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构建策略

作者

何艳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坡头乡坡头民族小学 654314

前言: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已经渗透了各行各业。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互动平台以及互联网资源,为学生展示出更加生动形象的美术世界。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创作,促使美术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引导学生用创意和想象,绘制出独特而优质的美术作品。

一、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示美术内容

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各种软硬件来展示出美术教学的内容。比如借助新媒体设备、希沃白板,促使美术作品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创作。

比如在学习桂美版六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时,教师可以采用新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出清明上河图,让他们进行欣赏。同时对背景进行介绍:这就是当时有着150 万人口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汴梁。并采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古代工艺美术的氛围情境。先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对《清明上河图》进行研究。比如学生分别扮演社会学家的角色,分析当时的人们有哪些出行方式、交通工具;扮演经济学家的角色,考察当时的繁荣商业;扮演现代游客,关注当时人们的各种职业以及他们所从事的活动。或者扮演美术家,对《清明上河图》的形式、表现手法、价值等进行分析[1]。

然后教师再借助课件视频,为学生讲解其中线造型的表现手法。通过希沃白板演示线条勾勒画中的人物形象,使他们了解线造型的魅力。最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采用竖向构图,采用饱满的构图模式塑造一个人物特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局部临摹,促使整个画面更加完整。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虚拟美术世界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VR、AI 等技术也渗入了小学美术教学。教师要对先进的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带领学生进入虚拟现实世界中。促使他们对丰富有趣的美术情境进行感知,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的“模型制作——小小木偶”时,教师可以借助 VR 虚拟现实世界,为学生身临其境地展现各种木偶,促使他们感受到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虚拟的木偶作品进行互动。同时,教师要通过新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出传承千年的木偶戏,并介绍其发展背景、制作工艺等,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发扬。

在课堂实践的环节,教师要将自己制作的提线木偶拍摄,并上传到在线学习平台上。借助 AI 技术生成提线木偶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想象力、创造力。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采用先进的 AI 技术进行交流与创作。学生在其中输入关键词之后,AI 可以即时生成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学生再围绕这样的故事情节,创作出提线纸偶。而且AI 技术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背景、角色设计等。学生再开发出纸偶表演过程中的台词、互动动作等,从而展示出一台丰富有趣的木偶戏[ ]。

三、借助信息技术开展项目教学活动

先进的信息技术,也能对美术项目活动进行驱动。教师要充分利用希沃白板等工具,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美术创作任务,从而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迁移、吸收、利用。

比如对于四年级下册的“中国民居”,教师可以用新媒体设备播放各种民居的视频。并借助放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对其中的细节进行仔细观察,了解其特点。有学生提出民居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即屋顶、屋身以及台基,还有学生则对民居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然后为了扩大欣赏的范围,教师要展示出南北方的民居视频,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各地区建筑的特点。同时为学生介绍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包括放大镜、魔术笔以及聚光灯等。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完成设计民居建筑的任务。学生要围绕“民居”这个主题,根据本地的地理特征、气候特征,进行构思和设计 [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感受到数字化创作的乐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四、采用信息化技术评价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还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对美术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比如借助庞大的互联网平台,将学生所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众,由社会人士、专业人员等共同参与评价,从而收集到更加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信息。这样一来,学生也能了解到作品的优缺点,从而进行优化、完善。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普遍只重视学习的结果,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创作过程。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评价,则能科学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创作过程,从而得出更加全面的评价结果。比如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可以对学生所创作的美术作品进行深度分析。借助色彩分析、构图解读等一系列的方式,分析学生的创作思路,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评价与指导。借助智能化分析软件,对每一幅作品进行科学分析,自动生成分析报告。报告中包括了色彩应用、构图技巧等方面的评价,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而且在平时,教师还要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一系列数据,从而形成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方便教师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反馈,并查缺补漏[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构建,要求教师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教学策略进行转变。从而促使美术作品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为他们创设虚拟现实的美术世界。并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美术创作任务,再对教学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与反馈。这样才能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龚玉萍 .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构建策略 [J]. 江西教育 ,2025,(20):84-86.

[2] 李雅宁.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进策略探析[J].中国新通信 ,2024,26(18):230-232.

[3] 徐刚.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成才 ,2023,(17):47-48.

[4] 林煜. 信息技术2.0 背景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试题与研究 ,2023,(17):105-107.

作者简介:

何艳(1985 年 10 月 28),女,汉族,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人,红河州建水县坡头乡坡头民族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构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