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研究
钟长桂
广东中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000
引言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行业的一种新兴模式,正逐渐改变传统建筑的生产方式。与传统施工方式不同,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构件大多在工厂预制,随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连接。这种施工方式不仅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还推动了建筑产业的工业化发展。然而,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控制面临着新的挑战,其核心在于如何保障结构连接的可靠性、装配精度及材料的优质性能等。因此,深入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预制构件图纸深化精度控制
预制构件图纸深化精度控制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确保深化设计图纸精准无误,能准确反映设计意图与施工要求。这要求设计团队在深化设计时,充分考虑构件的生产、运输、安装等各环节因素,利用BIM 等先进技术进行精细化建模与模拟,精确标注尺寸、预留孔洞及连接件位置等关键信息,同时建立严格的图纸审核与校对机制,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避免因图纸深化精度不足导致的构件生产偏差、现场安装困难等问题,从而保障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与施工装配的顺利进行,为整个装配式建筑的高品质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预制构件质量控制
预制构件质量控制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基础,需建立严格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开始,要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为构件质量奠定基础。模具设计阶段,应运用高精度设计软件,精确计算模具尺寸与形状,同时选择高质量模具材料,延长模具使用寿命,减少因模具磨损导致的构件尺寸偏差。浇筑环节,除使用高精度振动设备外,还需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与浇筑速度,确保构件密实度均匀。养护过程中,应根据构件类型与环境条件,制定科学养护方案,采用智能化养护设备,实时监测养护温度、湿度,实现精细化养护,避免构件因养护不当产生裂缝或强度不足等问题。
(二)装配施工过程控制
装配施工过程控制对装配式建筑质量至关重要,涉及施工设备、装配技术与现场管理等多方面。施工设备方面,应选用高精度测量设备,如全站仪、激光定位仪等,运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对构件进行精准定位,确保安装精度。同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与校准,保证其性能稳定。装配技术上,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与施工规范,掌握熟练的装配技巧,确保构件连接紧密、牢固。现场管理层面,应建立完善的现场管理制度,明确人员职责,加强现场检查与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结构连接质量控制
结构连接质量控制是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连接件安装必须严格遵循设计要求,确保其精度与可靠性。在螺栓连接中,除了使用高精度扭矩扳手控制拧紧力矩,还应根据螺栓规格与材质,选择合适的扳手型号与参数设置,同时定期对扭矩扳手进行校准,保证其准确性。焊接连接时,需依据焊接工艺规范,合理选择焊接参数,如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并对焊缝进行无损检测,如超声波探伤、射线检测等,发现焊接缺陷并及时处理。灌浆连接中,要严格把控灌浆料的配比与性能,采用科学的灌浆工艺,确保灌浆料饱满、密实,实现构件间的整体有效连接。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
装配式建筑施工因其高度的预制化和装配化特点,对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质量的双向关联性——即构件预制的质量直接影响现场装配的施工效率和最终质量,使得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成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核心基础。质量管理机制的建立需考虑项目全周期过程管理,明确各环节、各岗位的质量责任划分,构建从生产到安装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其中,质量追溯制度作为核心手段之一,通过对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及安装全过程进行动态记录与信息采集,使施工过程可监控、可追溯。一旦发现问题,该制度能够快速追溯责任环节,明确问题成因,为质量问题、质量缺陷整改提供精准依据,从而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可控性。
(二)加强施工人员培训
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装配式建筑施工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和高精度要求,对施工人员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操作规范性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企业应构建系统化、常态化的施工人员培训体系,依据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的复杂性和技术要点,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培训课程。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流程、构件安装技术,还应着重强化施工人员对质量控制标准的理解与执行能力。同时,引入现场模拟训练环节,通过模拟真实施工场景,让施工人员在实践中深入掌握构件拼装技巧、连接工艺以及质量检验要点,从而提升其应对复杂施工环境的综合能力。通过持续优化培训机制,能有效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各环节均能达到高质量标准,为建筑整体质量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三)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
装配式建筑施工因其高度预制化和装配化特征,对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更为复杂的挑战。传统质量控制方式由于信息分散、反馈滞后,往往难以满足装配式建筑高精度、高效率的要求。鉴于此,引入先进技术手段成为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优化的核心路径。例如,BIM 技术通过构建三维数字化模型,能够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及施工全过程进行全景模拟,提前发现并解决设计与施工环节之间的冲突,提高各专业之间协同工作的精度和效率。同时,在施工阶段,智能化检测设备可对预制构件的规格、尺寸、力学性能等参数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将数据反馈至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构件质量的动态追踪和精准控制,有效减少人为干预带来的质量误差和安全隐患。
(四)强化验收管理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闭环体系中,严格的验收管理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对建筑最终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验收管理不仅是施工完成后的过程检查,更是质量控制的反馈环节,直接服务于设计优化与施工改进。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验收内容涵盖结构性能、外观质量及安装精度等多个方面,具体包括对构件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平整度、颜色均匀性以及构件安装位置和尺寸偏差的量化检测。为保障验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建议采用高精度检测设备,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精确测定构件的各项参数,并与设计指标进行对比。这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验收效率,还为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结语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预制构件图纸深化、生产、装配施工过程、结构连接以及材料性能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引入先进技术手段以及强化验收管理,可以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金鹏.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策略[J]. 建筑经济,2025,46(S1):78-80.
[2]吴非.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25,38(03):67-69.
[3]刘芳玮.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与优化策略[J].中国品牌与防伪,2025,(06):99-101.
[4]康凯.基于质量控制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5,(09):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