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要点分析
谈国庆
江苏水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建设单位是项目的发起者和主导者,承担着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责任。本文分析了项目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关键管理要点,并提出优化策略和建议,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建设单位;要点
引言: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参与方。项目建设单位作为项目的核心管理者,在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项目建设单位的管理要点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
一、项目建设单位的管理要点分析
(一)系统性目标规划与动态范围管控
项目建设单位需以全生命周期视角构建目标体系,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技术指标。采用QFD(质量功能展开)方法将业主需求逐层转化为设计参数与施工标准,建立目标树状结构图。范围管理需引入变更控制矩阵,区分强制性变更与优化性变更,设置三级审批权限(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决策层)。推行WBS(工作分解结构)与OBS(组织分解结构)双轨映射机制,确保每项任务对应责任主体。通过BIM模型开展虚拟建造,提前识别专业碰撞问题,减少实施阶段的被动变更[2]。
(二)多维度沟通网络构建与信息流优化
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分层沟通机制,绘制权力-利益矩阵,针对高影响力群体设置专项沟通渠道。实施"三会三报"制度:晨会聚焦当日任务协调、周例会解决技术难题、月总结会推进重大决策;日报采用图文日志形式、周报包含偏差分析、月报集成成本进度双曲线。部署云端协同平台,实现设计图纸版本控制、变更指令自动推送、验收资料在线归档。关键决策节点设置双盲确认流程,通过独立复核机制消除信息衰减[3]。
(三)四级进度监控与弹性纠偏机制
构建"总控计划-专项计划-月计划-周滚动计划"四级管控体系,采用关键链法识别资源约束瓶颈。实施进度前锋线管理,每周比对计划与实际进度曲线,运用蒙特卡洛模拟预测工期风险。建立应急资源池制度,针对关键线路任务预留15%的机动资源。开发进度看板系统,集成气象数据、材料进场、设备状态等影响因素,实现延误自动预警。推行"抢工令+负激励"组合措施,对非抗力延误实行阶梯式违约金扣罚[4]。
(四)质量安全双预控与过程追溯体系
质量管控实施"标准库+样板引路"模式,建立涵盖632项工艺标准的可视化图集,推行首件样板联合验收制度。原材料管理采用"盲样检测+区块链溯源"技术,重点材料实行生产、运输、入场三级二维码追踪。安全管理搭建行为安全观察(BBS)系统,通过智能安全帽采集人员动线,AI算法识别高危动作。推行"隐患货币化"管理,将安全问题转化为经济指标纳入合同条款。建立质量安全数字档案,关键工序采用无人机航拍与三维激光扫描留存施工过程数据。
(五)全要素成本管控与价值工程应用
推行目标成本动态管控,将投资估算分解为12个成本科目并设置红黄蓝三级预警阈值。实施"三算对比"(概算、预算、结算)分析,运用挣值法进行成本绩效测量。组建跨专业价值工程小组,针对占造价65%以上的主体结构、幕墙等分项开展功能成本分析。材料采购采用"集中采购+战略合作"模式,建立区域性材料价格指数数据库。变更管理实施"先算后干"原则,所有变更须经成本工程师测算后方可审批。推行限额设计考核,将设计单位经济指标纳入合同奖惩条款。
(六)敏捷型团队建设与知识转化机制
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成本工程师形成决策核心,下设土建、机电、装饰等专业支持组。实施"能力雷达图"评估,针对团队成员建立包含技术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等6维度的成长档案。推行项目复盘制度,在基础、主体、竣工三个阶段开展知识收割,形成标准化案例库。建立双通道晋升体系,设置技术专家与管理干部并行发展路径。开展"影子计划"培养机制,关键岗位实行AB角轮岗制,确保团队能力延续性。项目建设单位需通过目标引领、过程控制、资源整合的系统化管理,构建PDCA螺旋上升的改进循环。重点强化数据驱动决策能力,将传统经验管理转变为基于大数据的精准管控。同时注重管理柔性化建设,在标准化流程中保留应对不确定性的弹性空间。通过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最终实现项目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从碎片化向集成化的转型升级,为工程效益最大化提供根本保障。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建设单位管理优化策略与建议
(一)深化前期规划与系统性筹备
在项目启动阶段,项目建设单位需建立全周期管理思维。招标环节应构建多维度评估体系,采用"技术标+商务标+履约能力"的综合评标模式,重点考察参建单位的技术资质、同类项目经验及团队配置。对于重大项目,建议引入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进行投标单位背景调查,规避资质挂靠风险。可行性研究需突破传统经济评价框架,融入社会效益分析、环境影响预评估及运营维护成本测算,建立风险矩阵模型量化潜在风险。同步开展设计任务书编制工作,明确功能定位、技术标准和投资限额,确保设计方案与使用需求精准匹配。
(二)构建全过程现场管控体系
现场管理建立"三级巡查"机制:日常巡检覆盖常规施工面,专项检查聚焦高危作业工序,联合督查协调多专业交叉作业。推行"问题清单-整改台账-销项确认"闭环管理流程,通过移动终端实时上传现场影像资料,实现质量问题可追溯。重点加强隐蔽工程管理,实行"四方会签"制度(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关键节点留存三维扫描数据。建立现场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将问题整改率、质量合格率等指标与管理人员绩效直接挂钩。
(三)推进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
构建集成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BIM模型、进度计划、成本数据库的三维联动。通过物联网设备自动采集施工数据,运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进度偏差预警和成本超支预测。搭建协同工作平台,集成设计变更、签证审批、材料核价等业务流程,设置电子签章和流程时效提醒功能。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工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确保验收资料、检测报告的不可篡改性。针对安全管理开发智能监控系统,通过AI图像识别自动抓拍未佩戴安全装备、临边防护缺失等违规行为,实时推送预警信息。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积累历史项目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实施路径方面,建议采取"试点先行+渐进推广"策略,优先在重点工程中应用新型管理模式,同步开展管理人员数字化能力培训。建立管理创新容错机制,鼓励运用新工具新方法,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与案例复盘。通过制度完善、技术赋能、人才培育的三维驱动,系统提升建设单位项目管理效能,最终实现"质量可控、投资节约、工期精准"的管理目标。
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建设单位的管理要点涉及多个方面,通过加强前期规划与准备工作、加强现场管理以及利用现代管理工具提高管理效率等策略和建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康喜烨. 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要点探讨[J]. 居业, 2024, (11): 172-174.
[2]邹体奎, 李睿超, 王跃强, 蒋建, 张平. 剖析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建设单位的管理要点[A] 2022年全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 《施工技术》杂志社、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技术编辑部, 2022: 3.
[3]卢根茂. 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要点分析[J]. 产业创新研究, 2020, (10): 75-76.
[4]李玫. 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要点分析[J]. 建筑技术开发, 2020, 47 (09):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