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系统能效提升的关键技术及实施路径研究
程志明
513701197903161219
摘要:输配电系统作为电力供应的关键环节,其能效水平直接影响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入剖析输配电系统能效提升的关键技术,包括智能电网技术、节能变压器应用、无功补偿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以及优化的电网调度技术等。探讨通过技术革新、设备升级、管理优化等多维度的实施路径,提升输配电系统的能效,降低电力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旨在为构建高效、绿色、智能的输配电体系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一、引言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力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供应的重要领域,面临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的紧迫任务。输配电系统在整个电力产业链中占据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其能效提升对于减少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保障电力可靠供应、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输配电系统能效提升的关键技术及实施路径,是电力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输配电系统能效提升的关键技术
1.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融合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实现了电网的智能化运行和管理。通过在电网中部署大量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时采集电网的运行数据,如电压、电流、功率等。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精准监测和预测。智能电网能够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整电网的运行方式,优化电力分配,减少不必要的电力损耗。例如,通过智能电表实现对用户用电行为的实时监测,根据用户的用电习惯和负荷需求,合理安排电力供应,提高电力利用效率。
2.节能变压器应用:变压器是输配电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其能耗在输配电损耗中占比较大。节能变压器采用新型的铁芯材料和绕组结构,降低了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是一种典型的节能变压器,其铁芯采用非晶合金材料,具有高磁导率、低损耗的特点,相比传统硅钢片铁芯变压器,空载损耗可降低70%-80%。同时,优化变压器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变压器的能效等级,也是降低输配电损耗的重要手段。
3.无功补偿技术:无功功率的存在会导致电网电流增大,增加线路损耗和变压器的负担,降低电网的功率因数。无功补偿技术通过在电网中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如电容器、电抗器等,对无功功率进行补偿,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当电网中感性负载较多时,投入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抵消感性负载产生的无功功率;当电网中容性负载较多时,投入电抗器进行无功补偿。通过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可有效降低线路电流,减少电力损耗,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和稳定性。
4.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在输配电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对电能的变换和控制,实现电力的高效传输和利用。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和有源电力滤波器(APF)是两种典型的电力电子装置。SVC能够快速调节无功功率,稳定电网电压,提高电网的稳定性;APF则能够实时检测和补偿电网中的谐波电流,改善电能质量,降低谐波损耗。此外,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ACTS)通过对输电线路的电压、相位、电抗等参数进行灵活控制,优化电网潮流分布,减少输电损耗,提高输电容量。
5.优化的电网调度技术:科学合理的电网调度是提高输配电系统能效的重要保障。传统的电网调度主要基于经验和固定的运行模式,难以适应电网负荷的快速变化和新能源接入带来的挑战。优化的电网调度技术利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综合考虑电网的负荷需求、发电能力、输电线路约束等因素,制定最优的调度方案。在调度过程中,优先安排高效机组发电,合理分配发电任务,避免机组的频繁启停和低效率运行。同时,考虑新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通过与储能系统的协同调度,实现电力的供需平衡,降低系统损耗。
三、输配电系统能效提升的实施路径
1.技术革新与设备升级:加大对输配电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智能电网技术、节能变压器、电力电子技术等的创新发展。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电力企业加快设备升级改造,淘汰老旧、低效的输配电设备,推广应用高效节能设备。建立健全设备检测和维护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能效水平。
2.管理优化与运营模式创新:加强输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建立完善的能效监测体系,实时监测输配电系统的能耗和运行状态。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找出能耗高的环节和原因,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创新运营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如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市场交易等,激励用户合理用电,提高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开展能效服务,为用户提供节能咨询、设备改造等服务,帮助用户降低用电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输配电专业人才,是实现能效提升的关键。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加强相关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电力企业要加强内部员工的技术培训,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鼓励员工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为输配电系统能效提升提供人才支持。
四、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输配电系统能效提升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出台节能补贴政策,对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的电力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制定能效标准和规范,明确输配电设备的能效要求,加强市场监管,淘汰不符合能效标准的设备。
2.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和电力企业应加大对输配电系统能效提升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关键技术研发、设备升级改造和能效监测体系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输配电系统能效提升项目,为项目实施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输配电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技术,促进国内输配电系统能效提升技术水平的提高。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在输配电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五、结论
输配电系统能效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智能电网技术、节能变压器应用、无功补偿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优化的电网调度技术等关键技术,通过技术革新、设备升级、管理优化、人才培养以及政策支持等多维度的实施路径,实现输配电系统的高效、绿色、智能运行。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电力损耗,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增强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助力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强钢,吴雪翚,杨龙杰,等.考虑设备变工况特性和灵活性供需匹配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模型[J].电力自动化设备,2023,43(3):20-28,37.DOI:10.16081/j.epae.202209003.
[2]朱晓娟.含光伏能源的柔性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稳定性分析[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20.
[3]朱江,龙赛琴,李艳春,等.物联网中多源异构数据的高能效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Z].湘潭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