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思想政治课中的挖掘

作者

罗丹

丽江市永胜县职业高级中学 674200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对于塑造国民品格、凝聚民族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其思想政治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当前,面对价值多元化和技术迭代加速的挑战,如何有效挖掘、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并将其深度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使之成为涵育学生家国情怀、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的源头活水,是提升中职思政教育实效性、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命题。这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对传承民族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服务制造强国建设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具体实施策略,探索一条根植文化沃土、彰显职教特色的思政育人新路。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想政治课中的意义

(一)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凝聚力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将其系统融入思政课,有助于引导中职生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价值理念与历史连续性,从而在思想深处建构稳固的文化身份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强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自觉。

(二)深化价值观塑造与道德涵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伦理道德资源(如仁爱、诚信、正义、和合、重义轻利、自强不息等)。这些思想精髓与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高度契合。通过理论层面的阐释与引导,能够有效促进中职生将传统美德内化为个人品德修养,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深厚的文化支撑和伦理依据,提升道德判断与实践能力。

(三)提升职业教育人文内涵与精神品格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敬业乐群”“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理念,深刻契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育人要求。将其理论精髓融入思政课,能够超越单纯技能传授,赋予职业教育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精神导向。这有助于引导中职生理解职业的价值与尊严,培养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塑造兼具精湛技艺与高尚职业操守的现代技能人才,实现职业精神与人文素养的有机统一。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

(一)课程内容:在历史深处寻找职业精神的根脉

中职思政课的生命力,在于与专业特质的深度交融。教材内容不应是孤立的条文,而是从《天工开物》的匠心独运,到“童叟无欺”的晋商票号传奇,再到《考工记》中“材美工巧”的造物理念,这些真实历史切片中蕴藏的工匠精神与职业伦理,正是最鲜活的思政资源。在讲授“职业道德”时,学生动手设计情景剧:一位明代木匠学徒面对材料短缺的困境,在师父“毋作淫巧”的训诫下,如何坚守本心。当学生亲手复刻一件榫卯结构,那些“精益求精”“恪守本分”的抽象概念,便在木屑纷飞中具象为指尖的温度与内心的震动。文化传承不再是遥远回响,而是与未来焊工、厨师、汽修师血脉相连的精神基因。

(二)教学方法:在动手实践中“做”出文化真意

中职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思政课教学需突破课堂界限,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情境。例如,中秋时节,烹饪专业学生揉搓面团制作传统水酥饼,在阵阵麦香中了解百年酥香的非遗技艺及其承载的匠心传承与文化记忆。幼师班学生则通过制作花灯、排练嫦娥舞蹈,在光影流转间体味“团圆”蕴含的文化深意。角色扮演能有效深化理解,如学生模拟“丝绸古道”商队成员,在利益诱惑前辩论“信”与“利”的抉择。幼师专业学生为社区老人诵读《弟子规》并设计互动游戏,汽修班学生参与修复古旧农具并在文化节讲解“犁”的演变,此类服务学习活动成为培育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传统文化的精髓正是在这些具身体验与亲身实践中,得以内化于心。

(三)文化浸润:让校园成为流动的“文化工坊”

课堂仅是起点,文化认同的深化需要校园生态的整体滋养。在实训车间张贴《鲁班经》中“毫厘必究”的训言;在走廊设置“古今匠人廊”,展示从敦煌壁画修复师到高铁焊接大师的传承谱系;校技能大赛中,学生用数控技术雕刻“仁义礼智信”篆章,在编程代码与金石刀痕的交融中诠释“新工匠”内涵。更可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让珐琅银器匠人的巧手、老木匠的墨斗,成为学生眼中“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活教材。在校企合作中,安排学生拜师学艺,体验传统师徒“传帮带”的温情与严谨,让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精神在日常浸润中生根发芽。

三、结束语

优秀传统文化并非尘封于典籍的抽象符号,而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基因,蕴藏着解答当代职教育人难题的深刻智慧。将其系统、深度、创新性地融入中职思政课,本质上是一场文化基因的唤醒与时代价值的重构。通过在课程内容中钩沉职业精神的千年根脉,在动手实践中体悟道德伦理的鲜活真意,在校园场域中营造无处不在的文化浸润,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穿透时空阻隔,与中职生的专业学习、技能训练和生命成长发生深刻共鸣。这不仅有效破解了思政课“入脑入心”的难题,赋予抽象价值观以可触可感的温度与力量,更从根本上提升了职业教育的人文品格和精神高度。

参考文献:

[1]曹美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实践探析[J].上海教育,2025,(15):64-65.

[2]马晓杰.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J].天南,2025,(03):184-186.

[3]冯芳.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思想政治课中的挖掘[J].新教育,2023,(08):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