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时空观念视域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探究

作者

李风清

宁阳县实验中学 271400

引言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基础,其培养已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需“掌握时空定位方法,理解历史事物的时空联系”。与此同时,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突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重要方式,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实践需求日益凸显。本文以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为载体,探究时空观念视域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旨在为历史教学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一、时空观念与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论建构

(一)时空观念的认知基础与学科融合逻辑

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认知工具,为跨学科整合提供底层逻辑支撑。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的意义建构需依托具体情境,而历史学科中的时间与空间即为最本质的情境要素。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必然受制于特定时空条件,这种特性使得史学科天然具备与地理、政治、经济等学科交叉的可能性。例如,部编人教版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明兴衰,既需从时间维度分析社会制度演变,又需结合地理学科的气候、地形等因素探讨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时空观念通过构建“时间 -空间 - 事件”的三维认知框架,打破学科知识的孤立状态,为多学科知识的关联与整合提供清晰路径,使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维度上理解历史现象的复杂性。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历史教育价值定位

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具有独特价值,其核心在于促进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进阶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领域,单一学科视角难以完整揭示历史全貌。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历史事件为切入点,整合多学科知识与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历史。如在分析工业革命时,结合物理学科的技术革新原理、经济学科的市场规律、社会学的阶级结构变化等,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认知体系,还能培养其运用多学科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契合新时代对人才综合素养的培养要求,凸显历史学科在育人中的独特价值。

(三)历史核心素养导向的协同发展机制

时空观念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融合,本质上是历史核心素养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与关联性,时空观念作为基础素养,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创设真实、复杂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核心素养。例如,在探究“丝绸之路”这一主题时,学生需运用时空观念梳理商路发展的时空脉络,借助史料实证分析贸易物品的传播路径,结合地理、文化等学科知识进行历史解释。这种多素养协同运用的过程,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时空观念的理解与运用,也推动其他核心素养的同步提升,实现历史教育目标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的转型。

二、时空观念视域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实践

(一)时空叙事链驱动的学科知识融通策略

历史学科的时序性与空间性特征,为跨学科知识整合提供天然逻辑框架。时空叙事链驱动策略以历史事件发展脉络为轴线,将地理、文学、政治等学科知识嵌入时空节点,形成结构化知识网络。在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教学中,可构建以时间为纵轴、空间为横轴的叙事框架:在时间维度上,梳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等关键事件;在空间维度上,结合地理学科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标注各事件发生区域,并关联语文学科的革命诗词(如方志敏《可爱的中国》)进行文本解读。通过“时空锚点 + 多学科阐释”的方式,学生不仅能理解历史事件的时空坐标,还能从不同学科视角剖析其背后的社会、文化与思想动因,实现知识从碎片化记忆向系统性建构的转化,提升历史解

释与综合思维能力。

(二)情境模拟与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协作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在情境中的动态生成。情境模拟与问题导向策略以历史时空为背景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跨学科协作解决问题。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单元为例,可设置“元朝疆域治理方案设计” 主题任务:学生分组模拟元朝行省官员、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等角色,从历史学科分析行省制度的创新意义,从地理学科考量边疆地区的地形气候与交通条件,从政治学科探讨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平衡关系。通过多学科视角的观点碰撞与整合,学生需制定兼具历史合理性与跨学科可行性的治理方案。该策略打破学科知识壁垒,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调用多学科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深化对元朝政治制度时空适应性的理解。

(三)数字化时空图谱的多模态学习策略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数字化时空图谱为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新的教学路径。利用数字化时空图谱(如GIS、动态时间轴、3D 建模等)构建沉浸式、交互式的历史学习场景,并结合地理、数学、语文、艺术等学科,提出 " 数据可视化—情境模拟—协作探究—现实应用 " 的多模态学习策略,以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跨学科思维及核心素养。数字化时空图谱的核心功能包括:动态可视化。将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空间分布以交互式地图、时间轴呈现(如"丝绸之路"的变迁);多维度关联。整合政治、经济、文化等数据层,揭示历史现象的复杂关联(如" 大运河" 的水利工程与经济发展);沉浸式体验。利用VR/A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如" 北宋汴京城市布局" 的 3D 建模)。

基于数字化时空图谱,构建多模态学习模式。如 : 利用GIS 地图、时间轴工具(如 " 历史长河 "APP)标注关键历史事件。在 " 宋代商业革命 " 主题中,通过 VR/AR、3D 建模还原历史场景,学生以第一视角体验汴京街市,直观感受宋代商业的繁荣程度。学生结合地方志、老照片、文物古迹等,自主制作数字化历史作品(如" 家乡历史变迁" 电子地图),结合地理(气候数据)、生物(农作物变迁)、历史(社会动荡)等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探究。在跨学科学习主题《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时空图谱中,利用地理知识标注沿线城市、地形,分析交通路线的选择逻辑;利用数学知识统计丝绸、瓷器等商品的贸易量变化;结合语文课本中的《马可·波罗游记》进行时空对照;数字化复原敦煌壁画中的商旅形象等。

数字化时空图谱与多模态学习策略的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历史跨学科学习的深度与趣味性,使学生在数据解读、情境体验、协作探究中形成系统的时空观念,培养面向未来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

时空观念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构建“时空为基、学科为翼”的教学框架,实现了历史学科特性与综合素养培养的有机统一。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拓展跨学科评价体系,探索数字化工具(如时空地图软件)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为核心素养导向的历史教学改革提供更丰富的实践范式。

参考文献:

[1] 吴琼 , 王婷 . 时空观念视域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探究 [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5,(14):19-21.

[2] 林丹丹 .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举隅 [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5,(14):66-69.

[3] 张晓红 . 有效实施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路径 [N]. 贵州民族报 ,2025-04-29(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