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质在线监测技术及其在河流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作者

邢川

定海区生态环境监测站

引言

河流作为维系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水资源,其水质安全至关重要。然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致使河流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人工监测手段因时效性弱、数据离散等局限,难以满足污染治理需求。水质在线监测技术凭借实时、连续、自动化的特性,可动态追踪河流水质变化,为污染治理提供精准数据,成为河流污染治理的核心技术支撑。深入探究该技术及其应用,对改善河流水环境意义深远。

一、水质在线监测技术概述

(一)技术原理

水质在线监测技术融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知识,借助传感器与分析仪器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测。物理原理应用中,利用光的散射、吸收特性测定水体浊度、色度;化学原理层面,通过电化学反应测量水体酸碱度、溶解氧等参数;生物原理则依靠生物传感器,基于生物活性物质与污染物的特异性反应,检测生物毒性等指标。各类传感器将水体污染物特性转化为电信号或光信号,经信号处理与分析,实现水质参数的定量测定。

(二)技术类型

水质在线监测技术分类多样。按监测参数,可分为常规理化指标监测技术,如温度、pH 值、电导率监测;营养盐指标监测技术,涵盖氨氮、总磷、总氮测定;重金属指标监测技术,包括铅、汞、镉等元素检测;以及有机污染物指标监测技术,如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测定。按监测方式,分为原位在线监测技术,传感器直接置于水体实时监测;非接触式在线监测技术,通过遥感等手段远距离获取水质信息。

(三)技术特点

该技术具备显著特点。实时性使其能够不间断监测河流水质,及时捕捉水质变化,大幅缩短监测周期;连续性保障长时间监测,完整记录水质演变过程,为分析水质变化规律提供数据支撑;高度自动化贯穿水样采集、分析、数据传输与处理全流程,减少人力投入,降低人为误差,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二、水质在线监测技术的关键技术研发

(一)传感器技术研发

传感器作为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有着决定性影响。当前,传感器研发领域正聚焦于提升其灵敏度与选择性,旨在精确识别水体中微量的污染物,这对于低浓度污染物的监测尤为重要。同时,增强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水体环境,也是研发的热点。此外,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降低其维护成本,也是提高整体监测系统经济性和实用性的关键。新型传感器材料的研发,如纳米材料和生物仿生材料的应用,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潮。这些新型材料的引入有望显著提升传感器的性能,扩大其监测参数的范围,实现对新型污染物的高效监测,从而为水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提供更加精准和全面的技术支持。

(二)数据处理与传输技术研发

在河流污染治理的智能化监测系统中,海量监测数据的高效处理与稳定传输是保障整个系统运行的关键。在数据处理层面,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系统能够对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快速识别异常情况,挖掘数据中的潜在价值,为污染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数据传输方面,技术研发不断突破,致力于提升传输速率与稳定性,确保监测数据能够实时、准确地传输至监测中心。此外,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加密技术,有效防止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泄露与篡改,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为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

(三)系统集成与智能化技术研发

将多种监测技术与功能集成,打造智能化监测系统已成为河流污染治理领域的发展趋势。这种集成化系统设计目标在于实现监测设备间的协同作业,通过优化监测流程,显著提升监测工作的效率。智能化技术的引入赋予了监测系统自动诊断、故障预警以及自适应调整的能力,能够实时响应水质变化,自动调整监测参数,确保系统始终保持最佳工作状态。这样的智能化监测系统能够有效提升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显著减轻了人工运维的负担,不仅提高了监测工作的准确性,还大幅提升了水资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三、水质在线监测技术在河流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一)监测流程

在河流污染治理过程中,水质在线监测的流程涉及多个关键步骤。首先,监测点的规划至关重要,需要综合考虑河流的流速、流量以及污染源的分布情况,确保监测网络能够全面覆盖河流的关键区域,不留监测盲点。随后,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这些设备能够实时采集包括水温、pH 值、溶解氧、浊度等在内的多项水质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实时传输至监测中心。在监测中心,专业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生成详细的水质变化趋势图和报告,为决策者提供直观的污染动态和治理效果评估,从而为河流污染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应用环节

水质在线监测技术在河流污染治理的各个环节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在污染源排查阶段,通过在河流上游、排污口等关键位置设立监测点,能够实时追踪和掌握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从而精准定位污染源,为治理工作提供精确的方向。进入污染预警环节,一旦监测数据超过预设的阈值,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信号,使相关部门能够迅速采取行动,有效遏制污染的进一步扩散。在治理效果评估阶段,通过对治理前后水质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科学地评价治理措施的实际成效,为后续优化治理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这一系列流程的紧密衔接,确保了河流污染治理工作的科学性、高效性和持续性。

(三)应用优势

水质在线监测技术在河流污染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项技术能够实时、准确地收集水质数据,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有助于他们制定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治理策略。实时监测功能使得污染事件能够迅速被发现,从而大幅缩短了响应时间,减少了污染对河流生态和周边环境的危害。此外,连续监测所积累的数据为研究河流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提供了宝贵资料,为制定长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因此,水质在线监测技术在提升河流污染治理水平、保障水环境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结束语

水质在线监测技术凭借独特优势,在河流污染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从技术原理到关键技术研发,再到实际应用,该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尽管面临设备稳定性、数据共享等挑战,但随着传感器、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智能化、集成化的监测系统将为河流污染治理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未来,持续推动技术研发与应用,完善数据共享机制,降低应用成本,将助力实现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棋 , 杨波 , 韩镇远 . 新型调水工程水质在线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研究 [J]. 水利水电技术 ( 中英文 ),2025,56(S1):473-478.

[2] 张艳博 , 李曼曼 . 基于水质监测和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的地表水河流断面污染溯源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37(02):33-35.

[3] 周黄河 . 基于 NB-IoT 的河流水质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D]. 聊城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