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加固改造技术研究
刘以鹏 丛思佳
1.370684198803018117 2.370612199707310022
一、引言
既有建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载着历史文化价值、社会功能需求和资源节约使命。然而,受材料老化、荷载增加、规范更新等因素影响,大量既有建筑存在结构承载力不足、功能滞后等问题,若直接拆除重建,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破坏城市文脉。加固改造技术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补强、对功能空间进行优化,可在保留建筑主体的基础上实现安全性能与使用价值的双重提升。因此,深入研究既有建筑加固改造技术,对推动城市更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的重要性与基本原则
2.1 重要性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维度。从安全角度看,通过加固可修复结构损伤、提升抗震性能,避免因结构失效引发坍塌等安全事故,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从资源利用角度,加固改造相比拆除重建可减少 80% 以上的建筑垃圾和 60% 的建材消耗,显著降低碳排放,符合 “双碳” 目标要求;从经济角度,加固改造的成本通常仅为新建建筑的 30%-60% ,且能缩短工期,减少因停工造成的经济损失;从社会角度,对历史建筑、地标建筑的加固改造可保留城市记忆,延续文化传承,同时通过功能升级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提升居民幸福感。
2.2 基本原则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需遵循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安全性是首要原则,加固后的结构需满足现行设计规范对承载力、刚度、延性的要求,尤其在抗震设防区域,需通过抗震加固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经济性要求在满足安全与功能的前提下,优化方案设计,优先选用低成本、易施工的技术,避免过度加固造成浪费;适用性强调改造后的建筑需适应使用功能变化,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工业厂房改造为商业空间等,需兼顾空间布局的灵活性与舒适性;可持续性则要求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减少改造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为未来再次改造预留空间。
三、常见的结构加固技术
3.1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
混凝土结构是既有建筑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其加固技术主要包括增大截面法、粘贴加固法、置换混凝土法等。增大截面法通过增加构件截面尺寸并配置新增钢筋,提高结构承载力,适用于梁、柱、板等构件的加固,该方法工艺成熟但会增加结构自重;粘贴加固法(如粘贴碳纤维布、钢板)利用胶粘剂将高性能材料粘贴于构件表面,通过协同受力提升承载力,具有施工便捷、自重增加小的特点,适用于受拉、受弯构件的加固;置换混凝土法针对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构件,剔除劣化混凝土后浇筑新混凝土,可有效恢复构件性能,多用于柱根、节点等关键部位。
3.2 钢结构加固技术
钢结构加固以提升构件承载力、改善连接性能为核心,常用技术包括截面补强法、连接加固法和预应力加固法。截面补强法通过焊接型钢、螺栓连接钢板等方式增大构件截面,适用于轴心受力或受弯构件;连接加固法针对节点螺栓松动、焊缝开裂等问题,采用补焊、增加螺栓数量等措施增强节点刚度与强度;预应力加固法通过对构件施加预应力,降低原结构应力水平,提高整体承载力,多用于大跨度钢梁、钢桁架的加固。
3.3 砌体结构加固技术
砌体结构因整体性较差,加固重点在于提升抗震性能和墙体承载力,常用技术有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增设构造柱与圈梁法、外加柱加固法等。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通过在墙体两侧铺设钢筋网并抹水泥砂浆,形成复合墙体,提高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和延性;增设构造柱与圈梁可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约束墙体变形,是抗震加固的主要手段;外加柱加固法则在墙体两侧增设钢筋混凝土柱,通过柱与墙体的协同工作提升结构刚度,适用于承载力不足的承重墙加固。
四、功能改造技术与集成应用
4.1 空间功能优化技术
功能改造需结合使用需求对建筑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常用技术包括墙体拆除与新建、楼板开洞与加固、楼梯改造与电梯加装等。墙体拆除时需通过结构验算确定是否为承重墙,对承重墙拆除需采用托梁换柱等技术进行加固,确保结构安全;楼板开洞用于新增楼梯或设备管线穿越,开洞后需在洞口周边设置加强筋或型钢边框,防止应力集中。
4.2 设备系统升级技术
既有建筑的设备系统升级是功能改造的重要内容,包括给排水系统、暖通空调系统、电气系统的更新。给排水系统改造需更换老化管道,采用节水型器具,对水质不达标的建筑增设净水设备;暖通空调系统升级可采用变频空调、地源热泵等节能设备,通过合理布置风管、优化温控方式提升舒适度与节能性;电气系统改造需增加配电容量,更换老化线路,增设智能安防、火灾报警系统,满足现代用电安全与智能化需求。
五、技术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与发展趋势
5.1 关键问题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技术应用中存在诸多挑战。一是结构检测评估精准度不足,部分建筑因缺乏原始图纸,需通过现场检测确定结构参数,若检测数据误差较大,会影响加固方案的合理性;二是新旧材料协同工作问题,如混凝土与碳纤维布的粘结性能、钢结构与新增混凝土的界面处理等,处理不当会导致加固效果打折;三是施工干扰问题,既有建筑改造多在市区或已入住区域进行,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粉尘、交通拥堵等会影响周边环境与居民生活
5.2 发展趋势
未来既有建筑加固改造技术将向智能化、绿色化、工业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方面,通过 BIM 技术实现加固改造全过程的数字化建模与模拟,结合物联网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提升方案优化与质量管控水平;绿色化方面,推广使用再生骨料、低碳胶凝材料等环保建材,采用模块化、装配式施工减少现场作业,降低碳排放;工业化方面,发展预制加固构件、标准化连接节点,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稳定性。
六、结论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技术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结构加固保障安全、功能改造提升价值、绿色改造践行低碳理念,可有效延长建筑寿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当前技术应用中需解决检测评估、材料协同、施工干扰等问题,未来应向智能化、绿色化、工业化方向创新发展。随着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将在城市更新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慕安童 . 既有老旧建筑的加固改造技术研究 [J]. 中国高新科技 ,2025(9):83-85. DOI:10.13535/j.cnki.10-1507/n.2025.09.23.
[2] 张永超 . 结构加固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应用研究 [J].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24(2):206-208. DOI:10.3969/j.issn.1006-2114.2024.02.068.
[3] 邱顺花 . 基于既有老旧建筑的加固与改造技术实践研究 [J]. 中国高新科技 ,2023(21):134-136. DOI:10.13535/j.cnki.10-1507/n.2023.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