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朱方静
江苏省泗洪县泗州学校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水平的进步,社会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在增加,这就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可以为教学带来新的发展动力。结合多样化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更加直观的理解,并且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并且学生也能够对于案例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案例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与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
核心素养的定义是一种学生能够在社会快速发展中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并且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而调整自身定位的能力。核心素养还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等。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显著提高,这就使学校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二)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案例教学法的定义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际案例来让学生参与课堂,加强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同时案例教学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专注于课堂,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使课堂的气氛变得和谐。
二、策略
(一)掌握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案例
在授课中将本质弄清楚。科学定位授课目标与方法,认识到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一种有效途径,不能将二者本末倒置。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应更具有典型性,符合教学目标的实际需要。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强调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强化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并塑造优秀的思想品格,为此在教学中也应将此理念贯穿于案例教学之中,以此为教学评价标准。教师要掌握实际教育情况,结合实际教学条件,充分挖掘生活素材。
例如:在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法律对于我国的法典编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全周期和多角度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界定,可以预见的是其必然会成为后期道德与法治建设课程的重要考点和关键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将相关法律知识找出来与课本相关内容结合,将《民法典》与课本内容结合,从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角度进行切入,引导学生形成鲜明和明确的法律意识,而且教师在讲解完该知识之后也要让学生体认到法律的与时俱进特征,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关系发展和新的需求出现会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具体,便于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系统性认知,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将案例应用于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并使学生吸收所学知识,从而取代传统方式的知识学习。教师通过口头讲课,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记住学习方法,还可以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学到的知识点,并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讲授“守法公民,不能违法”这一节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向学生播放一段简短的视频,以使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比如,教师可以展示如下的教学案例:2016年天津临时人民法院判处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前劳工部部长凌继华无期徒刑,他有贪污与受贿,非法获取国家机密和滥用权力等有关罪行。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所有个人财产都被没收。教师:“同学们,想想对“凌继华”的惩罚是什么原因?学生:“凌继华是一位高级官员,但他犯了错误。每个人在法律面前平等。”:“这位学生回答得很好,无论是什么职位,他必须尊重法律,不能违法。”
(三)以素养提升为导向,开展真探究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等。为此,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需要选择合适的探究主题,探究主题应该与课程内容相关,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且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及挑战性,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是需要制定详细的探究计划,包括探究目标、探究方法、探究步骤、时间安排等。三是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四是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在真实探究过程中,学生最后能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和信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五是在探究结束后,教师应该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四)分组讨论,深入探究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为了有效开展案例式教学,还应当通过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合作学习并不只是为了让课堂变得热闹非凡,而是让学生在合作当中共同交流沟通不同的见解和意见,进而帮助学生在沟通当中提出不同的看法,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在合作探究当中借助案例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走向未来的少年》教学环节,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确自己担负社会未来发展的责任,可以让学生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式视频录像。学生在观看当中不但被中国军人英俊挺拔,气宇轩昂的精神面貌所震撼,同时也让学生从中国现代化武器装备中感受到了近年国家的发展成果,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树立少年强则中国强的人生志向。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当中,通过沟通交流总结的方式来做到人人参与,充分体现案例式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合作当中走向共赢。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有效地融入案例教学可以使得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得到显著加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后期学习、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教育水平的提升创造了积极因素。
参考文献:
[1]顾馨樱.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的有效路径——以“斑马线之困”一课教学为例[J].现代教学,2024,(Z2):77-80.
[2]钱芳. 基于创意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主题式案例教学研究[J]. 吉林教育, 2021, (10):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