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形势下油气田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化策略

作者

赵妮 宋俊梅

长庆油田公司第一采气厂 陕西西安 710000

引言:

随着国际油价波动和能源转型加速,油气田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挑战。传统模式难以适应职工思想动态变化,部分单位存在“重生产轻思想”倾向,影响队伍稳定性和创新活力。本文立足新形势,从生产融合、难题破解、载体创新、机制保障四个方面,系统阐述思想政治工作优化路径,旨在构建与生产管理深度协同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油气田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支撑。

一、扎根生产现场:让思想教育与油气田生产同频共振

在天然油气田开发中,思想教育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将思政工作扎根于集气站、气井管理、视频监控等生产一线,实现精神动能与生产效能的共振。

在集气站场,开展“党员示范岗”“技术攻坚组”等活动,将思想教育转化为安全生产自觉。党员带头执行标准化操作,以“老带新”传承工艺经验,结合班前会开展安全案例警示教育,让“在岗一分钟、尽责六十秒”理念深入人心。设立“红旗设备”评比,将设备维护责任落实到人,使思想教育成果转化为设备完好率等量化指标。

针对气井管理技术难点,创新“思想 + 技术”双轮驱动模式。组织技术骨干成立“井况分析小组”,攻关难题时同步开展主题教育,激发员工创新热情。建立气井全生命周期管理档案,将产量波动与员工绩效挂钩,形成责任体系,让思想教育融入精细开发。

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中,培养数字化时代岗位责任感。开展“镜头下的工匠精神”专题教育,组织学习管理规范,通过监控画面回放强化标准化执行意识。建立“三级监控 + 联动处置”机制,使思想教育转向数据驱动的精准引导。

这种将思想教育融入生产全链条的实践,筑牢了安全生产防线,打造出政治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员工队伍,为油气田稳产上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党员的示范作用是思想教育最生动的教材。某作业区开展“党员身份亮在岗位”活动,要求党员在工作岗位佩戴党徽,并在办公区摆放党员承诺牌。党员骨干主动承包生产责任区,通过三个月技术改造,使设备运转周期延长 40% 。这种“身份亮出来、责任扛起来”的实践,让党员形象从“概念”变为“标杆”。2024 年该作业区职工技术革新参与率大幅提升,非党员职工的创新热情被充分激发,形成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的良好氛围。

思想教育不是脱离生产的“附加题”,而是推动发展的“必答题”。当班前会的叮咛化作安全操作的自觉,当党员的承诺牌变为设备改造的蓝图,当职工的“牢骚话”转为技术革新的金点子,思想政治工作便真正实现了与生产现场的血肉联系。这种扎根大地的实践,让思想教育有了温度、力度和深度,成为推动油气田高质量发展的“隐形引擎”。

二、破解现实难题:让“用真心换真话”成为沟通艺术。

沟通是破解生产难题的基础,生产难题常源于技术参数、流程环节、资源调配等信息的不对称,高效沟通能力让团队成员准确知晓问题细节、目标要求,避免因信息偏差导致的决策失误。在破解生产难题时,本单位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搭建生产交流平台,了解员工顾虑并给予培训支持,能减少抵触情绪,加速难题解决。

不但在生产上有难题,职工在生活中也有难题,党支部在处理职工具体诉求时,充分利用枫桥经验,发挥网格员的作用,开展谈心谈话、网格走访、政策宣贯,最终把矛盾化解在网格内。某维修队在解决职工宿舍暖气不热问题时,支部书记带着后勤管理人员在宿舍住了三天,记录不同时段室温变化,最终通过调整供暖管道走向彻底解决问题。沟通艺术是破解生产难题的“润滑剂”与“桥梁”,而生产难题的解决过程则是锤炼沟通能力的“实践场”,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生产目标的完成。

