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保卫武装人员职业素养提升中的政工教育实践研究
杨晓波
安徽省淮北市神源煤化工有限公司 235128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与安全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消防保卫武装人员的工作任务不断延伸,从传统的火灾扑救到综合性灾害救援、社会公共安全维护,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职业素养不仅包括业务技能与身体素质,还涵盖思想政治觉悟、纪律执行力与心理调适能力。在长期的实践中,政工教育作为一种思想政治工作手段,为队伍建设与人员成长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和制度保障。然而,目前政工教育在实践中仍存在目标定位不清、内容体系单一、形式创新不足等问题,制约了职业素养的整体提升。本文从核心素养要求出发,分析政工教育在消防保卫武装人员职业素养提升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实施路径与优化策略,以期为新时代消防武装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一、政工教育与消防保卫职业素养的内在联系
政工教育在武装力量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思想政治引导,使人员在理念、作风与行动上保持高度统一。消防保卫职业素养的提升不仅依赖于业务能力的锻炼,更需要坚定的政治立场与责任担当作为支撑。政工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根本性作用,是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思想根基。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与价值观塑造,人员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认同与使命感,从而在工作中展现更强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在任务执行中,政工教育所强化的纪律意识与组织观念,能够确保队伍保持高度的服从与协同,形成统一行动的合力。与此同时,政工教育在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有效的心理调适和情感支持,帮助人员缓解高强度任务带来的压力,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与职业稳定性。由此可见,政工教育不仅是消防保卫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其持续提升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柱。
二、当前政工教育在实践中的现状与问题
政工教育在消防武装队伍建设中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其长效发展的问题。教育目标的定位不够精准是突出表现之一,部分单位仍然以单纯的理论灌输为主要方式,缺少与职业素养相结合的有效对接,导致教育成果与实际需求之间出现脱节。内容设置方面,体系较为单一,强调思想政治理论的比重过大,而对业务技能、心理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关注不足,难以满足岗位多样化与任务多变性的现实需求。教育方式也存在局限,仍以集中讲授和被动学习为主,缺乏互动性与参与感,削弱了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不利于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评价机制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往往依赖形式化的考核,难以全面反映职业素养的提升效果。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工教育的实效性,亟需在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层面进行改进与优化,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的深度融合。
三、政工教育在职业素养提升中的目标与内容优化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工教育要紧扣消防保卫工作的特点,以职业素养为核心导向,明确教育目标并不断优化内容结构。思想政治方面,应着力培育武装人员的忠诚意识、责任担当与奉献精神,使其在面对重大任务与紧急关头时能够坚定信念、勇敢履职。纪律与作风层面,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强化纪律观念和执行意识,形成高度的组织性和团队协作精神,确保队伍运转的高效与统一。业务能力方面,政工教育应与业务培训深度结合,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应用,推动学以致用,提升任务执行力。心理素质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重要内容,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人员树立积极心态,锻造坚韧意志,从而增强抗压能力与心理调适力。在内容设置上,可构建“政治理论 + 职业技能 +. 心理调适 +, 人文素养”的复合体系,使政工教育不仅服务于政治引导,也兼顾能力提升与心理成长,推动教育与职业素养实现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队伍综合素质。
四、政工教育的实施路径与方法创新
在实际操作中,政工教育能否发挥应有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施路径和方法的科学设计。理念层面的更新尤为重要,教育内容应从单一的政治灌输转向综合育人模式,将职业素养作为核心导向,使教育更契合消防保卫武装人员的成长需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能够显著增强教育效果,通过专题讲座传递系统知识,以情景模拟和互动讨论提升参与感,再辅以任务驱动方式,使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获得深刻体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政工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数字化平台、虚拟仿真和多媒体资源的引入,不仅拓宽了教育渠道,也提升了教学的现代化水平。个性化指导也是提升实效的重要环节,针对不同岗位职责和个体差异,制定差异化的教育方案,能够精准满足学员的成长需求。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则为教育质量提供保障,通过过程性评价、同伴互评和实践考核,能够全面反映政工教育在职业素养提升中的实际成效,从而推动教育走向更加科学与高效的发展路径。
五、政工教育的机制建设与保障措施
要推动政工教育实现长效化与制度化,必须依托完善的保障体系。制度建设是关键环节,应将政工教育纳入消防武装队伍整体发展战略之中,形成长期稳定的制度安排,为教育开展提供方向指引。组织建设同样不可或缺,需要设立专门的政工教育机构,配备具备专业素养的人员,使教育活动具备系统性和规范性。资源保障方面,应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教材体系,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为政工教育提供坚实的物质与技术支撑。在师资建设上,需要注重政工干部与教育者的培养与培训,全面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与教学能力,从而保证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感染力。监督环节也必须完善,通过建立教育效果跟踪机制与反馈渠道,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政工教育在提升职业素养中发挥实际成效。通过多维度的保障体系,可以有效推动政工教育制度化、长效化发展,为消防武装人员的全面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结论
政工教育在提升消防保卫武装人员的职业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更影响到使命担当与实际执行力的增强。通过深入分析政工教育与职业素养的关系,可以发现当前实践中仍存在教育目标定位不够精准、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方法形式较为单一以及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要推动全面提升,需要在目标设计上更加聚焦职业特征,内容安排上突出实战需求,教学方式上注重互动与实践,制度建设上形成长效机制。研究表明,只有将政工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教育与能力训练的相辅相成,使消防保卫武装人员在忠诚意识、纪律作风、专业技能和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展望未来,应进一步推动教育理念的革新,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并健全制度保障,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现代化的消防保卫武装力量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政工教育与武装力量职业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5):112-117.
[2]张明.消防武装人员职业素养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讨[J].公共安全与管理,2022,38(4):89-94.
[3]李华.新时代政工教育在消防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消防,2023(6):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