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严娟

西畴县第二中学

摘要: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高中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原子、分子、化学反应等基础理论,还涵盖了许多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的应用知识。因此,将高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

引言

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问题和化学应用,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一教学模式旨在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使化学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和实验室,而是成为学生探索世界、理解生活的一种方式。

一、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高中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理论性,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而教学生活化能有效改变这一现状。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例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引入铁生锈这一生活常见现象,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去探索化学知识背后的奥秘。同时,生活实例的引入也能让学生觉得化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实用学科,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为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学科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更体现在其对生活和社会的实际贡献中。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化学教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能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胃酸过多的治疗原理,让学生明白药物中的碱性成分是如何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来缓解症状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会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决,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生活化理念认知不足

在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生活化理念的认知不足。许多教师仅将生活化教学视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未能深刻认识到其对学生科学素养、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他们往往认为生活化教学只是简单地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的素材结合,未能深入挖掘生活化教学的深层次意义。同时,学生对教学生活化的认知也停留在表面,认为这只是教师在教学中增加了一些生活元素,未能意识到教学生活化对于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提升化学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关键作用。这种认知不足导致生活化教学在实践中难以得到深入实施,教学效果有限。

(二)教学生活化资源匮乏与利用不足

教学生活化资源的匮乏与利用不足是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实践中的另一大问题。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相对较少,且与现实生活的贴合程度较低,难以满足生活化教学的需求。此外,教师对教材中生活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也显得不足,许多能够用于化学教学的资源被忽视或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同时,教师在生活中的化学资源利用也显得不充分,对于能够用于化学教学的日常现象、物品等未能及时引入课堂,导致生活化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教学生活化实施方式单一与缺乏创新

在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中,实施方式的单一与缺乏创新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简单的情境模拟、实验演示等,未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灵活调整和创新。这种实施方式的单一性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和乏味,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也限制了生活化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其难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

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一)挖掘生活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生活是化学知识的丰富源泉,教师应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素材,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盐类的水解”时,可引入生活中用纯碱溶液清洗油污的现象。纯碱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有利于油脂的水解,从而达到去污的目的。通过这样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白盐类水解在生活中的应用,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食品添加剂的作用、电池的工作原理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提高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优化教学方法

创设生活情境是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原电池”时,可创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水果电池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水果电池,观察电流的产生,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水果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如何提高?这种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化学知识。

(三)开展课外实践,拓展教学空间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还应拓展到课外。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水质检测”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对学校周边的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水质进行检测,分析水中的化学物质成分,了解水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将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结束语

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意义重大。它让化学知识不再抽象,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虽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持续优化教学策略,定能让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落地生根,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惠彦虎.高中化学教学问题情境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20,(23):127-128.

[2]黄跃仁.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科普童话,2019,(45):39.

[3]陈晓宇.关于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