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思辨阅读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探究
刘皖月
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
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趣味性,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让他们感受着故事带来的欢乐与惊喜。同时,童话还像一位无声的导师,能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着正确的价值观,为孩子们的成长指引方向。然而,在现实的童话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仿佛只要学生能把故事完整地讲出来,教学目标就达成了;或是进行生硬的道德说教,将一个个抽象的道理强行灌输给学生;又或是过度渲染情感,让学生沉浸在表面的情感体验中。而文本内在的逻辑性、矛盾性以及多元解读空间等思辨性元素,却被无情地忽略了。
“思辨阅读”,乃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基于文本证据进行分析、推理、比较、质疑、评价,并形成个人见解的思维过程。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打开学生思维的宝库,让他们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能培养核心思维能力。本论文的主旨在于探究在小学中低年级童话教学中,如何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将思辨阅读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在童话的海洋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判断。
一、设计“ 叩击思维” 的思辨性问题链,引导深度式对话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摒弃那些仅指向事实性信息或单一标准答案的问题,转而设计能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需要调用文本证据进行推理分析的开放性问题。
以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满足于问“老牛怎么说?松鼠怎么说?”这种简单的事实性问题。而是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同样一条河,老牛觉得‘很浅’,松鼠却觉得‘很深很深’?”这一问题能引导学生思考视角与经验的差异,让他们明白不同的角色由于自身条件和经历的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接着问“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选择这样做?”促使学生分析判断依据,理解小马在面对不同意见时,经过思考做出决策的过程。最后问“如果小马问的是大象,大象可能会怎么说?为什么?”引导学生基于角色特征进行推理,拓宽思维的广度。
在设计问题链时,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指向核心矛盾的原则。在课堂对话中,要引导学生基于文本寻找证据支持观点,尊重不同见解。例如,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提出不同看法时,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
二、创设“ 矛盾情境” 与“ 价值两难” ,激发批判性思考
童话中往往隐含或显性地存在着矛盾冲突、道德困境、价值选择等元素,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元素创设讨论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代入、观点碰撞,学习辩证看待问题。
以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在学生理解老屋一次次帮助小动物的情节后,教师抛出情境:“老屋真的‘总也倒不了’吗?它一直这样帮助别人,对它自己公平吗?我们该不该为了帮助他人而无限度地牺牲自己?”然后组织小型辩论或立场选择活动,鼓励学生从老屋、小动物、旁观者等不同角度阐述理由。
在挖掘文本中的矛盾点、价值冲突时,教师要敏锐地捕捉文本中隐藏的信息。在设计讨论情境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立场站队、道德法庭等方式。比如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老屋、小动物和旁观者,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开展“ 多文本比较阅读” 活动,拓展学生的思辨视野
将主题、人物、情节、结局等相近或相反的童话文本组合阅读,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对照、归纳,发现异同,探究原因,形成更开阔、更深刻的认知。
以对比阅读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和《青蛙卖泥塘》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两位“创业者”:蜘蛛和青蛙。提问“蜘蛛和青蛙都想通过‘卖东西’改变生活,他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发现青蛙主动改造环境、听取建议、灵活调整,而蜘蛛被动应对、模式僵化。接着问“为什么青蛙成功了,而蜘蛛总是失败?从他们的故事中,你学到了关于‘做事方法’的什么道理?”通过对比,深化学生对“方法”与“结果”关系的思辨。
在选择有比较价值的文本组合时,教师要考虑文本之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在引导学生比较时,要让他们从比较中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四、鼓励“ 批判性改写与续编” ,促进学生表达独立见解
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对故事的某些情节、人物设定、结局进行有依据的改写或续编,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主题、人物命运、价值判断的独特思考。
例如,在《蜘蛛开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请你为蜘蛛设计一个新的开店方案,让它有可能成功。想一想:卖什么?怎么定价?怎么宣传?可能会遇到什么新问题?怎么解决?”要求方案需有合理性,体现对失败原因的反思和新策略的思考。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注重开放性和挑战性,比如引导学生将改写 / 续编建立在文本理解和自身思考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说明理由。并鼓励学生相互分享、互相学习,以此锻炼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结语
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融入思辨阅读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度,更是培养学生核心思维能力的关键途径。本论文所探讨的设计思辨问题链、创设矛盾情境、多文本比较、运用思辨工具、批判性改写续编等核心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这些策略能帮助学生在童话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判断,让他们在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里,逐渐成长为会思考、有主见的阅读者。展望未来教学,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文本解读能力和思辨教学意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童话的滋养下,不仅能收获快乐和知识,更能培养出受益终身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轮 . 基于儿童思维发展的小学低年级童话故事创作教学分析[J]. 小学生作文辅导 ( 下旬 ),2025(01):51-52.
[2] 王美娥 . 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提升作用 [J]. 语文新读写 ,2024(18):30-32.