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节能降耗技术优化
于振江
陕西建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延安市 727300
引言
能源消耗是煤矿企业运营成本的核心构成要素。带式输送机凭借其连续运输能力强、效率高、适应范围广等优势,已成为煤矿井下原煤运输的绝对主力设备。然而,其长期运行累积的电能消耗总量巨大,在矿井总能耗中占据可观份额。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与“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以及煤矿企业自身降本增效的内生需求,对带式输送机实施节能降耗技术优化刻不容缓。传统带式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驱动效率偏低、轻载或空载损耗大、机械传动环节多、运行阻力控制不佳等固有能效瓶颈。因此,系统性地研究并应用先进节能技术,从驱动源头、控制策略、运行环境、材料与结构等多维度进行综合优化,是突破现有能耗困局、实现煤矿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当前主流及前沿节能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潜力,为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能效的实质性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参考。
一、带式输送机能耗构成与影响因素深度剖析
深入理解带式输送机的能耗构成是实施有效节能的前提。其运行能耗主要集中于驱动电机克服系统运行阻力所做的功。系统总阻力是核心变量,由主要阻力、附加阻力、提升阻力及特种阻力共同叠加形成。主要阻力源于输送带及承载物料在托辊上运行产生的压陷滚动摩擦和托辊旋转摩擦,通常占据总阻力的大部分比例。附加阻力则与导料槽摩擦、清扫器摩擦、进料点物料加速等因素相关。提升阻力由物料提升高度决定。特种阻力在特殊工况下显现。驱动系统效率是另一关键因素,传统异步电机配合减速器、液力耦合器的驱动方式存在传动链长、效率损失环节多、调速性能欠佳等问题,导致电能转换效率难以达到最优水平。控制系统智能化程度不足,无法根据实时运量与工况动态调整运行速度,常造成轻载或空载下的无效能耗浪费。此外,输送带与托辊的机械性能、设备安装调试精度、巷道环境条件等也间接影响整体能效表现。
二、高效驱动系统技术优化路径探索
驱动系统是能耗的源头,其效率提升具有根本性意义。永磁同步电机直驱技术是当前驱动优化的前沿方向。该技术摒弃了传统减速器、液力耦合器等中间传动环节,实现电机转子与驱动滚筒的刚性连接。永磁电机本身具有功率密度高、效率曲线平坦、低速大转矩的特性,结合直驱结构带来的传动损耗消除,系统综合效率可得到显著提升。变频调速技术是实现节能的核心手段。采用高性能矢量控制或直接转矩控制变频器,对驱动电机实施精确的转速与转矩调节,确保电机始终运行在高效率区间。在多电机驱动的长距离带式输送机中,功率平衡控制技术至关重要,通过先进算法动态分配各驱动单元的负载,避免单点过载或欠载,最大化整体驱动效率。功率型能量回馈装置在重载下行工况下展现出节能潜力,可将制动或下运过程中产生的再生电能高效回馈至电网,变废为宝。
三、智能控制策略的创新应用
智能控制系统是实现按需供能、减少无效运行的关键大脑。基于物料流量检测的自动调速控制是核心策略。通过在输送带关键位置部署高精度电子皮带秤或激光扫描仪等装置,实时、连续地监测实际运量。控制系统依据预设的算法模型,动态调整带速,使带速与运量始终保持最佳匹配状态。在运量较低时自动降低带速,可大幅降低驱动功率需求及托辊等旋转部件的摩擦损耗。软启动与软停车技术通过控制启动加速度和停车减速度,避免速度突变带来的冲击载荷与额外能量损失,同时保护机械设备。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管控平台是未来发展方向,整合设备运行状态、能耗数据、环境参数等信息,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能效诊断、优化调度与预测性维护,实现全局能效最优管理。
四、低阻力运行环境综合改造技术
降低系统运行阻力是实现节能的直接有效途径。低阻力运行环境的构建需多措并举。采用低阻力托辊是基础措施。优化托辊密封结构,选用高性能润滑脂,降低旋转阻力系数;改进托辊管体材料与制造工艺,减小转动惯量;科学设计托辊间距,在保证输送带下垂度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寻求阻力最小化。应用低阻力输送带是关键一环。选用具有优异弹性性能与低滞后损失的橡胶材料作为覆盖层,可有效减小输送带经过托辊时的压陷变形能损耗;优化输送带骨架结构设计,提升横向刚性以减少成槽阻力;探索超轻型高强度输送带的应用潜力。优化运行线路与巷道环境是重要保障。精心设计输送线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起伏和转弯;保持巷道清洁干燥,减少粉尘与水汽对托辊、输送带的不良影响;确保设备安装对中精度,防止跑偏增加摩擦阻力。
五、节能材料与结构设计升级
在材料与结构层面进行创新是挖掘节能潜力的深层次手段。轻量化设计贯穿设备全生命周期。选用高强度合金钢、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制造驱动装置框架、滚筒、托辊支架等部件,在保证结构强度与刚度的前提下减轻设备自重,降低启停及运行过程中的惯性能耗。探索新型节能材料应用。研究低摩擦系数、高耐磨性的非金属材料在托辊轴承座、密封件等部件上的应用前景;评估高性能复合材料的输送带骨架替代传统钢绳芯的可能性,兼顾强度与轻量化。优化关键部件结构设计。如设计流线型托辊支架以减少空气阻力;改进滚筒包胶材料配方与表面构型以增大摩擦系数、减小滑动损失;研究高效低阻的输送带清扫装置结构,在保证清扫效果的同时最小化附加阻力。
结论
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的节能降耗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系统工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环保价值。本文系统性地探讨了从高效永磁直驱技术、智能调速控制策略,到低阻力托辊与输送带应用、运行环境优化,再到轻量化材料与结构设计等全方位的技术优化路径。研究表明,单一技术往往难以实现能效的质的飞跃,唯有将高效驱动、智能控制、低阻运行、材料创新等多维度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与协同优化,构建“源头减耗-过程控耗-结构降耗”的全链条节能体系,方能最大化提升带式输送机的综合能效水平。未来研究应持续关注永磁电机可靠性提升、智能控制算法精进、新型超低阻材料开发以及基于数字孪生的能效精细化管理等方向,推动煤矿运输装备向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持续演进,为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能源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煤矿智能化最新技术进展与问题探讨[J].王国法.煤炭科学技术,2022,50(01):1-27.
[2]基于单线激光雷达的带式输送机煤流量检测研究[J].姜玉峰,张立亚,李标,张子良.煤矿机械,2022,43(08):151-153.
[3]我国煤矿生产能耗现状分析及节能思路[J].葛世荣,刘洪涛,刘金龙,胡海山.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8,47(01):9-14.
[4]带式输送机两用优化改造[J].王国清,江显伟.煤矿机械,2022,43(12):1 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