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沈阳市辽中区玫瑰文旅发展问题研究

作者

刘星雨 张颖辉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引言

随着文旅融合趋势深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花卉文旅产业逐渐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玫瑰文旅以浪漫 IP与产业融合潜力,在乡村经济赋能、文旅业态创新上价值凸显。沈阳市辽中区,依托独特的玫瑰种植基础与地域历史文化,积极探索玫瑰文旅创新发展新路径。

一、沈阳市辽中区玫瑰文旅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沈阳市辽中区玫瑰文旅发展现状

1.地理环境与资源优势

辽中区地处辽宁省中部,位于沈阳市西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凭借着悠久深厚的玫瑰种植历史底蕴,以及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玫瑰文化资源,在花卉领域崭露头角、声名远扬,已被辽宁省政府正式授予 “花卉之乡” 的荣誉称号。辽中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土壤为沙壤土,物理性黏粒含量的沙黏度适中,壤土性质介于沙土、黏土之间,土质不沙也不黏,疏松耕性好,非常适宜辽中玫瑰根部大量萌蘖。同时,辽中区气候条件优越,因辽河形成的独特小气候,光照充足,空气湿润,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所含矿物质如锶、钾、钠、钙、镁等都非常适合玫瑰生长,为生产品质极佳的辽中玫瑰提供了良好的水质。

2.文化底蕴及旅游规模

辽中区文化底蕴深厚,与玫瑰文旅结合的元素也足够丰富。十里香白酒酿造技艺可玫瑰深加工结合,开发玫瑰白酒等特色饮品;辽中鼓乐、皮影可以围绕玫瑰在清朝成为贡花的历史加以编排新作品,增添文旅趣味性与历史韵味。刘二堡镇蒲河满族村的满族民俗与玫瑰观光相结合,举办满族玫瑰节庆活动。辽中区的旅游数据也在逐步增长,根据《2023 年辽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区国家 A 级旅游景区3 家,1 家星级饭店, 全年旅游总收入0.68 亿元,比上年增加 13.3%o 。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0 万人次,比上年增加 50‰ 。

3.辽中区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1)旅游基础设施持续优化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辽中区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持续优化升级。区域内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公路干线不断延伸拓展,各景区之间的连接道路更加通畅,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方便,供水和供电等配套设施逐步健全,满足了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基本需求。同时,旅游接待设施不断完善,有多家特色餐馆提供当地美食,还有不同档次的民宿和酒店可供选择,如杨士岗铂悦温泉民宿、铭都酒等,为游客带来舒适住宿体验的同时,旅游接待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2)旅游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辽中区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样的旅游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各类节庆活动如蒲河湿地文化节、辽中啤酒音乐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带动了旅游消费。从整体数据来看,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特别是 “一岗四堡” 等项目的推进,进一步拓展了旅游市场,让辽中区文化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3)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辽中区通过举办一系列特色旅游活动和宣传推广,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蒲河湿地、辽中玫瑰等旅游名片逐渐打响,汉夏中医药文化产业园等特色景区也吸引了众多关注。在各类旅游推介活动和媒体报道中,辽中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到广泛展示,多次在相关旅游评选中获得认可,成为沈阳周边乃至辽宁省内颇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沈阳市辽中区玫瑰文旅发展特点

1.政策引导与项目驱动相结合,生态基底与文化内涵相结合

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辽中区积极响应国家及地方关于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号召,通过制定区域文旅发展规划为玫瑰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同时,以相关重点项目为驱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形成政策与项目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辽中区玫瑰文旅注重生态与文化深度融合,依托蒲河国家湿地公园、珍珠湖等生态资源,打造 “玫瑰 + 湿地” 观光休闲项目,深入挖掘民俗非遗、中医药等文化资源,通过互动体验,让游客在赏玫瑰亲近自然时,感受文化内涵。

2.玫瑰产品类型多样,产业链条与产业融合相互促进

辽中区玫瑰文旅产品多元与特色并存,既有玫瑰观光等大众化产品满足休闲需求,也有玫瑰主题研学、非遗体验等特色产品凸显个性,玫瑰花节等节庆产品,形成了覆盖不同群体、各具特色的产品体系。辽中区不断拓展玫瑰文旅产业链条,推动“文旅+农业”“文旅+康养”等多产业融合。通过玫瑰采摘节等实现文旅与农业融合;依托玫瑰元素的康养项目推进与康养产业结合,延伸产业链条并丰富旅游业态。

