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作者

李海玲 朱青山

无锡市惠山区数字信息产业园培训中心 广州工商学院

通讯作者: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与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体系的整体效能。在知识经济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新时代,传统的以事务性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模式已难以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人力资源管理(HRM)必须超越传统的人事职能,上升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支撑系统和价值创造的驱动引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施路径,成为亟待深入探索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一、理论溯源与赋能逻辑:构建四维驱动模型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在于其与核心战略目标的深度契合与动态互动:

1. 资源基础观(RBV)与战略契合: 人力资本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稀缺性、价值性、难以模仿性和组织化(VRIN)资源。现代HRM 通过精准的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SHRP),确保人才结构、能力储备与组织战略方向高度契合,将“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支撑业务发展的战略优势,为企业参与高质量竞争奠定基石(Barney, 1991)。

2. 动态能力理论与人才驱动: 企业感知市场机会、整合重构资源、快速迭代创新的能力是其适应复杂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现代 HRM 聚焦高绩效工作系统(HPWS)建设,通过严格甄选、深度开发、绩效导向的差异化激励、赋能型领导力发展等实践,持续锻造组织的核心人才引擎与创新能力,驱动技术突破与效率革命(Teece et al.,1997)。

3. 组织学习与组织激活: 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具备持续的自我革新能力。现代 HRM 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鼓励试错、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与学习生态。通过设计扁平化、网络化的敏捷组织结构,推广跨部门协作项目,利用数字平台促进知识沉淀与流动,HRM 激活组织内生动力,保障企业在变革中保持韧性(Senge, 1990)。

4.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价值共创: 企业高质量发展强调经济效益、社会价值与生态责任的统一。现代 HRM 将员工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和价值共创伙伴。通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员工福祉、提升工作体验、促进多元包容、引导负责任的职业行为,HRM 不仅提升员工敬业度与忠诚度,更塑造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形象,实现组织与社会价值的共生共荣(Freeman, 1984)。

基于上述理论整合,本文提出 “战略契合—人才驱动—组织激活—价值共创”四维赋能模型,系统阐释现代 HRM 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

二、核心赋能路径:从理念到实践的跃迁

基于四维模型,现代HRM 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体现为:

1. 战略前瞻与精准配置,引领业务转型升级

深度参与战略决策:HR 领导者需进入核心决策层,运用人才数据分析洞察,为战略制定提供人力资本维度的关键输入。

人力资本地图与动态规划:构建覆盖全价值链的人才需求模型与技能图谱,运用 AI 进行动态供需预测与情景模拟,前瞻性地进行人才储备、结构调整与区域布局优化。

战略性人才引进与配置:聚焦关键岗位与核心能力(如数字化、绿色技术、创新管理),实施精准猎聘与内部活水计划,确保关键人才在战略性业务单元和项目中高效配置。

2. 构筑高绩效人才引擎,驱动创新与效率革命

卓越人才供应链建设:打造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精准甄选体系,强化雇主品牌吸引顶尖人才。推行混合式学习、项目制实战、导师制等多元化发展项目,加速人才能力进阶。

数据驱动的绩效与激励:建立 OKR、KPI 与价值观融合的多维绩效体系。利用大数据分析绩效动因,设计个性化、即时化、长期化的全面激励方案,激发知识型员工深层潜能。

领导力赋能与梯队建设:发展面向未来的数字化领导力、变革领导力与包容性领导力。构建系统化的继任者计划与高潜人才池,保障组织能力持续供给。

3. 激活组织韧性,打造敏捷高效运营体系

赋能型组织架构设计:推动科层制向平台型、网状化、自组织团队转型如海尔“人单合一”。明确角色边界,下放决策权,提升响应速度。

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应用 AI 于招聘初筛、培训推荐、员工服务;利用协同平台打破部门墙;通过数据分析预测离职风险、优化人岗匹配、提升管理决策科学性。

韧性文化与知识管理:倡导开放透明、心理安全、拥抱变化的组织文化。建立知识管理系统(KMS),鼓励经验分享与复盘。强化危机管理意识与应对能力培训,提升组织抗风险韧性。

4. 深化价值共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

员工体验优先:关注员工全生命周期旅程体验,优化物理与数字工作环境,提供全面健康管理(EAP)、灵活工作安排,提升归属感与幸福感。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民主协商机制,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建立多元化、公平与包容体系,消除歧视,促进机会均等,倡导负责任的雇佣实践。

引领可持续与负责任行为:将 ESG 理念融入 HR 政策,开展可持续发展相关培训,倡导绿色办公与公益参与。建立伦理行为准则,强化合规意识,塑造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四、结论:赋能型HRM——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柱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已从支持性职能跃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赋能者。通过“战略契合—人才驱动—组织激活—价值共创”四维路径的协同作用,HRM 系统性地将人力资本转化为驱动企业创新突破、效率跃升、韧性增强与社会价值创造的强大动力。这要求企业领导者将人力资源置于战略核心,推动 HR 部门向战略伙伴、变革推动者和员工倡导者转型,持续投资于人力资本开发、组织能力建设与数字化赋能。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洪流中把握机遇,构建面向未来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坚实的微观基础。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企业实施赋能路径的差异化策略及效果评估体系,并持续关注AI 等颠覆性技术对HRM 赋能模式的深刻重塑。

参考文献

[1] 许勤 , 黄好 , 赵曙明 . 人工智能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J]. 管理学报 ,2025,22(05):848-857.

[2] 张娟 .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智化人力资源敏捷管理问题与创新策略 [J]. 商业 2.0,2025,(04):166-168.

[3] 陶明辉.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25,(14):113-116.DOI:10.20187/j.cnki.cn/11-3946/f.2025.14.035.

[4] 李茹 , 陈嘉茜 , 赵曙明 , 等 . 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感知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视角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41(22):15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