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意境在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再现与传承研究
滕云瑶
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100
故事诗词以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构建出独特的文化意境,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中国民族审美理想与精神追求。从“采菊东篱”到“大江东去”,诗词意境跨越千年,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随着文化传播形式趋于多元,影视作品以其试听融合的形式,在传播影响方面日趋广泛,已然成为传承发扬古典诗词的重要媒介。影视作品融合诗词意境,在提升作品文化底蕴与艺术品质的同时,有助于传统文化在全新的语境与媒介形式下焕发生机。根据如今诗词意境再现与传承困境,深入研究其完善措施与创新路径,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影视作品再现古典诗词意境的主要方式探究
(一)色彩运用与画面构图
如今,影视作品在线古典诗词意境多以画面构图为根基。艺术创作多借鉴古典绘画的对称、留白以及散点透视等理念,在视听传达方面呈现出空间感与意境美。诗词山水意境传达,多以全景或远景镜头再现,呈现出大江大河、雄浑山峦等景象,颇复王维诗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空灵悠远之境;而在刻画人物情感方面,则运用特写镜头聚焦于人物的细微表情,将诗词当中含蓄内敛的情绪收放自如。在《琅琊榜》剧中,梅长苏独坐庭院的画面,采用简洁构图与空荡庭院留白的方式,展现出“寂寞空庭春欲晚”的孤寂意象。
影视作品诗词意境传达需要色彩和谐,营造出丰富各异的意境氛围。一般而言,冷色调多用于处理哀伤、孤寂的情感。在《红楼梦》影视中,多以青灰色渲染贾府衰败时的萧瑟凄凉,正好呼应了诗词当中“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怆意境;而暖色调多用于烘托温馨、欢快的生动场景,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中,成婚时的金色烛光、红绸幔帐等色彩搭配,表现出“洞房昨夜停红烛”的喜庆氛围。
(二)塑造角色与设置情节
古典诗词情感多以人物塑造的方式传递,赋予角色诗词般的情感与气质,便于观众通过视觉体现感受到诗词的韵味。在《甄嬛传》当中,甄嬛前期性格纯真善良,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娴静之花;后期历次种种经历,人物性格愈发沉稳狠辣,而这种转变过程又如同易安居士笔下“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人世无常与沧桑变化。剧中人物服饰、台词以及行为举止等细节方面均体现出古典元素。而角色在宫廷当中常讽诵的诗词,在展现其人才情之时,又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内在复杂情感。
设置情节方面,影视作品创作又借鉴融合了古典诗词的叙事手法与情感脉络,构建出了一个个富有诗意的故事。在一些以爱情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当中,男女主角情感发展体现出了古典诗词般的委婉含蓄。从初遇时的怦然心动,到相知相恋的缠绵缱绻,再到分离时的伤感落寞,随着情节的逐渐推动,正合柳永笔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不渝。
二、古典诗词意境在当代影视作品中传承发展路径
(一)关注文化研究与人才培养——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
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一经播出,反响热烈。其成功再现盛唐诗词意境,得益于对唐文化的深入研究。创作阶段,通过翻阅大量的文史典籍、考古资料,模仿唐长安城建筑形制、街市布局、服饰妆容以及市井生活,对于唐代社会风貌进行了精准还原。本剧当中长安城的市井布局、胡商往来之景,均可在唐诗中得以窥见。白居易有诗“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正是对长安城宏观景象的生动描述。由于对传统文保有严谨的态度,如此便为再现盛唐意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而依托当代影视传承古典诗词意境,首要任务在于加强文化研究与人才培养。具体工作中,高校方面便可开设古典诗词与影视结合的相关课程,通过系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诗词意境与影视创作相融合的技巧。而影视制作机构则可以与文化研究机构达成深入合作,便于创作者就古典诗词意境展开学习,同时积极邀请专家学者详细讲述诗词内涵以及创作背景等,保证影视作品可以深入体现出古典诗词的意境精髓。
(二)多元创作方式传达——从《甄嬛传》《妖猫传》创作谈起
《甄嬛传》情节当中完美融入古典诗词,主要以人物对白以及情节发展的方式再现诗词意境。剧中人物层多次在不同的场景下吟诵诗词,当甄嬛失宠之后吟诵“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契合当时人物心境,同时体现了本剧的文化底蕴。此外,全剧通过精心布置场景、优化色调等方式营造出符合诗词意境的氛围,从而使得该剧迥异于传统宫斗剧,并提升到全新的艺术高度。
《妖猫传》主要以奇幻色彩再现盛唐诗歌意境,将白居易、李白等诗人的作品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转化为视觉奇观。本剧中绚丽奇幻的极乐之宴、绝美丰腴的贵妃身姿,无不再现出李白古诗当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奇幻意境。汲取成功影视作品的经验,根据不同类型影视作品特征,积极创新多元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将古典诗词的意境与当代多元艺术表现形式相融合,采取人工智能技术,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通过不断创新的方式自觉传承古典诗词的意境。
(三)拓展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从《妖猫传》国际传播汲取经验
《妖猫传》在国际影视市场赢得了广泛的关注,这就为更好传承古典诗词意境实施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成功的借鉴经验。作品中以离奇曲折的故事、精彩绝伦的画面以及传统东方美学,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通过海外影院上映、参与国际电影节等方式,为更多的国外观众提供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视听盛宴。
为了进一步创新古典诗词意境的形式传达与传播路径,创作影视作品阶段应当深挖普世价值,积极引入国际化的叙事风格以及制作水平,将古典诗词意境深入的融合于富有魅力的故事之中[2]。同时,采用现代新媒体平台,做好作品宣传推广。可制作多语种的影视预告片以及幕后花絮,推送与古典诗词相关的解读文章等,吸引海外观众对此有着强烈的好奇与关注,从而更好的推动中国古典诗词文化与现代影视在全球的传播交流,让传统文化以崭新的生机与魅力焕发时代光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古典诗词意境融入于影视作品之中,是赋予传统文化生机的重要尝试,同时也是提升当代影视内涵的必要手段。制作阶段,分别从画面构图、色彩搭配、角色塑造等方式,深入挖掘影视作品与传统诗词意境融合与再现的可能。随着当代古典影视作品的多元化发展,应该积极汲取其中的成功经验,为今后艺术创作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 高雅琪,路瑶佳 , 胡珍珍 . 统文化元素在影视剧名称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 ,2022(34):156-158.
[2] 毛芳瑶. 诗词魅“影”:谈中国电影艺术中古典诗词的在场[J].电影评介,2021(1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