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安全风险防范对策探究

作者

李朝辉

平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经济研究中心  414500

引言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步成为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档案管理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在简化传统手工操作流程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精准度与便捷性。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风险也迅速增加,特别是数据安全,网络攻击和系统漏洞不断出现新威胁。尽管我们的技术手段在持续进步,但档案信息的安全防护体系却没有与信息化建设同步升级,这成了档案信息安全防护的薄弱环节。所以探讨符合档案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安全防范对策就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与安全需求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信息化时代驱动下档案管理发生着从传统方式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巨大转变。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被广泛运用的今天,档案信息化在大大提高档案存储,查询和检索等日常事务工作效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的建立提供扎实的技术支撑。数字化档案无纸化存储方式在减少管理成本的同时,还能较大程度地促进档案安全性与易操作性。同时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也越来越高,智能化技术引进使档案归档、检索、分析功能更准确、更快捷、效率更高。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使档案管理更能适应信息迅速增长的处理要求,促进档案管理模式与服务模式深度融合。

(二)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安全风险复杂性

尽管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许多便捷,但信息化带来的安全风险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技术更新迭代、网络环境多变等因素使档案管理系统安全变得越来越不可预知与预防。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存在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系统故障等技术性威胁以及操作人员疏忽大意,管理漏洞导致的内部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档案信息完整性,保密性及可用性带来严重损失。特别是网络化环境中,档案信息受到外界恶意攻击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档案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因技术与管理层面不够健全而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风险挑战,亟须构建更加严谨,细腻的安全防范体系。

(三)安全风险防范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的今天,由此引发的安全风险不仅关系到档案管理自身,也和社会各阶层信息安全息息相关。档案信息被泄露与篡改,不仅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还会影响企业声誉与国家安全。在技术手段不断进化的今天,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风险防范已不只是局部和偶尔发生的事件,而应该是一个连续和动态的发展过程。不管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是个人都需要充分重视档案信息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安全防范工作被忽视或者滞后都会让档案信息暴露出较大的潜在风险,这种状况急需从制度建设,技术手段提高和安全意识普及等方面加以根本改善。

二、信息化进程中的安全风险与隐患

(一)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很多档案管理单位对于信息安全问题还远没有足够重视。一些单位还没有把信息安全列入整体建设核心议程中,出现了不重视信息安全,甚至忽略信息安全培训、意识普及等问题。尽管技术手段的进步为档案管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但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技术的优势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反而可能加剧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很难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威胁,即使在日常运行中也忽视安全防护措施,造成系统漏洞被忽略,档案信息安全防范隐患大。所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特别是从人的层面上来说,这是预防安全风险最重要的工作。

(二)技术手段的滞后性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档案管理单位信息化建设中使用的技术手段已显落后与不足。尽管有些基本防护技术,例如数据加密和防火墙已经进入档案管理,但是这些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无法适应安全需求的变化。尤其对于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这类新兴威胁应对,已有技术措施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且防护力度也不够。同时,很多档案管理单位安全设备,技术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得到更新和优化,使得一些系统不能很好地处理目前复杂多变的安全环境。所以,不断更新和升级档案信息化建设技术防护体系就成了应对安全风险至关重要的一环。

(三)法规与标准的不完善

档案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法律、行业标准不断更新。尽管国家和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些档案管理及信息安全的基本法律法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比如,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新的安全威胁问题,现行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而且有关标准的建立与实施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各区域、各单位对法规执行情况不一,造成安全管理分散,不能形成有效监督与威慑。另外,法律责任与处罚机制不健全,使部分安全风险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落后。加强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对确保档案信息安全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三、推动档案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的路径与举措

(一)提升安全意识与管理水平

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风险防范要从增强安全意识入手。只有保证全体管理人员、操作人员都充分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才能够有效规避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隐患。所以加强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增强员工对于潜在风险的敏感性与应对能力是预防风险发生的根本。另外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保证各个环节有人负责、及时发现和消除风险等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点。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风险评估以保证档案管理系统一直保持高效、安全。

(二)加强技术手段与防护设施建设

技术手段的改进是档案信息化安全防范工作的核心内容。要加强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以及人工智能防护能力的新兴技术研究与应用。采用先进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增强信息系统抗攻击能力。同时定期扫描系统的漏洞并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维修。

(三)完善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

健全法律法规,是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防范工作有效落实的根本。有必要加快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问题出台更详细、更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文、厘清各方责任、保障法律执行力与约束力。同时制定行业标准要覆盖档案信息化建设各环节,并形成统一标准,以保证各单位、各区域执行一致性。加大法律实施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明确惩罚,提高法律威慑力等,从而为保护档案信息安全提供更扎实的法律保障。

结论

档案信息化建设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空前的安全风险。根据已有研究和实践,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防范工作还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安全意识,技术手段以及法律法规等。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培养,不断更新技术防护手段,健全相关规定和行业标准,是解决当前风险问题的重点。档案管理单位一定要清醒地看到,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技术手段的运用,还需建立起一套全面系统的安全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1] 向军 .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保密措施初探 [J]. 名汇 , 2023(1):62-64.

[2] 窦苡 . 大数据时代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路径研究 [J]. 机电兵船档案 , 2023(1):86-87.

[3] 毕贞 . 湖南高校档案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D]. 中南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