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创新路径
柯军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石桥小学
传统文化包含神话传说、传统节日、民间技艺、经典诗文等丰富内容,这些内容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教学板块存在天然契合点。随着新课标对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作为文化传承重要载体的小学语文,其教学价值更加突出,承担着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认同的重要任务,探索新课标背景下该学科传统文化教学的创新路径,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三位一体的资源开发模式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开发需打破教材单一局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将生活场景中包含的文化元素与语文教学的具体要素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文化元素背后的内涵,构建生活场景 - 语文要素 - 文化内涵三位一体的资源开发模式,让传统文化资源既符合语文教学目标,又能贴近学生生活,实现文化传承与语文能力培养的协同。以往教学中,资源开发多聚焦教材内经典篇目,对生活场景中文化元素挖掘不充分,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学生难对传统文化产生情感共鸣,也无法理解文化内容的现实意义[1]。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为例,教师可围绕春节这一生活场景开发资源。先确定对应的语文要素,识字写字环节引导学生认识“爆、屠、苏”等与春节相关的汉字,了解这些汉字的字形特点与诗中含义;阅读环节结合古诗收集“年兽的传说”等民间故事及春节习俗童谣;写作环节指导学生记录家庭过春节的具体流程,如贴春联、包饺子、守岁等。再深入挖掘春节背后的文化内涵,像辞旧迎新的寓意、家人团聚体现的亲情观念,以及贴春联、放爆竹等习俗的历史来源。
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消除陌生感与距离感。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资源开发,让学生自主观察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记录带有语文属性的素材,如收集家庭传统物件、询问长辈习俗经历等,不仅能丰富教学资源库,还能培养学生带有实用性的观察能力与文化敏感度,让学生主动成为传统文化的发现者与传承者,实现语文能力与文化感知的同步提升。
二、运用融合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与亲身体验中学习文化、感悟文化。沉浸式体验与项目式学习相融合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创造带有沉浸式的文化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任务,深度参与传统文化学习,实现对文化内容的深入理解与灵活运用,改变传统教学中教与学的单向关系。传统教学多采用教师单向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参与机会,难投入文化学习,对文化内容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无法体会内涵与价值。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风筝》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融合式教学活动。先构建沉浸式风筝文化体验环境,教室墙面展示沙燕风筝、菱形风筝等传统风筝图片,播放介绍风筝历史与制作工艺的视频,邀请当地传统风筝手艺人进课堂,现场展示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风筝艺术的魅力。再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将学生分组,每组确定校园场景风筝创作主题,如校园操场、花园等,学生需完成了解传统风筝制作技法、校园观察收集素材、讨论确定设计方案、分工完成制作、文字介绍作品
等任务。
沉浸式体验为项目式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全方位接触风筝文化;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与实践,每个环节都需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如观察记录、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等,同时深入理解风筝文化蕴含的民间智慧与审美追求。这种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避免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与形式化,让传统文化教学更生动有效[2]。
三、建立创新评价体系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评价,需将重点从学习结果转向学习过程,重视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建立过程性记录 + 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在文化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语文能力。传统评价多以书面测试为主,内容集中在文化知识记忆,如背诵诗文、默写常识,仅关注结果忽视过程,无法反映学生的努力程度、参与情况,也难以评估文化感知、实践与创新能力,不符合新课标对核心素养评价的要求。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为例,教师可围绕传统建筑文化实施创新评价。过程性记录方面,为每位学生建立传统文化学习档案袋,收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记录,如参观当地传统建筑时拍摄的照片、录制的讲解视频,描写传统建筑特点的短文,自我反思记录,还有教师的课堂观察记录、同学的合作评价意见、家长的相关记录。多元主体参与方面,教师从语文专业角度评估学生表现,家长根据学生在家情况评价,同学通过合作过程评价彼此,学生自身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各主体依据统一标准,如语文表达的完整性、文化理解的准确性、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形成整体评价。传统文化中 的文学作品展现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诗词中描绘的自然美景,展现出了意境美,书法作品的笔画形态体现了形式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并在语文实践中,不断提升审美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深入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随着时代的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要求教师秉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尚宏霞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J]. 陕西教育 ( 教学版 ),2025(Z1):36-38.
[2] 伍小芳 . 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 中华活页文选 (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5(1):16-18.
作者简介:
柯军(1974 年 8 月),男,汉族,广元旺苍,大专文化,小学高级教师。学科教学: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