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化学境脉学习能力培养路径探索

作者

许崟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初中化学教学越发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真实情境下的境脉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聚焦初中化学教学,深入探究基于真实情境培养学生境脉学习能力的路径,通过创设生活、实验、社会热点等多元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深度思考,从而构建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让化学学习更具活力与价值。

关键词:初中化学;真实情境;境脉学习能力

引言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知识往往以孤立、抽象的方式传授,学生很难把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关联起来,这使得他们学习积极性欠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弱,而在真实情境下开展境脉学习,重点在于把知识放在具体、鲜活的情境脉络当中,让学生在情境的推动下,主动探寻知识,理解知识是如何产生和应用的,从而提高学习成效,提升学科素养。

一、创设生活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现象,教师应善于挖掘生活素材,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教学情境。

在讲解第7章“探索溶解现象”时,教师可从日常生活的溶解现象开启教学,如冲咖啡、泡糖水等,在课堂上,教师备好咖啡粉、白砂糖、热水、冷水等实验物品,现场展示咖啡和白砂糖在不同温度水中的溶解情形。学生能看到咖啡粉在热水里很快溶解,变成均匀的棕色液体,而白砂糖在冷水中溶解得慢,要搅拌才慢慢溶解,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质在不同温度的水里溶解速度不一样?溶解时还有啥别的现象?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和课堂观察,热烈地讨论起来:有学生想到冬天用热水化盐融雪,猜测温度升高能加快物质溶解;有学生留意到溶解时水温稍有变化,从而提出溶解过程可能存在能量变化。通过创设这种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学生对“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这一抽象概念有了直观体会,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主动探究的欲望高涨,顺理成章地踏上了对溶解现象相关知识的探索之路。

二、开展实验真实情境,提升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实验资源,给学生营造真实的实验场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化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提高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基础实验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为例,教师先给学生介绍,在农业生产里,需要配制特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用于选种;在医疗方面,生理盐水是有特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让学生知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在现实生活里的重要用途。实验课上,教师把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详细讲解后,学生分组开展实验;配制时,学生会碰上各种状况,像不熟悉天平操作,使得氯化钠称量不准确,用量筒量水时仰视或俯视读数,造成溶液体积有偏差等。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不再等着教师直接给答案,而是通过查看教材、小组探讨、多次尝试等办法来解决,如有一组学生发现配出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他们认真回想实验操作过程,检查天平是否调平、砝码使用是否正确、量筒读数是否准确等,最后找出是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致使量取的水体积偏大,从而让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通过在这种真实实验情境中发现、解决问题,学生不但熟练掌握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技能,还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化学实践操作能力大幅提高。

三、融入社会热点情境,拓展知识视野与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热点问题常常藏着许多化学知识,在化学教学里引入这些热点,能让学生察觉到化学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既拓展了知识层面,又能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学习第9章“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时,教师可引入“白色污染”这一社会热点,教师先播放一段展现“白色污染”现状的视频,视频里大量塑料垃圾在城市、乡村、河流乃至海洋堆积,画面令人触目惊心,借此让学生深切认识到“白色污染”对环境的严重危害;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化学层面分析“白色污染”产生的缘由,也就是塑料不易降解。接着组织学生分组探讨怎样减少“白色污染”,学生凭借所学化学知识,提出众多可行建议,像研发可降解塑料、强化塑料回收利用、倡导使用环保替代品等。在讨论时,教师适时介绍一些最新科研成果,例如新型可降解材料的研发情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对“白色污染”这一社会热点情境的探讨,学生不但深入理解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更意识到身为社会一员,自己有为解决环境问题出力的责任,社会责任意识大幅增强。

结束语

通过创设生活、实验、社会热点等多种真实情境,构建问题链情境,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也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空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实践操作、解决问题、深度思考等能力全面提升,知识视野变宽,社会责任意识也不断强化。

参考文献:

[1]李兰旺,李睿.基于真实情境的微项目式初中化学教学研究——以“燃料的燃烧”为例[J].中学化学,2025,(03):9-11.

[2]陈玉婷.以真实情境为基础的初中化学命题创新研究[J].化学教与学,2025,(03):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