,供应商可能因无法及时获取企业的生产需求信息而延迟交货或供应不足,企业则可能因对市场需求预测过于乐观而过度采购原材料,造成库存积压。

3.2 信息化应用水平低

部分制造业企业在存货管理中仍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这不仅导致存货数据记录不准确、不及时,影响企业对存货状况的实时监控和决策,还增加了存货管理的工作量和出错率。此外,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信息流通不畅,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使得存货管理难以实现整体优化。

3.3 库存控制方法落后

许多制造业企业采用的库存控制方法较为落后,如经验判断法、固定订货点法等,这些方法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难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库存水平。例如,经验判断法容易受到管理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库存决策不准确;固定订货点法无法考虑需求的不确定性,容易造成库存积压或缺货。

3.4 人员素质与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存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意识对存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一些制造业企业的存货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培训,对存货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认识不足,导致在存货管理过程中出现操作不规范、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此外,企业管理层对存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也影响了存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优化策略

4.1 加强供应链协同管理

制造业企业应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伙伴的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通过建立供应链信息平台,企业可以实时获取供应商的库存信息、生产进度和物流信息,以及分销商的销售数据和市场需求预测,从而准确调整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降低库存风险。同时,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共同制定生产计划和库存策略,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模式,由供应商负责管理企业的库存,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及时补货,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4.2 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企业应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引入先进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如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仓储管理系统(WMS)等,实现存货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信息化系统,企业可以实时记录存货的收发存情况,准确掌握存货数量、位置和状态信息,实现对存货的动态监控和精细化管理。同时,信息化系统可以与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系统集成,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通,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存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存货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3 创新库存控制方法

制造业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库存控制方法,并不断创新和优化。例如,采用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确定最优订货批量,在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和库存持有成本;运用ABC分类法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和价值大小,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重点管理A类存货,提高库存管理效率;引入准时制(JIT)生产方式,实现零库存管理,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紧密合作,按照实际需求及时生产和交付产品,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

4.4 加强人员管理与培训

企业应重视存货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意识。一方面,加强对现有存货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存货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操作水平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存货管理人才,为企业存货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企业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将存货管理工作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存货管理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5.总结与展望

本文围绕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展开深度探究,明晰了存货管理对企业运营的关键意义,剖析了其存货种类杂、受多因素影响等特性,以及供应链协同不畅、信息化滞后等现存问题。进而提出加强供应链协同、提升信息化应用、创新库存控制、强化人员管理等针对性优化策略。实施这些策略,企业能降成本、提周转、增竞争力。展望未来,科技革新与市场变幻将给存货管理带来新挑战与机遇。企业需紧跟行业趋势,持续优化管理模式,深化供应链合作,强化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此外,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积极作为,提供指导与支持,助力行业存货管理水平整体跃升。

参考文献:

[1]陈韬宇.制造业企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及优化策略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5(2):142-144

[2]张华.内部控制对存货管理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毕节学院学报,2020(4):45-50

[3]刘瑞博.制造企业存货管理问题和对策研究[J].大陆桥视野,2025(3):60-65

[4] 汪国琴. 中小制造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质量与市场,2020(14):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