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薄弱学校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练习质量的实施建议
王晓玲
金城江区第六初级中学 广西河池 547000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薄弱学校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教学资源的不足、教师专业发展滞后以及学生学习兴趣低迷等问题。为提升课堂练习质量,本文提出了四个切实可行的实施建议:一是设计情境化和互动性的课堂练习,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二是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辩论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法律条文和道德规范的实际应用;四是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拓展教学手段和提升课堂互动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薄弱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练习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双减政策;薄弱学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练习;教学质量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尤其是对薄弱学校的课堂质量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的重要环节,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由于教学资源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课堂管理方式落后等原因,薄弱学校在这一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上存在显著困难。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练习质量,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一、双减背景下薄弱学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练习质量现状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薄弱学校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练习质量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首先,由于教学资源匮乏,许多薄弱学校缺乏足够的教学设施和课外辅导资源,这使得课堂练习的形式和内容单一,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较低。其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教师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培训和创新思维,导致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互动。在课堂练习方面,教师普遍依赖传统的填空、选择题等基础性练习,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练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此外,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体现。由于缺乏足够的情境模拟和案例分析,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际应用和理解较为肤浅,课堂练习更多停留在知识的记忆和重复层面,未能深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再者,薄弱学校的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部分学生缺乏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练习质量因此受到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整体来看,薄弱学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练习质量亟待提升,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措施来改变现状。
二、双减背景下薄弱学校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练习质量的建议
(一)设计情境化和互动性的课堂练习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薄弱学校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通过情境化和互动性的课堂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使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法律和道德情境中进行练习,提升其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讲解“公民与社会”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虚拟的“校园暴力”案例,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设计一份应对方案。每个小组根据案例中的情境,提出自己认为合适的道德与法律应对措施,并模拟出不同角色(如受害者、施暴者、学校管理人员等)的反应和解决方案。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还能锻炼其团队合作与表达能力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会大大提高。
(二)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为了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练习质量,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社会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在设计练习时,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辩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分析能力。
在讲解“法律与道德”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争议性问题,如“如果一个人因为经济困难偷窃食物,他是否应当被判刑?”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学习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观念进行辩论,并让每个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进行思考。这一练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法律与道德的冲突,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课堂练习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判断力。
(三)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案例分析是提升学生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真实或虚构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法律条文的实际应用,提升其法律意识。
在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时,教师可以选取一起真实的未成年犯罪案件,要求学生分析案件的过程、法律条文的适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教师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思考案件的细节,讨论其中涉及的法律责任和道德判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角色,如律师、法官、当事人等,模拟法庭审理的全过程。
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练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法律条文,更能从实践角度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和对社会的影响,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增强课堂互动
薄弱学校往往面临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契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设计更加多元化和生动的课堂练习,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课堂互动性。
例如,在讲解“网络与法治”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视频和社交媒体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审判。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网络暴力的新闻视频,让学生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和道德冲突,随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出一个类似的法律案件的审理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讨论和发言,教师即时评估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参与情况。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能有效弥补薄弱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和道德素养。
三、结论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薄弱学校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练习质量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通过情境化和互动性的课堂练习设计、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案例分析的引导以及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师可以创造更加生动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总之,通过合理设计和实施课堂练习,薄弱学校不仅能够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还能在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判断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必将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冬.立体评价,提质增效——初中道德与法治高质量课堂建设中增值性评价的运用[J].求知导刊, 2024(4):113-115.
[2] 吴国志.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实践研究[J]. 2024.
[3] 黄扬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质量的思考[J]. 2024(6):91-93.
[4] 田雨.浅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J].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4(1):0072-0075.
[5] 许秋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管理优化策略[J].天津教育, 2023(8):40-42.
[6] 王在鹏.如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J].基础教育论坛, 2024(11):78-80.
[7] 戴霞.初中道德与法治基于议题式教学的"四度"作业设计[J].广西教育, 2024(4):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