3.玫瑰品牌打造与宣传推广相联动

辽中区以玫瑰特色为核心,打造系列旅游品牌。通过举办满族玫瑰花节等节庆活动,编制旅游打卡地图,利用媒体报道、视频宣传等多种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力。品牌打造与宣传推广的联动,让辽中文旅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成为区域特色文旅名片。辽中区将玫瑰文旅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衔接,通过发展玫瑰主题乡村民宿、农业旅游等,带动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农民增收。村民通过参与旅游经营、提供服务等方式提高收入,实现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二、辽中玫瑰文旅产业发展问题调查

此次关于辽中玫瑰及文旅产业发展的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于2025 年4 月10 日至2025 年4 月25日对相关群体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17 份,实际回收了 117 份,其中有效问卷 117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100% 。

三、沈阳辽中区玫瑰文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市场覆盖有限

在问卷调查中,对辽中玫瑰表示 “不了解” 的占比达 16.52% ,“非常不了解” 的占 6.09% ,两者总计22.61% ,这清晰地反映出辽中玫瑰文旅的宣传覆盖面存在明显不足。从消费者来源地分析,仅有 14.8% 的消费者来自省外,高达 85.2% 的消费者来自辽宁省内,这表明省外市场开发稍显滞后,辽中玫瑰文旅在对外拓展上还需进一步提升。当前宣传渠道方面,过于依赖传统方式,对社交媒体等数字化手段利用欠缺,辽中玫瑰文旅未充分整合微博、小红书等这些新媒体资源。问卷结果显示有 34.78% 的被调查者对辽中玫瑰 “非常了解”,也有 86.32% 的被调查者对玫瑰主题旅游感兴趣,但由于宣传的不均衡性,大量潜在游客因玫瑰文旅的推广力度不足而未能转化为实际客流,严重限制了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体验和便利性

从吸引力数据来看,湿地生态与玫瑰结合的休闲项目吸引力仅为 41.88% ,满族文化与玫瑰结合的特色表演吸引力为 47.86% ,均远低于玫瑰庄园观光的 64.1% 。这一数据显示了相关配套设施的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游客体验,问卷调查中建议 “建立健全游客投诉和反馈机制”,从侧面反映出辽中区在公共服务方面,如交通、住宿、环保设施等存在诸多缺陷。参考其他旅游地的情况,旅游地常因交通不便,像冬季道路难行,以及设施老化等问题影响游客出行。此外,服务机制的不健全,还存在“停车场、卫生间等设施不足” 的问题,降低了游客的重游率,对整体旅游体验产生负面影响。

(三)产品单一,创新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在吸引力调查数据中,满族文化与玫瑰结合的特色表演吸引力为 47.86% ,低于观光类活动的 64.1% ,这表明辽中玫瑰文旅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化创新。在产品类型上,过度依赖观光类活动,DIY 体验的吸引力为 55.56% ,文化节为 53.85% ,这些项目的创新明显不足。从购买意愿调查来看, 30.77% 的消费者表示 “视价格和品质而定”,这表明产品的同质化导致市场竞争力较弱。在文化融合方面,满族文化元素未被充分挖掘利用,导致其与玫瑰文旅结合的项目吸引力较低,反映出辽中玫瑰文旅对本地文化资源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未能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同时,在玫瑰衍生品开发上,如文创产品开发等,未得到充分重视,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四)过度商业化风险和文化内涵流失

在过度商业化问题上,被调查者普遍反映现阶段辽中玫瑰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过度商业化风险。认为现阶段商业化过高的比重达到 47.86% ,这显示出文化内涵可能在发展过程中被忽视,商业化成分占到更高的比重。有学者认为,文化旅游在追求经济利益时易导致 “文化内涵流失”。在辽中区,文化符号利用不足,满族文化与玫瑰结合的项目未能深入开发,可能仅流于形式。同时,玫瑰生态文旅项目吸引力仅 41.88% ,若开发过程中不注重生态保护,还可能引发环境问题,进而影响整个文旅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五)市场竞争加剧和人才短缺

从消费者结构调查数据可知,辽中玫瑰文旅的消费者以本地为主,可以看出其面临着省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辽中玫瑰文旅项目当前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如投诉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等。在人才方面,从吸引力较低的项目来看,像 DIY 体验等项目,需要专业运营人才来提升品质和吸引力,现阶段辽中区在文旅专业人才上还存在短板。此外,省外消费者仅占 14.8% ,在全国性营销推广建设上存在不足,面临其他玫瑰主题或文化景区的激烈竞争,压力巨大。

