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活动对解决儿童“四小”问题的研究策略
吴芬
扬州市花园小学 江苏扬州 225012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长足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健康问题。健康问题已经蔓延到了中小学生身上,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小焦虑成为儿童发展的绊脚石。简单的家庭教育、医学治疗和学校干预难以解决“四小”问题,需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干预体系,借助一系列教育契机来进行思想引导、行为引导和矫正干预。校园体育活动则提供了相应的契机,且具有以体育心、以体育智、以体育人的功能。在本文中需要先针对校园体育活动与儿童“四小”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干预措施。
一、校园体育运动与“四小”问题的逻辑联系
(一)校园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小胖墩和小豆芽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胖墩和小豆芽的出现都和营养有直接联系,但是原因相反。小胖墩的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相比更大,小豆芽则是存在吸收不良、消耗较大、能量摄入不足的现象。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可以加快学生的能量消耗速度,帮助小胖墩顺利减重。同时教师也会根据小豆芽的情况适当地降低校园体育运动的烈度和时长,进行科学锻炼。这都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作息。通过一系列的运动调节内分泌,显著改善食欲。促进营养的吸收,调控体脂率。
(二)校园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小眼镜防控与干预质量
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的时间和次数较少。学校组织校园体育活动可以显著提高学生户外活动的时长以及活动质量,让阳光可以更多地刺激到视网膜,释放多巴胺,抑制眼轴过快增长。教师在室外让小学生目光远眺,可以缓解视觉疲劳,减少静态用眼的频率和时长。这些举措可以从源头预防新的小眼镜的出现,对已经近视的学生进行良性干预。
(三)校园体育运动可以减轻学生的焦虑状态
校园体育活动可以让小焦虑消弭于无形。小学生受到学业压力、家庭环境、校园生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焦虑心理。而小焦虑参与校园体育运动可以转移注意力,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体育锻炼和兴趣爱好培养上,促进大脑分泌更多的内啡肽和多巴胺,和其他儿童进行交流活动,共同寻找运动的乐趣,从而减少孤独感,排解心理压力。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也能提高抗挫折能力,寻找宣泄负面情绪的安全渠道,避免让自己处于焦虑状态。
二、开展校园体育活动解决“四小”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育心态和价值观念,确定校园体育活动目标
针对现阶段部分学校对“四小”问题应对不到位,校园体育活动形式化等问题要进行及时解决。首要任务是要帮助广大教师转变教育心态和价值观念,明确校园体育活动的目标。班主任教师和体育教师要逐步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心态,而不仅仅是发现运动员苗子,依据教学大纲和相关部门要求开展校园体育活动。教师应旗帜鲜明地将解决思想问题,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作为重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降低小学生近视新发率、帮助体重超标的小学生实现减重、帮助营养不良的学生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达标率到目标。最终构建教学目标体系。
(二)开展个性化的校园体育活动,精准解决“四小”问题
学校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校园体育活动目标的基础上,要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各项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校园体育运动,帮助不同的学生逐步解决“四小”问题,开展分层、分类、多元的校园体育活动。
面对学校的“小眼镜”,教师可以制定户外一小时活动计划,推行阳光课间,确保这些学生每天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在从事户外活动。同时学校还可以将部分阅读课和班会转移到户外,设计一系列的眼球运动操、寻物游戏、远眺追索训练活动。
面对学校的“小胖墩”,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导入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带领这些学生进行健身操锻炼活动、慢跑比赛、跳绳运动、趣味游泳,运用校园的基础设施开展趣味体能训练活动。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运动与健康饮食课程,面向这些学生进行开放。
面对学校的“小豆芽”,体育教师可以将他们组织起来开展攀爬游戏、垫上运动、轻机械练习,逐步增强他们的力量,同时培养锻炼的意识。教师可以适当地缩短运动时长,减轻运动强度,避免体力和精力的过度消耗。教师还可以为其量身打造运动后营养加餐,逐步改善其消化吸收功能。
面对学校的“小焦虑”,体育教师可以和班主任共同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合作性的团体活动,诸如啦啦操、体育舞蹈、球类竞技活动等等,让学生宣泄情绪,挥洒汗水。此外,还可以导入瑜伽以及正念行走等放松性的身心练习活动,让学生心平气和地进行校园体育活动。此外心理教师还可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心理疏导以及社交技能训练。
学校可以针对校园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干预和保障,优化学生的学时安排,确保体育课、大课间、课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一个半小时,同时尝试着将体育运动融入客户服务延伸活动中。对于学校空间以及基础设施则要进行高效地运用和科学地改造,确保可以满足全体学生的校园运动需求。
(三)开展校园体育运动评价与反馈活动,巩固校园体育运动成果
及时的评价与总结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校园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进而提高小学生参与校园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四小”问题。学校则需要构建科学监测与动态调整体系,对校园体育运动进行及时地监测,高效地评价以及动态地反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可以为每位学生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视力情况、心理状况等诸多指标进行常态化监控和更新。教师在校园体育活动中则需要强化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而不仅仅关注学生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情绪状态、参与情况、行为习惯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不当操作进行纠正,最终形成完善的活动评价与总结机制。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本文中对当前小学生的“四小”问题表现情况进行了分析,制定的应对策略可以提高校园体育活动质量,助力“四小”问题的解决,让更多的小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的现代小学生。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为解决儿童“四小”问题刻不容缓。在开展后续的研究活动时需要进一步提高校园体育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以健康第一为目标引领,为儿童设计更多个性化的课程,同时强化校家社合作,在小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广泛地开展体育活动,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海滨.改善中小学生不良身体姿态的校园体医融合服务模式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5(10):64-66.
[2]叶海月.学校体育环境、体育学习兴趣与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5.
[3]张明.以小学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J].新课程研究,2025(14):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