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景观园林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陈哲平
四川九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610400
摘要: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景观园林均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深入剖析二者内涵与关联,揭示绿色基础设施为城市景观园林提供生态基底,景观园林则赋予绿色基础设施人文魅力的互动关系。从规划融合、功能互补、生态协同、建设运营协同等多维度探讨协同发展策略,分析面临的法规政策衔接不畅、资金投入分散、公众认知不足等挑战,提出完善法规协同、整合资金渠道、强化公众参与等应对举措,旨在促进二者有机融合,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构建宜居韧性城市,推动城市发展迈向绿色未来。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浪潮汹涌,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与日俱增,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景观园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两大支柱,备受瞩目。绿色基础设施侧重于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系统性构建,如雨水管理、生物栖息地保护;城市景观园林聚焦于营造优美人居环境,传承地域文化。二者协同发展,能整合资源,放大生态与社会效益,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对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意义深远。
二、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景观园林的内涵及关联
(一)内涵剖析
1.绿色基础设施:涵盖城市绿地、湿地、森林、河流等自然或近自然要素,以网络形式交织,具备雨水渗透、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生物迁徙廊道等生态功能,是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根基,为城市生命活动提供基础支撑。
2.城市景观园林:通过园林规划设计,将植物、水体、建筑小品等元素艺术组合,打造供市民休闲游憩、文化体验的空间,兼具审美、教育、社交等多元人文价值,是城市品质形象的直观展现窗口。
(二)内在关联
1.生态基底与景观营造:绿色基础设施为城市景观园林构筑自然生态本底,提供土壤、水源、生物多样性等资源,景观园林依托其展开布局,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景观魅力,如依傍城市湿地打造湿地景观公园。
2.功能协同互补: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调节功能与景观园林的游憩服务功能相互补充,在城市公园中,植被覆盖实现碳汇,同时为市民提供户外活动场地,兼顾生态与生活需求。
三、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景观园林协同发展略
(一)规划融合策略
1.多规合一统筹: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城市景观园林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框架,统一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确保绿地、水系等关键要素布局连贯,形成有机生态网络。如在新区规划中,同步布局绿廊、公园体系,避免建设割裂生态空间。
2.基于生态敏感性规划: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分析城市生态敏感性,依此确定绿色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区,景观园林规划顺应生态梯度,在高敏感区以保护为主,适度点缀生态教育景观;低敏感区强化景观塑造与游憩开发。
(二)功能互补策略
1.生态服务强化:景观园林设计注重融入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如雨水花园、植草沟,协同绿色基础设施提升城市雨水管理能力;增加乡土植物应用,强化生物栖息地营造,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拓展生态功能内涵。
2.游憩功能拓展:绿色基础设施沿线、节点开发游憩步道、自行车道,结合景观园林的观景平台、休息设施,打造连续游憩体验空间,满足市民健身、亲近自然需求,提升城市活力。
(三)生态协同策略
1.生态流联通:打通绿色基础设施与景观园林间的生态廊道,如构建水系连通工程,让城市河流、湖泊与园林水景互联互通,保障水生生物迁徙、物质循环顺畅,促进生态系统整体稳定。
2.生态修复联动:针对城市受损生态区域,绿色基础设施从宏观层面恢复生态系统结构,景观园林跟进微观修复与景观重塑,如矿山废弃地治理,先植被恢复构建绿色基底,再精雕细琢打造特色园林景观。
(四)建设运营协同策略
1.建设标准协同:统一绿色基础设施与景观园林建设材料、施工工艺标准,确保工程质量与生态友好性。如推广使用环保透水铺装,既满足景观园路美观需求,又利于雨水下渗,契合绿色基础设施要求。
2.运营管理整合:建立联合管理机制,统筹绿地养护、设施维护、生态监测等工作。共享监测数据,依据生态指标动态调整景观维护策略,如根据土壤肥力监测优化园林施肥方案,保障协同体长效运行。
四、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景观园林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法规政策衔接不畅
绿色基础设施涉及环保、水利、林业等多法规体系,城市景观园林受建设、园林法规管辖,不同法规对土地利用、项目审批、资金保障规定各异,导致项目推进时审批流程复杂,政策支持碎片化,难以形成合力。
(二)资金投入分散
二者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分属不同部门预算,常出现重复投资或关键区域投资不足问题。如城市滨水区域,水利部门投建防洪设施,园林部门打造景观,因缺乏统筹,资金未高效利用,影响协同效果。
(三)公众认知不足
市民对绿色基础设施概念陌生,多关注景观园林的观赏娱乐性,忽视其背后深层生态价值,参与生态保护、规划建议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协同项目落地与后期维护。
五、应对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景观园林协同发展挑战的策略
(一)完善法规协同
鉴于当前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景观园林在法规层面的割裂困境,当务之急是由立法部门牵头,联合环保、建设、水利、林业等多领域专家,深入研讨并制定一部全面系统的城市生态建设综合法规。细致梳理二者在规划布局、项目建设、后期运营以及监督管理各环节的相关条款,消除矛盾与重复内容,以清晰明确的条文统一从项目立项到落地全过程的标准规范。简化繁琐的审批流程,精准界定各部门职能与权力边界,杜绝推诿扯皮,为二者协同共进筑牢稳固的法律根基。
(二)整合资金渠道
设立城市生态专项基金,归口管理,依据协同项目规划统筹分配资金。探索公私合营(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如生态公园建设,以运营权、广告权置换投资,拓宽资金池,保障资金持续投入。
(三)强化公众参与
开展生态科普宣传,利用新媒体、社区活动普及绿色基础设施与景观园林知识,提高公众生态意识;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如线上意见征集、线下规划听证会,吸纳民意,让市民成为协同发展见证者、推动者。
六、结论
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景观园林协同发展是城市生态进化的关键路径,通过规划融合、功能互补、生态协同与建设运营协同等策略,克服法规、资金、公众认知挑战,二者将紧密交织,为城市注入绿色活力。这不仅提升生态承载,美化城市面貌,更让市民畅享生态福利,引领城市稳步迈向绿色、宜居、韧性发展新征程,于城市发展长河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江知雨.响应开发强度的城市灰绿基础设施优化策略与设计[D].广东:广州大学,2024.
[2]黄华立.城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生境结构特征评价研究--以武汉市青山示范区为例[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20.
[3]许超,孟楠,逯非,等.生态系统服务需求视角下的澳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管理研究[J].中国园林,2020,36(9):104-109.DOI:10.19775/j.cla.2020.0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