四、解决措施及建议

(一)强化宣传推广,拓宽市场覆盖面

针对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市场覆盖有限的问题,需从多角度解决。考虑到 22.61% 的人群对辽中玫瑰 “不了解” 或 “非常不了解”,且省外消费者仅占 14.8% ,首先应拓展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制作玫瑰庄园美景短视频、满族文化与玫瑰结合的特色活动等优质内容,同时与旅游博主、旅游网红合作进行联合推广,精准投放广告以覆盖潜在人群。其次要深耕省外市场,分析省外游客的偏好和需求,在周边省份主要城市举办辽中玫瑰文旅推介会,与省外旅行社合作推出玫瑰文旅专线产品,逐步提高省外消费者占比。此外,将宣传与实际旅游优惠活动相结合,如推出线上预订门票折扣、转发宣传内容抽奖送旅游套餐等,把 86.32% 旅游兴趣高的潜在游客转化为实际客流,建立宣传效果评估机制,及时调整策略以确保宣传资源有效利用。

(二)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玫瑰旅游体验

为解决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体验和便利性的问题,需双管齐下。一方面要改善交通和公共服务,加强通往玫瑰文旅景区的道路建设,增大维护力度,开通景区专线公交或旅游直通车。针对湿地生态与玫瑰结合的休闲项目,解决吸引力仅 41.88% 的窘境,要完善湿地项目的生态步道、导览系统、休息设施等,同时合理规划住宿设施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另一方面要健全服务机制,尽快建立健全游客投诉和反馈机制,设立专门的投诉处理部门,及时回应和解决游客问题如增加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服务设施的数量,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洁,解决类似设施不足问题,从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率。

(三)丰富产品类型,挖掘文化内涵

针对产品单一、创新不足以及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的问题,需从文化融合和产品线拓展两方面入手。在文化融合上,深入挖掘满族文化元素,将其与玫瑰文旅深度结合,在玫瑰庄园内举办满族风情表演、满族传统手工艺展示等活动,以提高满族文化与玫瑰元素结合表演的吸引力。同时开发具有满族文化和玫瑰符号的文创产品,如满族风格的玫瑰香包、玫瑰图案的满族饰品等。在产品线拓展上,在保持 64.1% 观光类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加大对 DIY 体验( 55.56% )和文化节 53.85% )等项目的创新开发力度,例如推出玫瑰香皂制作、玫瑰插花等 DIY 体验项目,举办具有特色的玫瑰文化节并邀请知名艺人表演、开展玫瑰主题摄影比赛等。针对 30.77% “视价格和品质而定” 的消费者,打造不同价格层次和品质的产品,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四)防范商业化风险,保护生态与文化

为防范过度商业化风险、保护文化内涵和生态环境,需注重两方面工作。在文化资源开发上,要合理利用满族文化等本地特色文化资源,避免将文化符号简单化、形式化,可邀请文化专家参与项目策划,确保文化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以提高玫瑰文化类项目的吸引力,减少商业化活动的比重。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开发湿地生态与玫瑰结合的休闲项目,严格控制开发规模,避免超出生态承载力,加强对景区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做好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工作,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玫瑰文旅项目的吸引力。

(五)应对市场竞争,加强人才建设

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人才短缺的问题,需采取有效措施。在人才建设方面,建立玫瑰文旅人才培养基地,与高校合作培养旅游管理、文化创意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制定政策引进优秀的文旅人才,如专业的运营管理人才、创意策划人才等,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提升 DIY 玫瑰文旅体验等项目的运营水平。在市场竞争应对方面,加强与其他地区文旅项目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打造具有辽中特色的玫瑰文旅品牌,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提高省外市场的份额比例,从而增强玫瑰文旅的市场竞争力。

结论

沈阳市辽中玫瑰文旅已初步形成产业框架,现阶段还面临多重挑战。通过 “科技赋能 + 文化深耕” 双轮驱动等策略,打造 “玫瑰文化 + 满族文化 + 湿地生态文化” 的复合型旅游开发模式,实现辽中玫瑰文旅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畅,庞昌伟.乡村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基于乡村生态振兴的视角[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8(05):60-66.

[2]肖洪根.国内外旅游文化研究述评 [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1):69-75+8.

[3]张仁军.辽宁:四个农产品获批“中欧 100+100”地理标志保护产品[J].农村百事通,2018,(13):16.

[4]陈瑾,陶虹佼,徐蒙.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升级研究[J].企业经济,2022,41(11):123-1

作者简介:

刘星雨(2004—),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通讯作者:张颖辉(1978—),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地理。基金项目:

1.2025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辽中“玫”景——基于区域特色农业的创新平台(项目编号:X202510166045X )

2.沈阳师范大学首批校级“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建设项目《中国旅游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