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优化与实践研究
姚运科
项城市第二高级中学 邮编:466200
摘要:在部编版教材背景下,高一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关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然而,当前高一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面临目标模糊、方法单一、资源利用不足、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优化教学,需从明确目标、创新方法、整合资源、完善评价等方面着手。同时,通过教师培训、家校协同、氛围营造等措施保障教学实践有效开展,以提升高一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助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成长。
关键词:高一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优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设定为重要学习任务群,凸显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地位。高一作为高中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部编版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但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一、高一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模糊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高一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缺乏清晰认知。没有紧密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和语文素养发展需求,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目标。例如,在教授《乡土中国》这类学术著作时,未能明确学生在知识理解、思维培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学生难以把握阅读重点。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多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注重对作品内容的讲解和分析,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机会,难以形成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三)教学资源利用不足
教学资源方面,除了教材和有限的参考书籍外,教师很少开发和利用其他相关资源。对于部编版教材推荐的整本书阅读书目,教师未能充分挖掘与之相关的影视资料、网络资源、文化场馆等。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没有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或参观与《红楼梦》相关的文化展览,导致学生对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深入。
(四)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多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评价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生对作品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上,缺乏对学生阅读态度、阅读方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这种不完善的评价机制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水平,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高一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优化路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深入研究高一语文部编版教材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例如,在阅读《呐喊》时,知识目标可以设定为让学生了解鲁迅的创作背景、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能力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以是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1]。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一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可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要求教师依据整本书内容与教学目标,设计如撰写读书笔记、制作思维导图、开展小组讨论及主题演讲等富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主动阅读、深入思考,从而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像阅读《大卫·科波菲尔》时制作人物关系思维导图,能加深对作品理解。问题引导法则是提出具备启发性的问题,问题兼具层次性与开放性,以此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如阅读《平凡的世界》时提出“孙少平在困境中不断追求梦想的精神对当代青年有何启示”,能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主题与意义,培育批判性思维[2]。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整本书内容相关的情境,借助多媒体资源如音乐、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情感氛围,如阅读《边城》时播放湘西风土人情视频,助其更好理解作品主题与情感。
(三)整合教学资源
在高一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整合教学资源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对于教材资源,需深入钻研部编版教材,挖掘其中与整本书阅读相关的内容,像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精彩片段赏析等,并和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机融合,同时借助教材中的思考题与练习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探讨[3]。网络资源方面,要引导学生利用电子图书馆、学术数据库、在线课程等网络平台,查找整本书相关资料,拓宽阅读视野,如了解不同学者对《哈姆雷特》的解读。社会资源上,可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遗址,感受历史文化魅力,还能邀请作家、学者到校举办讲座,与学生交流互动,激发其阅读兴趣与热情。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如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读书笔记等方式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通过考试、撰写读书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同时,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水平。
三、高一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整本书阅读教学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提高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念、目标、方法、评价等方面,通过专题研讨、教学观摩、案例分析等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家校协同合作
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让家长了解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目标,鼓励家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整本书,进行亲子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传授阅读指导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三)营造阅读氛围
学校应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建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在校园内设置阅读角、图书馆,增加图书藏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读书节、读书分享会、征文比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
四、结论
高一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策略优化路径,以及加强教师培训、家校协同合作、营造阅读氛围等实践保障措施,可以有效提升高一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完善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洋,高晓梅.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 三角洲, 2025, (06): 121-123.
[2]陈凤红.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J]. 宁夏教育, 2024, (11): 44-45.
[3]邱利娜.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应用分析 [J]. 高考, 2024, (19): 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