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案例分析

作者

吕渊敏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实验小学 山西运城 044200

语文老师越来越不明白自己应该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想要给学生带去什么样的阅读体验,开始把文本教学变得只是走形式化,并不真正关心孩子从这个文本阅读教学中应该了解哪些知识,哪方面的技能得到锻炼。所以老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首先要自己细细品读文本,然后带着孩子仔细阅读文本,这样通过自己获得的体验之后引导学生也有所体验和收获。

1 多元解读,尊重文本价值

由于每个人的不同,对于阅读了相同的文本文章,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想与感悟,老师与学生共同阅读一篇文章,会因为各自的经历以及对社会和世界的了解程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阅读后感,由于这种学生与老师间产生的不同的阅读感受,作为老师,不仅要成为文本阅读的读者和感悟者,还要作为一个引路者,为学生引导阅读后的感悟。老师首先要从自己的视角感受文本阅读的内涵以及文本本身具有的意义,认真体会文本的思想,明晰作者创作文本的意图,同时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阅读文本,有一个新的感悟和体会,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学生解决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要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文章的价值采取引导,不能凭借主观臆断的方式去引导。也就是说,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发散思维产生不同的创新思想,但是这个思想的根本不能离开文本的核心价值观。只要在不离开文本原来的价值体系前提下,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动脑思考能力,每个学生产生一个不同的感受,通过学生之间的分享,可以带动学生有一轮新的思想碰撞,或许会产生一个意外的收获。

2 整体出发,树立整体阅读意识

所谓整体出发,树立整体阅读意识是指,不能够根据文本中一些片面的词语、语句就揣测文本的真正含义,而是应该整体把握文章,在这个基础上,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展开细读。另外,文章的内容方面也是文章的重点,内容表明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或者想要反应的一些社会现状或者一些热点话题和民生问题,不论是什么内容,都需要从整体把握, 这样就不至于断章取义,产生一些片面的理解,这时为了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真实思想,也要对文章中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和语言发达方式进行分析,明白为何要用这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这样用的效果与正常的表达的效果区别在哪里,会帮助理解文章的整体意思。

3 反复朗读吟诵,读出文本韵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吟诵是领悟文本真知的最基础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处于知识积累的关键阶段,语文阅读教学首先需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吟诵,来达到积累词汇、理解句子内涵的目的。朗读吟诵是细读文本的第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教给方法、掌握技巧,实现有感情读、有节奏读、分角色读等目标。语文朗读吟诵中,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意味,需要选择不同形式的朗读策略,以提升朗读效果。

4 精心揣摩比较,感受阅读快乐

朗读吟诵是理解词汇、了解文本基本内容的基础,也是细读文本的初级阶段。朗读吟诵的最终目标是将文本读通、读顺,理解基本词义,进一步了解句子、段落大意,深化对文本思想的理解和感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精心揣摩比较,在对比中领会独特词语和句子表达特点,通过词汇与句子传递出作者的情感。揣摩比较是一种文本细读的较好策略,它细化到文本的句子与词汇细微之处,通过换一个词、句或是换一种表达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效果,以此体验文本的精要之处,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如《黄果树瀑布》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它将瀑布的壮丽、气势、活力描写得惟妙惟肖。为了让学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领悟到瀑布的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采取替换词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比较式阅读。文本中谈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瀑布悬挂在岩壁上”“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这些句子中,有“飘”“悬挂”“直泻”精妙的用词,让学生想出词语替换这三个词,对比欣赏不同的用词效果。学生设想出“传”“挂”“奔腾”等词语,发现“传”不如“飘”轻渺,“挂”不如“悬”挂有气势,“奔腾”显得有些杂乱。还是原文中的词汇用得精确。通过对比揣摩,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5 独到品味感悟,实现深入理解

领悟了优秀文本的用词、用句精妙以后,为了深入理解文本主旨和文章内涵,从更深处品读和体味文章思想,细读文本的较深层次阶段。这一阶段需要运用科学的品读策略,品即为通过咬文嚼字,再品味关键词句,之后细化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情感韵味。品读由词汇、语句入手,以对词句的揣摩为基础,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为依托,展开对文章主旨和内涵的细化分析,即能读出独特感受,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如,《最后的姿势》一文将舍己为人的谭老师跃然纸上。文章中并没有用很直接的话语来表现谭老师的伟大、奉献和无私,而是通过很简单、朴实的过程描写,让平凡人物的伟大精神表现了出来。教师可以提炼出关键词句,让学生品味感悟。有“拉、撑、护”,“张开”等词语,学生从这些词语中,读出了谭老师本质上的舍己为人、保护学生的精神。在危难面前没有思考时间的时候,谭老师正是在无意识下做出保护学生、牺牲自己的决定,这就是最伟大的。通过品味感悟,学生理解了其中的内涵与主旨,读到了谭老师的伟大,也让无私奉献在脑海中深深扎下了根。

总之,阅读教学的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通过精心挑选出重要的篇章段落,将文本细读,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内涵主旨的掌握,以此从中吸取精华。今后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践行以生为本,找准文本细读的素材,科学实施细读文本阅读方案,以此在细读文本下提升阅读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马琴祖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J]. 中外企业家, 2016(24) .

[2] 高兴军 .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J]. 学周刊,201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