基层单位还定期开展厂情民意大调查活动,采取不同形式收集员工的诉求和建议,党支部充分调查研究,给出解决方案,明确责任人与时间节点,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基层单位的和谐稳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三、创新工作载体:打造有温度的思想阵地

聚焦党员教育阵地功能升级,构建沉浸式、互动式学习场景。在生产一线设立" 党员读书角",配置党建读物、专业书籍及电子阅览设备,职工利用工休间隙开展 " 读书会 "。某采油作业区 2024 年累计借阅量突破1.2万册次。创新"学习积分"机制,将参与"三会一课"、技术攻关、“师带徒”等转化为积分,员工全年积分作为年终评先创优的依据。2024年数据显示,党员人均积分同比增长 41% ,形成 " 学习、实践、激励 "闭环。推行 " 党员亮身份 " 工程,在重点井站设立 " 党员先锋岗 " 可视化标识牌,亮明承诺事项与服务电话。结合油气生产实际开展 " 党员身份日 " 活动,每月固定日组织佩戴党徽上岗、党员包干设备巡检,2024年该采油作业区党员牵头解决生产难题 237 项,结对帮扶青年员工 186人次。通过“读书角”的文化浸润、“积分制”的激励赋能、“亮身份”的责任驱动,构建起 " 处处是课堂、人人是主角、时时受熏陶 " 的立体化思想教育矩阵,让党员教育既有理论高度又具人文温度。

四、完善保障机制:将思想工作纳入生产管理体系

在油气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若想避免“空转”,必须与生产管理体系深度融合。某油气田将思想工作成效纳入班组建设考核,赋予30% 的权重,这一举措犹如在管理体系中植入“思想传感器”。考核指标设计颇具匠心,职工合理化建议采纳率直接反映思想动员转化为生产实效的能力,异常情绪发现率考验管理者对职工心理变化的敏感度,团队凝聚力指数则通过协作效率、任务完成率等数据量化团队状态。2024年试点中,7 个班组凭借思想工作创新获评“金牌班组”,班组长薪酬系数上调0.2,这种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让基层管理者开始主动关注“职工脸上多没多笑容,话匣子愿不愿打开”。

制度创新需队伍支撑。某油气田推行“政工双岗双责制”,将政工职责细化为三大模块,设 AB 岗互补。A 岗专职党务干部抓理论学习等规定动作,B 岗兼职政工员(生产骨干)做意见收集等柔性工作。沙漠腹地作业区“AB 岗交叉值班”保 24 小时服务。2024 年某处理站 AB岗联动,48 小时化解3 起职工情绪问题,响应效率提升 67% 。

为提升政工队伍专业能力,油气田建立“政工人才孵化基地”,举办心理志愿者培训班。通过情景模拟还原职工家庭矛盾调解现场,用案例研讨剖析技术革新受阻背后的思想症结。通过观察职工行为细节、采集多维度数据、结构化分析建模、构建分级预警模型、实施精准干预措施及闭环效果评估,形成数据驱动的思想问题预防体系。该方法在3个作业区推广后,职工思想问题预判准确率提高 41 个百分点,许多隐患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当考核杠杆、轮岗制度、专业培训形成合力,思想政治工作便不再是“附加题”,而是生产管理的“必选项”。这种融合让管理者意识到,抓生产必须先抓思想,稳队伍才能稳产量,最终实现思想教育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五、结语

油气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是提升管理效能与队伍凝聚力的关键。通过思想教育与生产指令融合、职工诉求及时响应、党员示范引领、创新数字化载体、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等举措,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提升。实践表明,唯有扎根生产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服务于油气田发展。面对行业转型,需持续创新工作方法,构建“教育、生产、管理”闭环体系,为油气田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 赵永杰. 新形势下油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 现代企业文化 ,2020(6):73-74.

[2] 张雪莲. 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J]. 企业文化(下旬刊),2021(4):89-90.

作者简介:赵妮,1975 年 - 女,汉族,人,本科,助理政工师,主要从事政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