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识别与控制策略研究
郑洪玉
四川鑫太林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620500
摘要: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工程质量直接关乎行车安全、运输效率及经济发展。本文聚焦公路工程质量,深入剖析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各阶段的质量影响因素,涵盖自然环境、地质条件、设计方案合理性、施工工艺、材料质量、人员素质、机械设备性能以及后期养护等多个维度。基于因素识别,提出针对性控制策略,包括优化前期勘察设计、强化施工过程管控、严格材料与设备管理、提升人员专业素养、完善运营期养护制度,并探讨面临的技术创新瓶颈、资金投入不足、管理协同障碍等挑战,提出加大科研投入、拓宽资金渠道、构建一体化管理平台应对举措,旨在提升公路工程质量,保障公路系统高效稳定运行,推动交通事业蓬勃发展。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公路犹如经济发展的动脉,连接着城乡各地,承载着繁重的客货运输任务。高质量的公路工程不仅能确保车辆行驶的平稳与安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还对区域经济融合、社会交流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然而,公路工程建设涉及面广、环节众多,受多种因素交互影响,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质量问题。因此,精准识别公路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并实施有效控制策略,是公路工程领域的核心任务,对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二、公路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识别
(一)项目规划阶段
1.地质勘察不精准:对沿线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位等勘察不详,可能导致路线选址不当。如在软土地层密集区未提前察觉,后期路基易沉降变形,影响公路平整度与稳定性。
2.交通流量预测偏差:若低估未来交通流量增长趋势,公路设计车道数、承载能力不足,短期内就会出现拥堵、路面损坏加剧等问题,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二)项目设计阶段
1.设计方案不合理:平纵面线形设计不科学,弯道半径过小、纵坡过大,增加行车难度与安全风险,同时也会加速车辆磨损,间接影响公路使用寿命。
2.结构设计缺陷:桥梁、涵洞等结构物设计参数有误,如承重能力计算偏差,在长期重载作用下,极易引发结构垮塌等灾难性后果。
(三)项目施工阶段
1.施工工艺落后:路基压实采用不合规工艺,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致使路基松散,在雨水冲刷、车辆荷载下出现坑洼、裂缝;混凝土浇筑振捣不密实,强度不足,影响结构耐久性。
2.材料质量参差不齐:水泥、砂石、钢材等原材料品质不佳,或进场检验把关不严,劣质材料混入工程,直接削弱公路结构强度,埋下质量隐患。
3.人员素质差异: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质量意识参差不齐,部分工人未经专业培训,操作不规范,像焊接工艺粗糙、防水处理不到位,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4.机械设备故障:施工机械设备老化、性能不佳,维护保养不及时,如摊铺机摊铺不均匀、压路机压实效果差,导致路面平整度差、压实度不够。
(四)项目运营维护阶段
1.养护不及时:路面出现裂缝、坑槽等病害未及时修补,病害持续恶化,不仅降低行车舒适性,还会加速路面损坏,缩短公路使用寿命。
2.超载超限治理不力:大量超载超限车辆行驶,远超公路设计承载能力,频繁的重压使路面疲劳开裂、桥梁结构受损,极大损耗公路质量。
三、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策略
(一)优化前期勘察设计
1.采用先进勘察技术:运用地质雷达、卫星遥感等高精度勘察手段,全面、精准获取地质信息,绘制详细地质剖面图,为路线规划、设计提供可靠依据,避开不良地质路段。
2.精准交通流量预测: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运用大数据分析、数学模型预测未来数十年交通流量变化,依此确定合理公路等级、车道数与设计标准。
(二)强化施工过程管控
1.规范施工工艺:制定详细施工工艺标准操作规程,对关键工序如路基填筑、路面摊铺、桥梁施工等进行技术交底与现场示范,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流程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2.严格质量检验:建立“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三级质量检验体系,增加抽检频次,对关键部位、隐蔽工程全程旁站监理,发现质量问题立即整改,杜绝不合格工序进入下一道环节。
(三)严格材料与设备管理
1.把控材料质量:建立严格材料供应商准入制度,实地考察原材料生产厂家,审核资质与生产工艺;加强材料进场检验,按批次抽检,对不合格材料坚决退场,从源头保障质量。
2.优化设备管理: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运行状况、维修历史,依据设备寿命周期提前更新换代,确保施工过程中设备性能良好。
(四)提升人员专业素养
1.加强培训教育: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开展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专业培训,邀请专家授课、组织现场观摩学习,提升人员业务能力与质量意识。
2.建立激励机制:设立质量奖,对在公路工程质量管控中表现突出的团队与个人给予物质奖励,激发员工积极性,营造全员重视质量的氛围。
(五)完善运营期养护制度
1.制定科学养护计划:依据公路等级、交通流量、使用年限等因素,制定年度、长期养护计划,明确养护内容、频次、标准,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
2.强化超载超限治理:联合交警、路政等部门,在公路出入口设置治超站点,加大执法力度,对超载超限车辆依法处罚、强制卸载,保护公路设施。
四、公路工程质量控制面临的挑战
1.技术创新瓶颈:部分公路工程建设仍依赖传统技术,对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应用滞后,如新型筑路材料推广缓慢,智能监测技术在质量管控中应用不足,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
2.资金投入不足:公路建设、养护资金需求量大,一些地区财政紧张,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资金短缺导致勘察设计深度不够、施工质量管控松懈、养护不及时,影响公路工程质量。
3.管理协同障碍:公路工程涉及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多部门,各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职责划分不清,协同管理效率低下,出现问题相互推诿,不利于质量整体把控。
五、应对公路工程质量控制挑战的策略
1.加大科研投入:政府、企业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公路建设单位联合攻关,研发适应不同地质、气候条件的筑路新技术、新材料,推动智能建造、智慧养护技术落地应用,提升公路工程质量管控科技含量。
2.拓宽资金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除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外,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路建设、养护;合理调整收费政策,保障资金稳定供给,确保有充足资金用于质量提升。
3.构建一体化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涵盖公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体化平台,集成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部门数据,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流程协同管理,明晰职责,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管控效率。
六、结论
公路工程质量受多因素制约,贯穿项目始终。通过精准识别影响因素,实施优化勘察设计、强化施工管控、严格材料设备管理等系列策略,克服技术、资金、管理协同挑战,可有效提升公路工程质量,保障公路长期稳定运行,为经济社会发展铸就坚实交通脊梁,助力交通强国建设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常希龙.公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创新方案验证与控制策略研究[D].陕西:长安大学,2023.
[2]高超.限制速度对高速公路交通流的影响及速度有效控制方法研究[D].陕西:长安大学,2020.
[3]严文.四川九绵高速公路白马隧道施工质量风险耦合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