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互联网视域下小学数学智能化教学研究

作者

关红伟

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 150001

“互联网 + ”背景之下,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多媒体、大数据运算、云处理等为智能化教学赋予新的内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受限于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效率不能够有效提升。而智能化教学的应用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但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还能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适应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积极转变思维,将智能化教学有效融入数学教学之中,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1 巧妙运用互联网技术,创设情境数学课堂

数学是数与理结合的学科,其涉及到的有些知识过于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够透彻理解。互联网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巧妙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创设趣味的、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数学知识。在情境中学习,可以为学生平添趣味,不再感到枯燥无味,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如学习“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栩栩如生的动画情境:在一个方方正正的小区周围的马路上,有几个叔叔在围着小区晨跑,他们一圈一圈地跑着,跑的轨迹就勾勒成了一个完整的正方形。随着叔叔们不断地奔跑,学生就会对正方形的周长有了基本的了解。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提问,如,“某某叔叔跑得大约有多快,他跑一圈需要多长时间呢?”等等,让学生在趣味中思考和理解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等知识。然后,教师还可以利用虚拟技术,如佩戴VR 设备,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去小区周围的马路上跑一圈,并尝试用自己的步幅长度和跑一步的时间来计算小区周围马路构成的正方形的周长。之后,可以拿着较长的卷尺去测量一下小区周围马路的长度,并把测量到的结果与自己跑步算出来的结果作一对比,看看两者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那么原因是什么。经过对比,学生们很可能发现二者的结果是有偏差的。再经过思考,学生就会明白,跑步的步幅可能根据体力的变化有时大一些,有时小一些,因此算出来的结果就有误差了。通过这个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关于正方形周长相关的知识,还从中锻炼了思维能力。

2 设计智能化教学步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学好数学知识,离不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互联网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智能化教学活动。而设计智能化的教学步骤,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区分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有效地锻炼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智能化教学步骤时,既要依托教学内容,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还应考虑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如学习“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以采取以下步骤开展智能化教学活动。第一,设计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问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梯形事物,如建筑物顶部的梯形造型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提问,我们如何计算梯形面积呢?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二,教师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梯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如以动画的形式播放怎样将梯形切割,组合成长方形,然后用红线标出上底、下底和高分别在哪里,进而理解这些概念,明白梯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在头脑中建立直观感受。第三,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步骤,由学生自行准备梯形纸片、剪刀,尺子等工具,然后根据多媒体展示的步骤,进行拼接操作,将梯形转换为长方形,然后用尺子量出长和宽,进而计算出梯形的面积。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谈谈生活中都有哪些常见的梯形,进一步巩固梯形面积计的算方法。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关于梯形面积的应用题,供学生思考,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创建自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微型课题学习

互联网视域下,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坚持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做好引导者。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创建微型课题的方式进入深度学习。设计微型课题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探究性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度思考,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这两种数学概念,并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以此激发学生对此课题的兴趣。然后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如“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明显的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怎么算出来的”、“如何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而后做微型课题学习。选择好微型课题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制作详细的学习计划,这个计划可以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预期成果等。学生自主完成之后,教师还应给予适当的指导,以确保这个计划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承受能力的。下一步,学生就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互联网资源,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如可以借鉴在线学习平台的相关内容,也可以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去处理信息,还可以通过数码设备去给相关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拍照、测量等,然后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等等。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可以通过电子报告的形式,也可以通过PPT 呈现的方式等等,然后由学生之间互相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共同分析和讨论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通过为课题学习,学生有效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创新意识也得到培养。

4 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发挥智能教学作用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关键的角色,其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成败。因此在互联网视域下,为充分发挥智能化教学的作用,提升教师信息化的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学校应将对教师的信息化素质培训提上议事日程,促织教师掌握基本的的信息教学技术,为智能化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学校应该组织数学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培训。如可以邀请知名信息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交流活动,一是促进教师思维方式转变;二是帮助提升各种信息教学技能。其次,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通过利用电脑、平板、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活动,学习智能化教学的优秀案例,提升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技能,既能够让教学课堂具有趣味性, 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又能丰富教学课堂,提升学习效率。最后,教师还可以建立智能化教学激励机制。如设立智能化教学专项基金,支持意愿在智能化教学方面作研究,并做出成果的教师。再如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探索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纳入教师的考评之中,如参与信息化教学研讨会并作分享就可以加分,发表关于信息化教学的科研论文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等,以此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升教师的智能化教学水平,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教育的进步提供了新的契机。将智能化教学融入小学数学课程中,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和活跃课堂氛围。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转变思维,牢固掌握各项智能化教学方法,促使小学数学教育向现代化迈进。

参考文献:

[1]胡婷,吴祥祥.“互联网 + ”背景下小学数学智能化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J].中小学电教,2023(6):70 -72

[2]张斐.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智能化教学创新路径探究 [J].新智慧,2023(19):34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