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必修上),大单元视域下,微课研究

作者

赵婷

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吴堡中学718299

引言

《乡土中国》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一部经典之作,通过对中国乡村社会的细致观察和分析,揭示了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和伦理道德。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将《乡土中国》的内涵融入教学,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1《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必修上),大单元视域下,微课研究意义

(1)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对《乡土中国》这本书的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2)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微课可以将《乡土中国》中的复杂概念、人物关系、历史背景等内容进行简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效果。(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微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丰富教学资源: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策略

2《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必修上),大单元视域下,微课研究

2.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乡土中国》一书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微课探究,从单元整体角度出发,通过精心制作的微课,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例如,通过生动视频展现乡村景色、民间文化等,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深刻体会乡土中国的独特韵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探讨乡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进步,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思考如何将乡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使命感。具体而言,教师可挑选《乡土中国》中的精彩章节,如费孝通先生对乡村社会结构的剖析,通过微课视频呈现乡村生活的真实画面,让学生直观地领略乡村社会的独特魅力。同时,教师可邀请当地村民或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分享他们对乡土文化的看法和感悟,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参观乡村博物馆、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乡土中国》,还能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2.2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乡土中国》的阅读中,微课教学发挥了关键作用。教师需善用微课,针对书中的关键与难点深入剖析、细致解读、广泛探讨,以此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核心。具体来说,教师可针对文本中的复杂关系和文化现象等难点,精心设计微课。借助微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精准分析,有效攻克学习难题。比如,对于书中提到的乡土社会结构和家族观念等,教师可通过微课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此外,微课还可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真实体验乡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热情。教师可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文化现象,如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制作微课,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3 个性化教学,增强学习成效

短小精悍的微课教学能迎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能依据学生的阅读速度,制作出不同难度的微课,满足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微课教学通过简洁的视频,将复杂的概念和知识点分解,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与掌握。例如,在教授《乡土中国》关于“乡土社会”的概念时,微课可运用动画或实景拍摄,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形成对乡土社会的直观认识。其次,微课教学能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接受程度,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在《乡土中国》的教学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制作出不同难度的微课,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观看,实现个性化学习。对于阅读速度较慢的学生,可以通过重复观看微课来强化知识点;而对于阅读速度较快的学生,则可以尝试更高难度的内容,提升学习深度。此外,微课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在《乡土中国》的学习中,教师可设计一系列与微课内容相关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4 互动交流,深化理解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设置互动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阅读体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助力学生深入领会《乡土中国》的精髓。(1)互动环节设计。教师可在《乡土中国》阅读过程中,设计以下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热情,分享阅读感悟:角色扮演:让学生挑选书中人物,扮演其角色,以此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背景。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针对书中主题或观点展开讨论,每组选代表分享,促进思维碰撞。知识竞赛:设置关于《乡土中国》的问答环节,增添课堂趣味,同时检验学生对书中知识的掌握。读书笔记分享:鼓励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笔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线上讨论: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课后参与讨论,持续学习《乡土中国》。(2)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乡土中国》的深层意义,教师可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线上预习: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线上资源了解《乡土中国》背景,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线下课堂:课堂中,教师通过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书中内容,解答疑问。线上答疑:课后,教师通过线上平台解答疑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线上作业:布置与《乡土中国》相关的线上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学习,提升阅读能力。

结语

总之,《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必修上)大单元视域下,微课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乡土社会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启示。在结语部分,我们总结了微课研究的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学术研究的方向。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乡土社会的理解,也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晓华 . 乡土中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J]. 教育研究,2023,33(2):56-60.

[2] 李晓红 . 微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9(6):25-28.

[3] 刘晓明 . 大单元视域下高中语文教材的整合与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3,7(8):112-113.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课在高中语文大单元视域下的制作与应用研究》SGH23Y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