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素养导向下高中生物思维对话课堂模式探索

作者

焦新红

龙口第一中学 山东 烟台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生物教学逐渐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本文旨在探索素养导向下高中生物思维对话课堂模式的特点、实施步骤、教学策略及教学实践效果和反思,为构建高效、和谐的生物课堂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教学模式的特点

1. 互动性强

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打破传统课堂中教师单一讲授的局面。学生在对话中积极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对话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教师要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情境性真实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验探究和社会热点的生物学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思维性深入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问题引导、探究活动和对话讨论,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生物学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学会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提升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问题应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见解。

4. 评价多元化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对话的积极性、思维的活跃度、合作能力等方面。评价主体也从教师单一评价转变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公正,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1. 情境创设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或社会现实紧密相关的生物学素材,创设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可以展示当地某个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前后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 问题提出

在创设的情境基础上,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探究方向。问题的设计要围绕生物学核心概念,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小组对话与探究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和探究。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数据、交流观点等方式,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小组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全班对话与交流

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和探究过程,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进行提问、质疑和补充。通过全班对话与交流,学生可以从不同小组的汇报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思路,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引导作用,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总结归纳出生物学核心概念和原理,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5. 知识拓展与应用

在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和社会生产中,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并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与环保宣传、植树造林等,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生物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6. 总结与评价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重点知识和核心概念,强调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表现和收获,包括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提升、合作学习能力等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1. 问题驱动策略

通过设计一系列有层次、有逻辑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设置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生物学知识的本质。

2. 思维可视化方法

运用思维导图、概念图、流程图等工具,将生物学知识和思维过程可视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 合作学习组织

合理分组,确保小组内成员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能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如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4. 信息技术融合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创设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和自主探究的空间。

四、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与反思

1. 实践效果

通过在生物课堂中实施素养导向的思维对话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在对话与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生物学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反思与改进

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小组对话中参与度不够高,存在“搭便车”的现象;教师在组织对话和引导思维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技巧和能力,有时会出现对话偏离主题或思维深度不够的情况;教学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素养发展水平。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优化小组分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使素养导向的生物思维对话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完善和成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和核心素养发展。

总之,素养导向的生物思维对话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教学模式,在今后的生物教学中,广大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一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